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萬裏年譜簡編
宋高宗建炎元年丁未(1127),一歲
去年(靖康元年)十一月,金兵攻陷北宋都城汴京(開封),欽宗趙桓赴金營祈和。
本年二月,金主下令廢徽宗趙佶、欽宗趙桓為庶人。
三月,金人立張邦昌為“楚帝”。四月,擄徽宗、欽宗、皇後及諸嬪妃北遷。五月,兵馬大元帥康王趙構即位於南京(今河南商丘),是為高宗,改元建炎。
《宋史·儒林傳》:“楊萬裏,字廷秀,吉州吉水人。建炎元年丁未九月二十二日子時生。”楊萬裏長子楊長孺《誠齋楊公墓誌》:“先君於建炎元年丁未歲九月二十二日子時生。”楊萬裏生於吉州吉水塘(今江西省吉水縣黃橋鄉塘村)。父楊芾,字文卿,號南溪居士,以教書為業。母毛氏。
十月,宋高宗趙構南逃,十一月至揚州。十二月,金兵分道南侵。
是年陸遊三歲,範成大、周必大二歲,尤袤生。
建炎二年戊申(1128),二歲
金兵南侵,攻占均州、房州、蔡州等地,宗澤率兵抵抗,並請求高宗還京,以鼓舞抗金士氣,高宗不聽,宗澤於七月憂憤而死。
建炎三年己酉(1129),三歲
二月,金兵南下,攻入揚州、泰州,高宗倉皇逃往杭州。三月,張浚知樞密院事。五月,任宣撫處置使。十一月,金帥完顏宗弼攻陷建康府,守城官員出城迎拜,通判楊邦拒降,詬罵敵寇,最終被完顏宗弼殺害。楊邦字希稷,為楊萬裏族叔。十二月,金兵攻陷廣德、安吉,高宗於定海登船到海上避難。
建炎四年庚戌(1130),四歲
二月,高宗由海路至溫州。金人入臨安,劫掠縱火而去。四月,高宗駐越州,下令親征。韓世忠駐軍金山、黃天蕩一代,與金兵交戰,互有勝負。金兵撤兵江北。九月,朱熹生。十月,金人縱秦檜南還。十一月,秦檜見高宗,高宗任命其為禮部尚書。
紹興元年辛亥(1131),五歲
高宗在越州。
二月,秦檜知參知政事。八月,秦檜拜右相,兼知樞密院事。
紹興二年壬子(1132),六歲
正月,高宗返回臨安。二月,李綱為荊湖、廣南路宣撫使兼知潭州。八月,秦檜罷相。十二月,罷李綱潭州、湖南安撫使;罷張浚宣撫處治使,仍兼知樞密院事。
紹興三年癸醜(1133),七歲
三月,詔嶽飛鎮壓虔州農民暴動。韓世忠為淮南東路宣撫使。四月,以劉光世為江東宣撫使。九月,以劉光世為江東淮西宣撫使,置司池州;韓世忠為建康、鎮江府、淮南東路宣撫使,置司鎮江;嶽飛為江南西路舒蘄州製置使,置司江州。
張礑生於是年。
紹興四年甲寅(1134),八歲
三月,川陝宣撫司都統製吳敗金兵於仙人關。四月,吳再敗金人,收複鳳、秦、隴三州。五月,嶽飛收複郢州、襄陽、唐州;六月,收複隨州;七月,收複鄧州。八月,以嶽飛為清遠軍節度使、湖北路荊襄潭州製置使。十二月,嶽飛部將牛皋、徐慶敗金兵於廬州。金軍退兵。
楊萬裏生母毛氏卒於是年。據楊萬裏《焚黃祝文》:“某八歲而妣氏實棄之。”《李台州傳》:“予生八年喪先太夫人,終身飲恨。”
紹興五年乙卯(1135),九歲
二月,趙鼎拜左相,張浚拜右相。四月,宋徽宗趙佶卒於五國城。十月,任李綱為江南西路安撫製置大使,兼知洪州。
紹興六年丙辰(1136),十歲
八月,以秦檜、孟庾權參決尚書省,樞密院事。十二月,趙鼎罷相。
紹興七年丁巳(1137),十一歲
正月,以秦檜為樞密使。二月,嶽飛為太尉、湖北京西宣撫使。九月,張浚罷相,趙鼎代之。
紹興八年戊午(1138),十二歲
三月,秦檜拜右相,力主和議。十月,趙鼎罷相。韓世忠請求與金決戰,高宗不許。十一月,樞密院編修胡銓上書痛斥和議,請斬王倫、秦檜。秦檜除去胡銓樞密院編修名,編管昭州。
