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鬥打響了,楚武王利用隨軍主帥少師輕慢自大的弱點,誘敵深入,把隨軍騙人丘陵地帶,一舉殲滅。當少師看到彪悍的楚軍把自己重重包圍時,才覺察到自己上當了。可惜世上無後悔藥,隨軍主力在這次戰鬥中消耗殆盡,連主帥少師都被楚軍斬成幾大塊。
熊通稱王
不過,熊通最終還是沒能吞下隨國。大夫季梁又一次成功地挽救了自己的祖國。
季梁作為使臣來到楚軍營中,向熊通提出要議和。
熊通譏諷地說:“仗打輸了就議和,你們早幹嗎去了?”
聽到這話後季梁二話不說就往外走,這下輪到熊通吃驚了。他趕緊拉住季梁,說:“不好意思,方才我失禮了。有話您慢慢說。”
於是季梁不卑不亢地說:“我們已經派人通知了周朝天子和諸侯國,他們在三天之內必定能趕到隨國都城。雖然我們隨國吃了一場敗仗,但憑舉國之力,要守三天是絕對沒有問題的。您看,我們是繼續打,還是坐下來談判?”
熊通考慮了一下,答應了隨國的議和要求。因為他已經達到了教訓隨國的目的,即殺雞駭猴,他這也是做給其他南方聯盟國家看的。
當然,議和也是有條件的。第一,熊通把季梁和他的家屬都留在楚國作為人質。扣人質是假,為楚國網羅人才是真。熊通通過與季梁的幾次交往,深知他是個不可多得的人才,如能為楚國所用,這是最好;再不濟,也不能讓他繼續留在隨國。
第二,熊通有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需要隨國國君隨侯去做。
什麼事情這麼重要?
熊通要隨侯去周朝的偉大首都朝拜周桓王,替楚國申請一紙冊封,冊封熊通為王,以代表周桓王統領南方諸國。熊通還是有自知之明的,知道如果自己前去,多半連周桓王的麵都見不到,就會被當作刁民給轟回來。而隨侯雖然是小國君主,但好歹也是周朝同姓,三百年前同周桓王是一家人。讓他去做使者,那是再合適不過的了。
隨侯也沒別的選擇,背著幹糧和土特產上路了。
熊通坐在家裏等啊等。所有封王需要的文件、材料都已經準備好了,巫師和神婆也早已請到都城,萬事俱備隻欠東風了。可是等了老半天,隨侯帶回來的消息是:周桓王拒絕冊封熊通為王。
熊通很生氣,後果很嚴重。楚人的倔強脾氣發作了:哼,你不封我為王,我自己封還不行?
於是,公元前706年秋天,熊通自封為王,是為楚武王。楚武王意氣風發地站在楚國首都城樓上,莊嚴地向世界(主要還是中原)宣布:我們楚國人民從此站起來了!
我們不太清楚周桓王為何要拒絕熊通的請求,但不得不說,這是一個愚蠢的決定。按照熊通的構想,他得到冊封之後,第一,會全力協助周天子——在諸侯國日漸坐大的春秋時期,能夠有這麼一個強有力的幫手,實在是周桓王的福音;第二,熊通會幫周天子管理南方諸國,這對周桓王來說並沒有什麼實際損失,因為周朝對南方諸國本來就是鞭長莫及,想管也管不了。有人代為管理,他更應該樂觀其成才對啊。
簡而言之,這事兒如果成了,熊通就得了一個名號,而周桓王則得到了一個強大的盟友。
可最終熊通沒有得到周天子的冊封,周桓王也因此樹立了一個強大的敵人。在此之後,楚國徹底從周朝獨立出去,憋足一口氣的熊通正式進入中原爭霸的行列,攻打周朝屬地,掠奪周朝屬民,把中原弄得個雞犬不寧。熊通毫不客氣地說:“我有敝甲,欲以觀中國之政。”意思是說:這場遊戲,我也要摻和進來玩一玩了。
對於周桓王和他的後代來說,這損失可就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