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節 熱環境(2 / 2)

被稱做有熱島效應的城市,被久久不能散去的汙染空氣籠罩。登高鳥瞰,分不清街區輪廓(冬天尤甚),整座城市像是被罩在一個大的防蠅罩裏一樣。這也許是當今眾多發達國家的居民,為什麼願意選擇在城區上班,而在郊區住家的原因之一吧! 熱也是一種汙染。人類在自然界中是最聰明也是最嬌嫩的,經不起折騰。這也是在人類進化的曆史長河中,隨著生活條件的改善,日益造就的必然結果。俗語說:“打不斷的狗腿,剁不死的蚰蜒”,蜥蜴也會斷尾求生。人卻不能,即使紮根小刺兒,也疼得不能忍受。人的正常體溫在37℃左右,熱了脫衣服,冷了添衣服,溫度適應範圍很小。當氣溫超過30℃,相對濕度超過80%時,人便會大汗淋漓、出曬斑、起痱子、甚至中暑。當外界溫度達到35℃時,體力僅僅是正常作業能力的30%左右。人的反應速度、運算能力、敏感性及運動協調功能等明顯下降,最多隻有正常情況下的70%。高溫還會使人患上心腦血管疾病、糖尿病及引發多種疾病,使年老體弱者的發病率增高,加大了死亡危險性。

醫學專家把34℃定為臨界溫度。當溫度達到30℃時,應有行之有效的防暑降溫措施,未雨綢繆,保護健康。

家庭熱汙染主要來自燃氣取暖、做飯,冰箱、電視、加熱器、空調、燈管等家用電氣散發的熱量以及人體新陳代謝產生的散熱、散濕等。樓房頂層保溫層不達標,會給頂層住戶造成熱汙染。當樓房為南北走向時,東西兩麵牆上的窗戶,上下午陽光會長驅直入,造成熱汙染。最簡單易行的辦法是在窗戶上加裝遮陽罩。

家庭熱汙染的防治要從治理汙染源著手。譬如:使用清潔燃料、家用電器不要集中放置、加強室內通風換氣等等。

遭遇外來熱汙染怎麼辦? [案例] 筆者住在一幢高層樓房,一牆之隔是一家石化工廠駐京辦事處。這處房子本來是軍隊的衛生隊,化工廠買下這處房產後便改做賓館。到了夏天,其中央空調排出的熱氣,會直接進入近在咫尺的數十家居民的臥室,熱浪滾滾,影響了居民的休息和睡眠。其廚房操作間火燒火燎直排的油煙,使5層以上的住戶一年四季不敢開窗換氣。經多次交涉,該辦事處雖說采取了一些措施,但仍然不能讓毗鄰的居民滿意。最後,幾家住戶聯名對該辦事處提起民事訴訟。法院調查後很快就作出判決,限時責令該辦事處采取有效措施消除噪聲、油煙、熱汙染,否則直至勒令停業,居民勝訴。接到判決書後,該駐京辦事處加裝了3條封閉通道直通屋頂,屋頂設有空氣濾清、消音、排風等設備,達到了居民滿意的程度。

我國還沒有出台“熱汙染防治法”。判決書是根據我國《環境保護法》第二十四條和《民法通則》第八十三條裁決的。《環境保護法》第二十四條規定:“產生環境汙染和其他公害的單位,必須把環境保護工作納入計劃,建立環境保護責任製度;采取有效措施,防治在生產建設或者其他活動中產生的廢氣、廢水、廢渣、粉塵、惡臭氣體、放射性物質以及噪聲、振動、電磁波輻射等對環境的汙染和危害。” 《民法通則》第八十三條在“由裝修引發的兩個案例”中已有交代,此不再贅述。

五、怎樣防止空調病 無論是夏天或是冬天,如果我們在開著空調的房間裏呆久了,便會感到透不過氣來,憋得慌。嚴重的還會出現頭暈、頭痛、惡心、咳嗽、哮喘、心跳加快、血壓增高、鼻炎、嗜睡等症狀,這便是醫生所講的“空調病”。

空調病是由於長時間關閉門窗而引發的。關閉門窗是為了節省能源。屋子裏的空氣在空調的作用下反複循環,氧氣被慢慢消耗掉,卻沒有新鮮空氣補充,產生室內空氣汙染。人體呼吸排出的一氧化碳、氮氧化合物和懸浮顆粒物等積聚起來,對人體造成危害。特別指出的是在裝有空調的房間裏,空氣中還含有放射性氣體氡。氡被肺部吸收,使患上肺癌的幾率大為提升。

人在室內說話、打噴嚏時,可將口腔、呼吸道內的微生物噴出。醫學專家測定:感冒患者的一個噴嚏,可噴出15~18000個感染劑量的病毒粒子。一個中等活動程度的人,通過氣味每分鍾可向空氣中散布1萬個微生物粒子,其中有若幹個帶菌粒子。由此可見,待在空調房間裏,通風換氣多麼重要! 當前,市場上又推出了“環保空調”、“健康空調”等新產品。所謂“環保空調”是在空調中加裝了空氣淨化器;“健康空調”是在空調中加裝了負離子發生器。這對改善室內空氣質量無疑是有益的,可相應延長空調房間的開窗換氣時間,但仍然代替不了自然的開窗換氣。據媒體報道:有的司機開著空調在汽車內睡覺,結果被悶死在車裏……空調提高了人類的生活質量,然而使用不當照樣會引來滅頂之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