紹興九年己未(1139),十三歲
正月,宋金和議。以王倫、藍公佐為正、副使使金。宋許向金納歲貢銀絹共五十萬兩匹。二月,以李綱為湖南路安撫大使兼知潭州;張浚為福建路安撫大使兼知福州;趙鼎知泉州。三月,與金人交割地界。
理學家陸九淵生於是年。
紹興十年庚申(1140),十四歲
正月,李岡卒於福州。五月,金人背約,發兵攻取河南、陝西等地。六月,東京副留守劉琦大敗完顏宗弼於順昌。七月,嶽飛敗完顏宗弼於郾城,追至朱仙鎮,奉詔班師。九月,韓世忠奉詔班師。
楊萬裏於本年拜鄉先生高守道為師。楊萬裏《贈高德順》詩序:“予年十有四,拜鄉先生高公守道為師,與其子德順為友,同居解懷德之齋房。”
辛棄疾生於是年。
紹興十一年辛酉(1141),十五歲
金軍於年初開始南侵,劉琦、王德等將領奮力抵抗。
四月,罷張俊、嶽飛、韓世忠三大將兵權。以張俊、韓世忠為樞密使,嶽飛為樞密副使。十月,下嶽飛、張憲大理獄。韓世忠罷樞密使。十一月,宋金和議,商定以淮水為界,歲幣數為銀帛各二十五萬兩匹。史稱“紹興和議”。十二月,殺嶽飛於大理獄,殺嶽雲、張憲於市。
紹興十二年壬戌(1142),十六歲
二月,高宗派遣何鑄、曹勳奉表赴金,承認以淮水中流為界,割唐、鄧兩州及商、秦兩州之半予金。其表中謂:“臣構言:既蒙恩造,許備藩國,世世子孫,謹守臣節。每年皇帝生辰並正旦,遣使稱賀不絕。歲貢銀二十五萬兩,絹二十五萬匹。自壬戌年為始,每春季差人搬送至泗州交納。有渝此盟,明神是殛,墜命亡氏,踣其國家。”金人許歸宋徽宗、鄭後靈柩及高宗生母韋氏。四月,金冊封高宗為大宋皇帝。七月,右建議大夫羅汝楫追劾胡銓,胡銓編管新州。王庭仞以詩送行。《誠齋詩話》:“吾州詩人瀘溪先生安福王民瞻,名庭仞。弱冠貢入京師太學,已有詩名。……紹興間,宰相秦檜力主和戎之議,鄉先生胡邦衡名銓,時為編修官,上書乞斬檜,謫新州。民瞻送行詩:‘一封朝上九重關,是日清都虎豹閑。百辟動容觀奏議,幾人回首愧朝班。名高北鬥星辰上,身落南州瘴海間。不待百年公議定,漢庭行召賈生還。’‘大廈元非一木支,要將獨力拄傾危。癡兒不了公家事,男子要為天下奇。當日奸諛皆膽落,平生忠義隻心知。端能飽吃新州飯,在處江山足護持。’有歐陽安永上飛語告之,除名,竄辰州。”八月,高宗生母韋氏生還。宋割和尚原、方山原與金,以大散關為界。九月,封秦檜為太師、魏國公。
紹興十三年癸亥(1143),十七歲
五月,秦檜子秦以秘書少監權尚書禮部侍郎。
楊萬裏於本年拜王庭仞為師。楊萬裏《杉溪集後序》:“予生十有七年,始得進拜盧溪而師焉,而問焉。其所以告予者,亦太學犯禁之說也。”(當時以歐陽修、蘇軾、黃庭堅之學為禁學。)
陳亮生於是年。
紹興十四年甲子(1144),十八歲
正月,端明殿學士、同簽樞密院事、東京留守王倫赴金議事,因不受金人爵祿,被金人所殺。二月,樓照簽樞密院事兼權參知政事。五月,禦史中丞李文會論罷樓照,以李文會繼其任。
紹興十五年乙醜(1145),十九歲
六月,高宗親至秦檜府第,秦檜妻子王氏、秦妻曹氏皆晉封;秦檜孫秦塤、秦堪、秦坦並直秘閣,皆賜三品服。十月,高宗親書“一德格天之閣”賜秦檜。
紹興十六年丙寅(1146),二十歲
二月,割金州豐陽縣、洋州幹佑縣畀金人。七月,張浚上書議論國事,觸怒秦檜,被貶居連州。
紹興十七年丁卯(1147),二十一歲
三月,秦檜遣人毒殺嶽飛部將鄂州駐劄禦前左軍統製牛皋。七月,武泰軍節度使、知荊南府事劉請宮祠,許之。八月,趙鼎為秦檜所逼,在吉陽軍絕食而死。
