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過借力用力,整合海內外資源的舉動,陳天橋在中國大地上再掀波瀾!

五、張近東:破壞了“行業規矩”

企業需要嚴格的管理製度,但是創新卻是企業發展壯大和在競爭中克敵製勝的法寶,因此,企業家應該做一個勇敢的突破者,建立新行規,確立企業在商場上的地位。

張近東是一個具有創新精神、敢於突破的人。在家電批發業務難以繼續發展時,他突破行規,提出家電連鎖,進入家電零售終端,進行綜合家電的銷售。他大膽喊出“3年在全國開設1500家店”的連鎖進軍口號。

2000年,張近東頂著巨大的壓力,在位於南京路最大商圈的中心蘇寧電器大廈內,做起了家電賣場。

當他做出這個決策時企業內部反對的呼聲很高,有的人畏懼,有的人擔憂,有的人裹足不前。因為,大家都舍不得放棄已有的非常成熟的大進大出的批發業務。批發是大手筆,四五個人一年就能做幾億元的業務量,因此大家心理上更喜歡做批發。

但是張近東看到了上遊廠家渠道變革的必然性,零售終端將會成為上遊廠家的必爭之地,而對家電流通企業來講,零售終端則是自己生命的立足點。於是他一方麵對員工進行說服工作,另一方麵堅定不移地進行企業經營結構的調整,他果斷地將企業轉型,率先嚐試連鎖經營,由此一直引領中國家電連鎖業。

行業規則的製定曆來都是強者的專利,弱小者、後來者隻能是學習、遵從和等待,不敢越雷池半步。蘇寧作為當時空調經銷行業的後來者、弱小者,張近東卻大膽創新,打破行規,以一招創新的“反季節打款”更換了行業的遊戲規則,將競爭對手本來擁有的巨大競爭優勢消化於無形。從而提升了企業的地位,獲得了巨大的商機,走出了一條新路。

張近東的創業成功恰恰吻合一直以來對企業所下的定義:企業從事的是一項大膽、冒險的事業。與此同時,正是在充滿激情、大膽、冒險的事業開拓中,企業家的精神得以孕育,從而創造出新的更適合市場前景的規則。一個真正的企業家是產品和商業模式的創造者和革新者,他是天然的領導者,有能力預測市場變化和市場風險,能夠抓住機會,勇於冒險,使目標變為現實;他不滿於現狀,不斷尋求突破和超越,推動企業持續成長。

“你能看多遠,你的事業就會有多大。”這是張近東深信不疑的事業信念。

“鏈接參考”

毛澤東憑借“不信邪”的思想,戰勝了強敵締造了一個新中國。我國海爾、聯想、中興和“龍芯”團隊靠“不信邪”的企業文化,給世界創造了一個又一個中國奇跡。“不信邪”是什麼,就是敢於創新、勇於創新。創新(innovation)一詞,來自拉丁語innovare(in navare更新)。創新理論最早是由美籍奧地利經濟學家約瑟夫·熊彼特在1912年德文版《經濟發展理論》一書中首次提出的。熊彼特認為創新就是創造一種新的生產函數,實現生產要素的新組合,也就是說把一種從來沒有過的生產要素和生產條件的“新組合”引入生產體係。從20世紀60年代起,管理學家們開始將創新引入戰略管理領域。美國管理學家德魯克認為,創新有兩種:一種是技術創新,它在自然界中為某種自然物找到新的應用,並賦予新的經濟價值;一種是社會創新,它在經濟與社會中創造一種新的管理機構、管理方式或管理手段,從而在資源配置中取得更大的經濟價值與社會價值。企業創新文化有三個層麵的內涵,第一是物化層麵,包括優美的外部環境、便利的工作條件等;第二是製度層麵,製定能體現創新價值的政策、行為規範和評價體係;第三是精神層麵,包括價值觀念、道德風氣等,這是企業創新文化最本質、最核心的內涵。

§§第十六章 任憑風吹浪打、勝似閑庭信步與快樂企業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