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卿公子呂見鄭莊公迂腐到如此地步,心裏甚是著急;開完會,他在外麵碰到祭足,說:“咱老大礙於家族之情,卻忽視了社稷大事,讓人擔憂啊。”
祭足跟隨鄭莊公多年,對他肚子裏的花花腸子一清二楚。他笑著說:“你錯了,咱老大深思熟慮,計謀過人;你也不想想看,大庭廣眾之下,怎麼能討論這些私人問題呢?你跟老大是親戚關係,應該下班之後在私底下跟他交流。”
果然,到了晚上,公子呂獨自一個人去見鄭莊公,開門見山地提出這件事。鄭莊公沉吟片刻,終於說出了自己的考慮,說:“其實我思考這個問題很久了。隻是現在我弟弟他犯的錯誤還不大,沒有達到謀反的地步,如果我要借此去懲罰他,不但要得罪我媽媽,還要惹得外人議論紛紛,到時候我必將陷於不仁不孝的困境。我們現在姑且對他不理不睬,讓他恃寵得誌,肆無忌憚,等到他造反的時候,我們再一起算賬,師出有名,國人沒有什麼好說的,我媽媽也找不到什麼借口,豈不更好?”
公子呂告辭出去,不禁感慨萬千,對祭足的神機妙算和鄭莊公的老謀深算都佩服得五體投地。
兄弟內訌
當時鄭莊公在東周朝廷裏還有一份職位,這陣忙著國內事務,好久沒去上班了。這天他傳下命令,讓大夫祭足主持中央日常工作,自己去東周朝廷上班。鄭媽媽聽到這事後大喜,說:“俺二兒子的運氣來了!”她當即寫信,派人送到京城,與太叔約定在五月初動手攻打都城。不久,她便收到太叔回信,確認了攻打都城之事。
應該說,鄭媽媽與太叔的計劃非常完美,唯一的漏洞是:這個計劃鄭莊公也知道了。鄭媽媽派出去的送信使者剛剛走出都城,就被公子呂的手下截殺了。當然,這封密信也就落入鄭莊公手中。鄭莊公看完信,依舊封好,派人送給太叔,還索要了回書。這封回書很重要,因為太叔謀反的所有證據都在裏麵。
當時正是四月底,鄭莊公如期趕往朝廷。
到了約定的日子,太叔傾巢而出,率領大軍直撲都城。哪想到還沒打到都城,就聽說老巢京城給人占了。原來公子呂早帶人埋伏在京城外麵,一等大軍出城,他們就乘虛而入。公子呂在城裏大搞輿論攻勢,把太叔謀反的事跡公之於眾,因此,民眾們的情緒很快穩定了下來。
太叔來不及攻打都城了,趕緊回兵。走到半路,軍中就有士兵接到京城來信,均言“莊公如此厚德,太叔不仁不義”。古代民風淳樸,講究仁義,因此太叔的士兵頓時人心渙散。人心散了,隊伍就不好帶了,一夜之間,太叔的士兵就跑了大半。無奈之下,太叔隻好帶著剩餘的人馬縮回老根據地共城。
鄭莊公與公子呂分別率領大軍攻打共城。小小共城,怎禁得住兩路大軍如此蹂躪?須臾之間,城就破了。太叔見大勢已去,隻好哭著鼻子抹了脖子。
跟太叔的賬算完了,還要算鄭媽媽的賬。鄭莊公把她攆出都城,讓她搬到鄉下去住,還發下毒誓:我母子在黃泉再見吧。
潁考叔勸孝
這時,一個叫潁考叔的年輕人覺得鄭莊公做得太過分了,提了幾隻野鳥來獻給他。
在東周時代,臣民給君王送禮物,既不是“腦白金”,也不是“黃金酒”,而是尋常得不能再尋常的野鳥,而君王也不以為是失禮。可見當時的世風確實單純,當時的人也確實可愛。
鄭莊公欣然接見了潁考叔。兩人一邊喝茶一邊聊天,潁考叔說:“您知道嗎?這種鳥兒最不是東西,小時候吃媽媽捉的蟲子,長大了卻反過來啄它媽媽。”
這番話似乎句句都是在諷刺鄭莊公,這讓鄭莊公很是無語。
中午,鄭莊公熱情款待潁考叔,大魚大肉擺了一桌。而潁考叔做了一個奇怪的動作,他找了一塊布,把好吃的肉裝起來放進袖子裏。鄭莊公不解,潁考叔說:“我家裏很窮,媽媽整天吃些粗茶淡飯;今天我帶一些美味回去讓她開開葷。”
鄭莊公這時也覺得對鄭媽媽過分了一些。但他已經發誓了,就不能不遵從。於是潁考叔幫他出了一個主意:不就黃泉嗎?咱人工製造一個。於是,鄭莊公派一隊民工挖了一個地下室,地下室很深,自然而然冒出了泉水——這就是黃泉。
這天,鄭媽媽就與鄭莊公在地下室見麵了。這一見麵,兩人先哭後笑。開始無語凝噎,後來一笑泯恩仇,母子兩人從此過上了幸福的生活……
事情就這樣完了嗎?沒有。因為太叔段事件已經演變成了一個國際事件,不但多個諸侯國家對鄭國予以譴責,而且衛國還率部打上門來了。
原來,太叔段的公子公孫滑逃出鄭國,去到衛國搬救兵。他一把鼻涕一把淚地向衛桓公訴說了鄭莊公殺弟囚母的“光榮事跡”。衛桓公大怒,立即興兵伐鄭,打算替天行道。
當時衛國實力雄厚,鄭莊公很是忌憚。怎麼辦?他召開政治局會議討論。公子呂建議:“好漢不吃眼前虧,大敵當前,咱們不要輕舉妄動。其實我覺得衛國老大根本就不明真相,很明顯受了公孫滑別有用心的挑撥,這才來幹涉我國的內政。我們不如修書一封,將太叔謀反攻鄭一事詳細解釋給他聽,我相信他們是會通情達理的。”
鄭莊公同意了。
於是鄭莊公就寫了一封語氣謙虛、態度強硬的信件,派人送給衛桓公。衛桓公一看,噢,是這麼一回事,原來我真錯怪了你們。衛桓公立即命令收兵回營,沒想到公孫滑勢頭太猛,已經攻下了凜延。鄭莊公當然不幹了,派大將高渠彌率領正義之師前去討伐。公孫滑那小子見勢不妙,溜得也快,還是回到了衛國。
鄭莊公是何等人?輕易不出手,出手則不會輕易罷休,更何況這次他確實占理。因此他吩咐高渠彌“直搗黃龍”,一直殺到衛國境內。這下輪到衛國人傷腦筋了。在春秋初期,禮未崩,樂未壞,誰占領了道德製高點,誰就能頤指氣使。想來想去還是求和吧。衛桓公寫信給鄭莊公:“大夥兒都是一場誤會,不如你們收兵,我把公子滑交給你們,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