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年元旦,曾聯鬆收到了中央人民政府辦公廳的來信:
曾聯鬆先生:
你所設計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旗,業已采用,茲贈送人民政府紀念刊一冊,人民幣500萬元,作為酬謝你對國家的貢獻……
第二年國慶節,曾聯鬆被邀請登上了天安門觀禮台。
在文革十年浩劫中,曾聯鬆被批鬥、抄家、勒令進幹校勞動,珍藏多年的國旗圖案底稿也被抄走了。文革後,他被平了反,但歸還的隻有一張用紅、黃兩色蠟光紙剪貼的國旗圖案原稿,圖案說明等有關資料都遺失了。
國慶30周年紀念會上,曾聯鬆又應邀到北京參加了慶祝活動。1994年上半年,曾聯鬆將國旗圖案原稿贈送給了中國革命博物館。
曾聯鬆現為上海市政協委員。40多年過去了,如今他已是兩鬢斑白的80多歲老人。從崗位上退下來後,他沒有賦閑在家,而是利用一切機會向解放軍戰士、學生講述設計國旗的經過和親身感受。
1997年元旦早晨,耄耋之年的曾聯鬆老人不顧重病在身,執意讓老伴將香港一些民間社團請他簽名的五星紅旗拿出來,用顫巍巍的手一一為那些熱愛國旗的港人簽上他的名字。以表達他對香港回歸祖國的喜悅之情。
縫紉女工趙文瑞與第一麵五星紅旗
她叫趙文瑞,現在已是80多歲了。在她少年時代,由於生活的重壓,她和嫂子靠縫補漿洗掙來的微薄收入苦度日子。為了她的將來,嫂子和姐姐節衣縮食,供她上了地安門職業補習學校,在那裏,她學會了刺繡和蠟染的技術。
1949年1月,北平宣告和平解放。紅日剛從東方升起,她就沐浴了黨的陽光,參加了北京美術供應社的工作。當她第一次領到65公斤小米(折抵一個月的工資)時,她下了決心:一定要好好工作,報答黨似海的深情。
第一屆政協會議即將開始,有關部門派了一輛吉普車從美術供應社接了幾名女工,請她們參加懷仁堂的布置工作。
剛剛成為縫紉工人的趙文瑞,被分工製作窗簾和台布。她的縫紉技術是很好的,在過去苦難的日子裏,縫補漿洗是她求生的本領。那些天,她吃住全在那一台縫紉機旁,沒日沒夜地踩機器,紮窗簾和台布。
一天,周恩來總理來到了她們的工作間。
“同誌們辛苦了。”周恩來說。
趙文瑞和她的工友們心裏熱乎乎的。她聽見周恩來囑咐工作人員要照顧好工人們的生活和休息,不要幹得太晚。
政協會議開幕後的第七天,大會的一位同誌來到美術供應社,把一份五星紅旗圖案和製作要求交給了趙文瑞。對她說:“這是政協會議剛剛通過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旗式樣,製作第一麵五星紅旗的任務就交給你吧……”
趙文瑞雙手捧過新的國旗圖案,欣喜的淚珠禁不住湧出眼眶。這是黨和政府的重托,是4萬萬人民的希望啊!一種當家做主人的自豪感、幸福感,從她心海深處油然而生。
她立即借來了縫紉機,在北池子一個寬敞明亮的四合院裏鋪上草席,以地代桌,做好了準備。
做旗麵用的紅綢和做五星用的黃緞是北京“八大祥”之首瑞蚨祥綢緞莊當時最好的料子。趙師傅嚴格按照規定的尺寸,認真地裁剪,細密地縫合。因為沒有大桌麵,她就趴在地板上,一針一線密密地縫起來。
9月30日下午1時,第一麵五星紅旗終於縫好了。工作人員直接把它送到懷仁堂會場。
閉幕式上的執行主席朱德代表會議主席團宣布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的同時,國旗出現了……
趙文瑞現在還清清楚楚地記得,這麵國旗長460厘米,寬338厘米。
但這麵五星紅旗是不是就是開國大典上在天安門廣場上迎風招展的那一麵呢?
當時升起的國旗,現在保存在中國革命博物館中。趙文瑞回憶的國旗用料、縫製方法均與現存第一麵國旗不符。
中國革命博物館季如迅研究員告訴筆者,據他考證,當時為開國大典升旗儀式準備的巨幅國旗至少有三麵,縫製者也不止一個單位。現存於中國革命博物館的第一麵國旗和檔案上沒有縫製者的名字,縫製者到底是誰,至今仍是個謎。但季如迅說,其實這個細節本身並不重要,重要的是,許多人都為第一麵國旗的誕生做出了自己的努力。
“升得好!”毛澤東的話傳遍了廣場
1949年10月1日,舉行開國大典。這天清晨,天安門在霞光中漸漸露出了金黃的冠蓋。城樓的內簷上通貫著巨幅會標:“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典禮”;重樓九楹的朱漆紅柱之間高懸著八盞垂著金色流蘇的大紅宮燈,城台上麵飄揚著八麵鮮豔的紅旗,正中門的上方懸掛著毛主席的巨幅畫像,兩側宮牆鑲上了“中華人民共和國萬歲”“中央人民政府萬歲”的橫幅標語,金水橋兩邊臨時搭起的觀禮台上,紅色的綢卷花環隨風飄揚……
旭日初上,首都各界群眾手擎紅旗,高挑彩燈,從四麵八方湧進廣場,天安門彙成了錦繡的海洋。
時間和空間交彙在這個最激動人心的時刻。
有資料說,五星紅旗的圖案剛在報上公布,首都就掀起了搶購紅布的風潮,旋即白布也不見了,買不到紅布的市民買一塊白布自己去染紅。
10月1日,家家戶戶都有一張五星紅旗的笑臉。那一天,有多少五星紅旗問世,已無從統計。
下午2時,中央人民政府委員會首次會議在中南海勤政殿舉行,毛澤東主席、朱德、劉少奇、宋慶齡、李濟深、張瀾等副主席和56名委員宣布就職。2時55分,55歲盛年的毛澤東和一代開國元勳們經西華門來到天安門,沿著城樓西側的古磚梯道拾級而上,出現在莊嚴的天安門城樓上……
下午3時,中央人民政府秘書長林伯渠宣布開會。人民領袖毛澤東走近麥克風前,以濃重的湘音,激昂的語調莊嚴宣告:“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已於本日成立了!”
頓時,廣場30萬軍民群情激動,歡聲震天,紅旗、花束、彩燈卷起了洶湧的波浪。毛主席雄偉的聲音通過無線電波傳遍長城內外、大江南北。世世代代飽受苦難、奴役的中國人民從此站起來了!
此刻,站立在廣場中心的聯合軍樂隊總指揮羅浪將指揮旗一揚,200件樂器奏響了威武雄壯的國歌。
大會秘書長宣布:“請毛主席升旗!”
毛主席神情莊重,兩眼閃射出光芒。
他用力按動了電鈕……
“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國旗,現在正由毛主席親手把它升起。參加大會的30萬人都整齊肅立致敬,注視著人民祖國的莊嚴而美麗的五星紅旗徐徐上升。”這是新華社廣播電台現場播音員丁一嵐,以她那清新明亮的語調對聽眾的解說。
此時,“轟――”“轟――”“轟――”……54尊禮炮齊鳴28響,震天動地,更震動著每個人的心。據說,54尊禮炮代表54個民族(根據當時統計的數字),28響標誌著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英勇奮鬥28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