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使英格蘭完全被排除在葡萄牙的貿易以外,它也可以沒有多大困難地得到自己每年所需要的全部黃金供應,或用於製造器皿,或用於鑄造貨幣,或用於對外貿易。黃金也和其他商品一樣,凡是有價值可以用來交換它的價值的人,總是可以在某個地方得到它。此外,葡萄牙每年多餘的黃金仍然送往國外,不是由不列顛運走,就是由其國家運走,那個國家也會樂於將其自行售出以得到它的價格,像大不列顛現在所做的一樣。誠然,購買葡萄牙黃金我們是第一手購買,而從西班牙以外的其他國家購買則是第二手的購買,可能付價略高。可是這種差別可能太小,不值得政府去注意。

然而,正是由於英格蘭沒有葡萄牙貿易就不能生存這種愚蠢的想法,在最近這次戰爭終了時,法國和西班牙沒有借口受到侮辱或挑釁,就要求葡萄牙國王將所有的不列顛船隻驅逐出他的港口;為了保證這種驅逐的成功,要求他接受法國或西班牙守備隊進入這些港口。假如葡萄牙國王接受了他的姻兄西班牙國王向他提出的這種屈辱的條件,不列顛就會擺脫了一種比喪失葡萄牙貿易更大的困難,即支持一個非常脆弱的盟國的負擔,它自己的國防在每一件事情上均毫無準備,英格蘭即使將自己的全部力量用在這個單一目標上,或許也不能保衛他度過另一次戰役。喪失葡萄牙貿易無疑地會給當時從事這種貿易的商人造成重大困難,他們或許在一兩年內找不到任何同樣有利的使用自己資本的方法,而英格蘭從這一項著名的商業政策所遭受的全部困難或許就在於此。

每年大量輸入金銀,既不是為了製作器皿,也不是為了鑄造貨幣,而是為了對外貿易,迂回的對外消費貿易用這種金屬比用幾乎任何其他貨物能更加有利地進行。因為金銀是普遍的商業工具,它們能比任何其他貨物被更加容易地被接受以交換所有其他商品;由於其體積小而價值大,在各地之間來往運輸的費用幾乎比任何其他商品都要小,在運輸途中價值遭受的損失也比較少。因此,在所有從一個外國購入而隻是為了在另一個外國售出或用來交換其他貨物的商品中,沒有比金銀更方便的東西。葡萄牙貿易的主要好處,在於促進大不列顛進行的所有各種迂回的對外消費貿易,雖然這不是一種最重要的利益,但它無疑是一種相當大的利益。

可以有理由假定,每年為增加國內的器皿和鑄幣隻需要輸入小量的金銀,這似乎是極為明顯的;我們和西班牙雖然沒有直接貿易,這小量的金銀總是很容易從他處得到的。

雖然金匠行業在大不列顛是很大的行業,但他們每年出售的大部分新器皿都是從其他舊器皿熔化鑄成的,所以國內全部器皿的增加額不可能很大,每年隻需要輸入很小量的黃金。

鑄幣的情況也是一樣。我相信,沒有人會設想,鑄造的貨幣――在最近一次金幣改鑄以前,十年之中,每年鑄造的金幣共達80萬鎊――有一大部分是用來增加在國內流通的貨幣。在一個鑄幣費用由政府負擔的國家,鑄幣的價值,即使當它包含了充分的標準金銀量時,也決不可能超過這些金屬未鑄成貨幣以前每年的數量;因為任何數量的未鑄成貨幣的金銀,隻需要送到鑄幣廠去,或許等待幾個星期,就能得到等量的用這種金屬鑄成的貨幣。但在每一國家,大部分的流通鑄幣總是多少有些磨損,或由於其他原因而低於它的標準。在大不列顛,在最近改鑄以前,尤其是這樣,金幣低於其標準重量2%以上,銀幣8%以上。但是如果44基尼半金幣包含十足的標準重量(即1磅黃金)隻能購1磅重的未鑄成貨幣的黃金,那麼,重量稍差的44基尼半的鑄幣就買不到1磅重的未鑄成貨幣的黃金,必須找補一些來彌補這個差額。因此,市場上的金塊時價,不是和造幣廠價格46鎊14先令6便士一樣,而是大約47鎊14先令,有時大約是48鎊。可是當大部分鑄幣處於這種低於標準的狀態時,新鑄的44基尼半的金幣在市場上不含比普通基尼購到更多的貨物;因為當它們在商人金櫃中和普通貨幣混在一起時,以後要加以區分,所費就不償所值了。就像其他基尼一樣,它們隻值46鎊14先令6便士。可是,如果將其投入熔爐中,它們就能沒有顯著損失地生產出1磅重的標準金,在任何時候都能售得47鎊14先令至48鎊的金銀幣,像被熔化的鑄幣一樣適於作鑄幣的各種用途。因此,熔化新鑄成的貨幣有明顯的利潤,這也是人們立即就這樣做的,政府的任何防範均無法製止。由於這個原因,造幣廠的運作就有些像彭尼洛佩之網,白天做的工作夜間就予以拆除。造幣廠的作用,與其說是使鑄幣每天有所增加,不如說是補充每天熔化的大部分鑄幣。

如果私人將金銀送往鑄幣廠需要自己付出鑄幣費用,這就會增加這些金屬的價值,像加工會增加金銀器皿的價值一樣。鑄成貨幣的金銀會比未鑄的金銀價值更高。鑄幣稅如果不是太重,會使金銀塊增加與鑄幣稅相等的價值;因為,政府在任何地方都有鑄造貨幣的壟斷權,進入市場的鑄幣不可能比他們認為所能提供的更賤。誠然,如果這種稅收太重,即是說,超過鑄造所需勞動和開銷的實際價值太多,國內和國外的偽造貨幣的人就會受到鼓勵,因為金塊的價值與鑄幣的價值相差太大,他們會將大量偽幣傾入國內,可能降低政府貨幣的價值。可是在法國,雖然鑄幣稅為8%,也未發現因此產生了這種明顯的擾亂。偽造鑄幣的人到處都會遇到的危險――如果他住在本國時他自己會遇到的危險,如果他住在外國時他的代理人或通信人會遇到的危險――太大了,不值得為了7%或6%的利潤去冒這種危險。

鑄幣稅在許多場合會完全消除從熔化新鑄幣取得的利潤,在所有的場合會減少這種利潤。這種利潤總是從普通貨幣應含的金塊數量與實際包含的金塊數量之差產生的。如果這種差額小於鑄幣稅,熔化新鑄幣就隻有損失而沒有利潤。如果差額等於鑄幣稅,那就既無損失,亦無利潤。如果差額大於鑄幣稅,的確含有一些利潤,但利潤少於在沒有鑄幣稅的時候。例如,如果在最近一次金幣改鑄以前,對鑄造征收5%的鑄幣稅,熔解金幣就會遭受3%的損失。如果鑄幣稅為2%,那就沒有利潤或損失。如果鑄幣稅為1%,那就有1%的利潤,但隻是1%而不是2%。因此,當貨幣是按枚數而不是按重量接受時,鑄幣稅是最有效的防止熔解鑄幣的方法,根據同一理由,也是最有效的方法防止其出口的方法。普通熔化或出口的是最好的最重的那些鑄幣,因為從它們可以得到最大的利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