其實,這些人來沒來,對於晉文公來說,並不重要。重要的是,周襄王一定要來。周襄王沒來的話,這場籌備了幾個月的戲就沒法唱了。於是,等各國領導人會合之後,在晉文公的率領下,他們齊刷刷地來到離踐土三十裏外的地方迎接周襄王。
遠路而來的周襄王一看,好家夥,大夥兒都來迎接自己,也算臉上有光了,從某種意義上來說,自己還得感謝晉文公呢。所以,先前的不快也就煙消雲散了。
回到踐土,會盟儀式正式開始。第一步是晉文公獻禮。奴隸社會嘛,諸侯向天子送禮,最大宗的往往就是奴隸。晉文公要撐麵子,狠狠地出了一口血:一千名奴隸,外加一百輛戰車。這份禮物比較重,因為像晉國這樣的超級國家,總兵力也不過是七八百乘戰車,六萬多人。好在晉國剛剛在城濮之戰中打敗了楚國,戰俘和戰車都不少。
第二步,天子回贈。既然收了價值不菲的禮品,回禮也該大方一點兒。到底是周天子,周襄王出手也頗為不凡,據《左傳》記載,他一共送了七件寶貝。
1.大輅(音lù)之服(拜祭用禮服)。
2.戎輅之服(作戰用服裝)。
3.彤弓一(一件紅色的漆弓)。
4.彤矢百(一百個紅色箭鏃)。
5.旅(音lú)弓矢千(一千個黑色箭鏃)。
6.櫃鬯(音jù chàng)一卣(音yǒu)。
7.虎賁三百人。
大輅之服與戎輅之服都是器物儀仗一類;櫃鬯是一種天子拜祭祖先時使用的酒,專門賞賜有功勞的諸侯,有嘉獎之意;虎賁是周國的勇士,可以做晉文公的保鏢;而彤弓、彤矢、旅弓就不得了了,是天子賜予諸侯,使“專征伐”的象征,即派他們代表天子去討伐那些不聽話的諸侯。這就等於一把尚方寶劍,很有用呢。以後晉文公要收拾不聽話的諸侯就師出有名了:我是代表周天子來的!
周襄王還下了命令,“敬服王命,以綏四國,糾逖王慝(音tè)”。說是命令,其實是授權之意,是要晉文公聽從天子的號令,安撫四方諸侯,懲罰不聽話的邪惡之徒。
按照禮儀,收到天子送的禮物,諸侯應該辭謝,稱為“三讓”。於是晉文公三次辭謝,這才收下。
第三步是進行盟誓。這天,晉文公帶領各國領導人,率先登上高台,殺牛祭天,歃血為盟:“晉重、魯申、衛武、蔡甲午、鄭捷、齊潘、宋王臣、莒期,共輔王室,無相害也,有渝此盟,明神殛之,俾隊其師,無克祚國,及而玄孫,無有老幼。”大意就是,參與盟誓的各國都要輔助周天子,不要互相攻擊。老天爺有眼,如果誰敢違背盟誓,老天爺就要毀掉他的軍隊,滅掉他的國家,禍害一直延伸到他的玄孫,老幼都不能幸免。
晉文公站在高台之上,大風起兮雲飛揚,重耳如今是霸王。他極目遠眺,想起十多年前在異國他鄉奔波的日子,不禁感慨萬千。身邊的趙衰輕輕對他說:“主公,您怎麼哭了?”
晉文公這時才發覺有兩行清淚從眼眶裏流了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