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節 幸遇良師(3 / 3)

嚴師出高徒。在福樓拜的嚴格教導和培育下,莫泊桑苦練了7年,寫出了大量的詩歌、散文、小說和劇本,他終於從盲從和稚嫩,走向了冷靜和成熟。他的作品再不是風月花草的無病呻吟,而是冷雋中透溢著執著與追求,玩笑中體現著生活的艱辛與苦澀。無怪乎莫泊桑後來感慨而深情地說,福樓拜是無可指責的導師、慈父般的朋友。的確,在他十餘年的成長道路上,處處有福樓拜的關心和愛護,可以說,沒有福樓拜就沒有莫泊桑。每當莫泊桑遇到麻煩和非議,總是這位彪形大漢挺身而出,為他解圍。1879年11月1日在《現代自然主義評論》上刊登了莫泊桑的一首題為《一個少女》的長詩。這首詩赤裸裸地描寫了一對年輕人的性愛,引起了當地檢察院的嚴厲指控。關鍵時刻莫泊桑想到了恩師福樓拜,他急切地要老師為他解圍。為了這個“有才華的小夥子”,福樓拜不顧非議四處奔走,終於以自己的身份和地位迫使總檢察官函諭地方檢察官:“我謹要求您結束這場訴訟,並作出不予起訴的裁定。”莫泊桑在老師的庇護下,終於走出困境。

然而,福樓拜對他絕不是一味地溺愛。每當他看到這個年輕人因貪玩而不務正業時,總是嚴厲而善意地幫助他認識自己的錯誤。他不厭其煩地告誡莫泊桑,做人要有原則,做事要講分寸,不能隨心所欲,尤其不能懶惰,“應該像個堅強的男子漢那樣對待自己,唯有這樣才能成為一個堅強的男子漢”。

1880年5月8日,是莫泊桑永遠也不會忘記的日子,這一天,他親愛的老師——偉大的法蘭西作家居斯塔夫·福樓拜因中風逝世。看著老師安詳地躺在病床上,莫泊桑沒有哀號、沒有抽泣,隻有神聖的敬意和感激。他親自為老師沐浴,並用香水嗬護老師的身體,為他穿上整齊的西裝,給他打上領結,戴上手套,穿上雪白的襪子。最後,他用雙手合上了死者的眼睛,梳好了胡須和頭發。葬禮期間莫泊桑始終陪伴在恩師的身邊,直至下葬。從此,莫泊桑失去了永遠的朋友和領路人。不過,福樓拜可以安息了,因為莫泊桑用自己的創作延續了他的生命,給他呈遞了一份完美的答卷。

在莫泊桑眾多的師長中,福樓拜是最偉大和不可替代的一位。然而,還有一位也是不可或缺的,那就是俄國作家屠格涅夫。

福樓拜去世後,屠格涅夫主動關懷著莫泊桑。雖然從前屠格涅夫並不欣賞他的創作,並斷言:“他永遠也不會有才華。”但自從他的《羊脂球》問世以後,尤其是讀了他的《一家人》後,屠格涅夫改變了他的看法。他說:“看來他不是一顆一閃而滅的火星!”既然是一個非常有前途的作者,那麼作為長者屠格涅夫認為有責任幫助他、關心他。他主動關心莫泊桑,莫泊桑也虛心地向他請教。在創作《泰利埃公館》時,莫泊桑不知道小說中的水兵該唱些什麼歌,便去詢問屠格涅夫,並獲得了滿意的答複。因此,小說出版時,在扉頁上莫泊桑特別題寫了獻詞:“獻給伊萬·屠格涅夫,以表深摯的感情和崇高的敬慕。吉·德·莫泊桑。”

為了向俄國人民宣傳莫泊桑及他的作品,屠格涅夫向托爾斯泰等俄國作家和文化人特別推薦和贈送他的作品。此後,托爾斯泰幾乎讀遍了他的全部作品,並中肯地評價了他的創作,認為他的作品具有“形式的美”和“真實的愛憎感”,但“對所描寫的事物沒有正確的即道德的態度”。

莫泊桑能夠成為著名的法國短篇小說之王,固然有他天賦的原因,但同時,若沒有母親洛爾的啟蒙、沒有慈父般的福樓拜的精心指點、沒有愛惜人才的屠格涅夫的推薦和幫助,也是不能有此成就的。就這一點來說,他是幸運的。在人生的關鍵時刻幸遇良師是他的造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