楊萬裏赴安福就學,師從劉安世。仍問學於王庭仞、劉廷直。與同門劉承弼、劉景明定交。劉安世,字世臣。《達齋先生文集序》:“既冠而學於安福。”《送劉景明遊長沙序》:“始予生二十有一,自吉水之安福,拜今雩都大夫公劉先生為師,而友子劉子彥純。一日,彥純與客過我,……問之(客),則劉其姓,景明其字,亦劉先生之門弟子也,自是定交。”《浩齋記》:“某自少懵學,先奉直令求師於安福,拜清純先生劉公為師。而廬溪王先生(王庭仞)及浩齋先生(劉廷直)俱以國士知我,浩齋又館我,每出而問業於清純,入而聽誨於浩齋。”
紹興十八年戊辰(1148),二十二歲
三月,秦知樞密院事。十一月,新州編管胡銓移吉陽軍編管。
楊萬裏在安福。
尤袤進士及第。
葉夢得卒。金兀術卒。
紹興十九年己巳(1149),二十三歲
十二月,金平章政事完顏亮殺金熙宗,自立為帝,改元天德。
紹興十二年胡銓貶新州時,王庭仞曾作詩送行。此事被奸人告發,王庭仞坐謗訕,停其茶陵縣丞官,辰州編管。
楊萬裏回鄉。《送劉景明遊長沙序》:“始予生二十有一,自吉水而之安福,……居三年亦不以為樂。予既白劉先生去,皈其家。”
紹興二十年庚午(1150),二十四歲
正月,殿前司軍士施全於道上刺殺秦檜不成,被殺。八月,移張浚永州居住。
秋季,楊萬裏應鄉舉,中試。周必大同科中選。
冬季,楊萬裏與其叔楊輔世赴臨安,應明春禮部試。楊輔世,字昌英,號達齋先生。《達齋先生文集序》:“紹興庚午,與叔父達齋先生同舉於禮部,皆聞罷,甲戌,再同舉於禮部,遂同年策第。”
韓碕胄生於是年。葉適生於是年。
紹興二十一年辛未(1151),二十五歲
四月,金主完顏亮下詔遷都燕京。八月,鹹陽郡王、太師韓世忠卒。
楊萬裏及其族叔楊輔世此年夏應禮部試,落地歸鄉。
周必大進士及第。
紹興二十二年壬申(1152),二十六歲
六月,湯思退權禮部侍郎。虔州軍亂。
紹興二十三年癸酉(1153),二十七歲
三月,金遷都燕京,改元貞元。
楊萬裏拜劉才邵為師。劉才邵,字美中,自號杉溪居士,吉州廬陵人,宋宣和年間中宏詞科,有《杉溪集》。楊萬裏《杉溪集後序》:“予生十有七年,始得進拜盧溪而師焉,……後十年,又得拜杉溪而師焉,而問焉,其所以告予者,亦太學犯禁之說也。”
張碦生於是年。
紹興二十四年甲戌(1154),二十八歲
三月,策進士,張孝祥名列第一。陸遊赴試,被秦檜黜落。
楊萬裏及楊輔世進士及第。《達齋先生文集序》:“某生於南溪,長於南山,既冠而學於安福。紹興庚午與叔父達齋先生同舉於禮部,皆聞罷,甲戌再同舉於禮部,遂同年策第。”
範成大進士及第。
七月,太師、清河郡王張俊卒。十一月,秦加恩遷少傅,封嘉國公。
紹興二十五年乙亥(1155),二十九歲
六月,檜黨湯思退簽書樞密院事。十月,秦檜大興冤獄,鏟除異己,張浚、胡銓皆在冤獄之列。秦檜卒。以湯思退兼權參知政事。十二月,詔張浚聽自便,吉陽軍編管人胡銓,量移衡州。
楊萬裏初仕,為贛州司戶參軍。時武夷陳鼐為贛縣宰,盱江黃文昌為主簿,與之定交。《贛縣學記》:“至於紹興庚午,(贛縣學舍)火於叛卒,後六年,予為州戶掾,武夷陳鼐元器為宰,盱江黃文昌世永為主簿。”《黃世永哀辭》:“初主贛縣簿,予時為州戶掾。予之來去,後於世永者一年,而為寮者三年,一見即定交。”
薑夔生於是年。
紹興二十六年丙子(1156),三十歲
五月,以沈該、萬俟為左右仆射,湯思退知樞密院事。六月,欽宗趙桓卒於金。十月,詔秦檜在位之日,無辜被罪者,自陳厘正。張浚因屢次上書,言金人必背盟,應積極軍備,依舊謫居永州。
