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李書福“汽車瘋子”症狀

北京大學管理案例研究中心與藍獅子財經創意中心選擇第一批“中國標杆”企業的時候,吉利和李書福成了一個必然之選。李書福不是那種用商學院裏的教科書可以定義的企業家,人們都說他是“汽車瘋子”。

“瘋子”首先是一種不甘服輸、勇於創新的精神。李書福做汽車,從人才、資本、技術、品牌到政府支持,無一亮點,但他就是鐵了心要造車,而且高調前行,隻求一敗。在任何一個行業裏,出現這種“瘋子”般的企業家,都是讓人膽戰心驚的。

“瘋子”更是一種戰略。“瘋子”的特點就是拳無招數,牌無章法,把原來的遊戲規則視若無物,用張五常教授的話說就是“盲拳可以打死老師傅”。中國汽車行業因多年的壟斷經營,各大汽車廠家均裹足而行,業內“行規”重重,暮氣十足。而且,在李書福進入的時候,跨國公司在中國的戰略布局早已完成,民族汽車行業已經“百病纏身”,奄奄一息。正如鄭作時所言,“中國自主品牌汽車確實來得太晚了,晚得從業者必須要瘋狂才能贏得遊戲。”李書福要立穩腳跟,照尋常戰略去打,可以說連1%的勝算都沒有,於是,他索性撒開膀子,披散頭發,一陣胡攪蠻纏,卻也讓對手一時間不知所措。你看李書福玩足球、建大學、搞跑車、打官司,沒有一招不透著一股“瘋”勁,但那些國際公司麵對這樣的對手,縱然渾身是勁、腰纏萬金,卻也不知道如何應對是好,在這個時候,成為“瘋子”,未必不是一種好戰略。

“瘋子”更是一種專注。李書福要造車的前後,單是浙江和江蘇兩省就至少有8家以上的民營企業紛紛提出了造車戰略,媒體還起了個新名詞,名曰“民企造車運動”。數年下來,吉利是碩果僅存的一家。這未必是說其他企業家不如李書福,而是因為,那些企業造車,都給自己留了後路,原來的產業不放棄,把造車變成一個“大誘餌”,希望以此釣得政府的支持、銀行的青睞。隻有李書福最“瘋”、最“傻”,一說造車,就不幹別的,心無旁騖,把身家性命都賭了上去。我們可以看到,李書福遇到的困難可謂千重山萬裏水,無非別的企業知難而退了,他卻“走投無路”,一門心思地向前衝。

李書福是那種經濟學家們無法用規律來解釋的創新型企業家。製度經濟學的大師科斯說過:“當經濟學家們發現他們不能分析真實世界裏發生的事情的時候,他們就用一個他們把握得了的想象世界來替代。”他進一步還說:“我嚐試著從工廠和辦公室,而不是從經濟學家們的著作裏找尋企業存在的理由。”這兩段話用在李書福和吉利集團這個案例上都非常的適用。

四、陳天橋:整合出個小“盒子”

與創造性創新不同,整合式創新以整合各種硬件、軟件、資源組成新的事物為模式。陳天橋的盛大易寶(EZ Pod)就是這樣一種創新。

2005年7月21日以陳天橋為首的盛大,贏得了眾多合作夥伴的參與和支持。在上海召開了以“開放、合作、共贏”的盛大家庭戰略內容合作發布會。這意味著盛大謀劃已久的創新計劃全麵實施。此次發布會,國內外48家領先的服務商彙聚一堂。

影視類內容服務商新華電信、美影廠、PRCDirect、華體網、五洲寬頻、炎黃互動、九州夢網、炫動卡通等;音樂、遊戲類內容服務商歸海、環球、UBI、中科院自動化所、百度、蘋果、TAITO、KONSMI等;財經、購物類內容服務商證券之星、淘寶、東方CJ、東方上證、易趣、TCSN、麥考林、第一理財網等;城市生活類內容服務商通力、e-long、中演票務、上海中心氣象台、上海旅遊網、凱圖科技、搜房谘詢、51票、大眾點評、中國鮮花網、柯達、新聯等,以及教育、招聘類內容服務商新東方在線、中寬信息、幻唯數碼、中華英才網、智聯招聘等。

《中國企業家》曾經這樣評價這次創新:中國最近20多年的曆史,還從未出現過這樣的景觀——以一家中國公司發起主導,整合英特爾、微軟、ATI、阿爾卡特、飛利浦、英業達等全球數十家頂級IT和電信企業的資源,從事一款暫名為“盒子”的“信息家電產品”的製造。它將首次把中國的電信和廣電兩張網連接起來,更重要的,它企圖捆綁新浪的內容資訊,百度的搜索和音樂下載,易趣、淘寶和當當的電子商務,新東方的在線教育,證券之星的金融服務等各種互聯網應用,通過電視屏幕呈現在當今中國3.7億戶家庭麵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