楊萬裏在贛州任上。鄒敦禮為贛州觀察推官,因與楊萬裏同鄉,相交甚得。鄒敦禮,字和仲,新淦(今江西新幹)人。《北窗集序》:“北窗先生鄒公和仲,紹興丙子為章貢觀察推官。予時為戶曹掾,以鄉裏故,相得歡甚。每見必論詩,未嚐不移日也。”
眉山任盡言於本年當路上書高宗,痛陳時政。楊萬裏敬佩其膽識,後曾於寧宗慶元六年(1200)為其《小醜集》作序。
紹興二十七年丁醜(1157),三十一歲
三月,右仆射萬俟卒。六月,湯思退為右仆射。
楊萬裏在贛州司戶任上。
紹興二十八年戊寅(1158),三十二歲
五月,金主欲遷都於汴,意在便於南侵。
楊萬裏贛州司戶參軍任滿,返裏。與族叔楊輔世往來唱酬。旋知永州零陵縣丞,赴任。《達齋先生文集序》:“……甲戌,再同舉於禮部。……後四年,某自贛掾辭滿,乃歸南溪,卜築達齋之西。自是日還往相唱酬。非之官,無日不還往、不唱酬也。”胡銓《誠齋記》:“紹興戊寅丞零陵。”
紹興二十九年己卯(1159),三十三歲
二月,金主完顏亮造船籍兵,準備南侵。六月,沈該罷左仆射。九月,湯思退、陳康伯為上書左右仆射並同中書門下平章事。
楊萬裏迎親老至零陵。時王庭仞得自便,自辰州貶所返回安福,楊萬裏迎親老途中經過安福,前往拜謁,不遇,留函而去。赴零陵途中遇師劉廷直於湘江野店。《新喻知縣劉公墓表》:“紹興二十有九年冬,十月十九日,萬裏迎侍親老來吏零陵。過湘江,遇公於野店,甚歡。”
楊萬裏長子楊長孺生。
紹興三十年庚辰(1160),三十四歲
正月,吏部員外郎虞允文言金必背盟,應提前備戰。三月,參知政事賀允中等使金還,言敵必背盟,宜為之備。八月,金主完顏亮至汴京。
楊萬裏在零陵丞任。時張浚謫居永州,楊萬裏上書張浚,數次請求拜謁,最終得見。張浚勉之以正心誠意之學,楊萬裏乃以“誠”名齋,並請胡銓為之紀文。
八月,楊萬裏師劉廷直卒,為作墓表。
紹興三十一年辛巳(1161),三十五歲
正月,詔張浚湖南路任便居住;衡州編管人胡銓放逐自便。五月,金人求淮、漢之地。六月,金主完顏亮遷都汴京。九月,金兵大舉南侵。十月,宋下詔討金。金人立其東京留守曹國公完顏褒(後改名完顏壅)為帝,改元大定。十一月,虞允文大敗金軍於采石。完顏亮為部下所殺,金兵北退。
楊萬裏在零陵丞任。二月,和張《望月詞》。十月,張浚複觀文殿大學士,判潭州,楊萬裏有賀啟。采石大捷後,寫《海鰍賦》,鼓舞士氣,讚美虞允文指揮之功。
紹興三十二年壬午(1162),三十六歲
正月,山東人耿京起兵收複東平,遣辛棄疾至建康謁高宗。高宗授耿京天平軍節度使,知東平府兼節製東京河北路忠義軍馬。閏二月,起義軍叛徒張安國殺耿京降金,辛棄疾率五十騎至金營,擒張安國,押赴建康治罪。六月,高宗傳位皇太子趙,是為孝宗。七月,嶽飛昭雪,以禮改葬。
楊萬裏在零陵丞任。七月,焚少作千餘首,大體為江西體。自本年秋季,始存詩。《江湖集序》:“予少作,有詩千餘篇,至紹興壬午七月皆焚之,大概江西體也。”
赴長沙,為湖南漕司主試。南歸時宿湘中館,有詩作。為縣丞時關心農事,出城視察旱情,於除夕前一夜啟程歸永州。
自是年至淳熙四年詩作編入《江湖集》。
宋孝宗隆興元年癸未(1163),三十七歲
正月,楊萬裏零陵縣丞秩滿,代者未至,於是先送親老回鄉。二月四日,從縣丞居所移居郡士唐人鑒(字德明)家,主客相得,為其家玉立齋、書齋、建一齋作記、題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