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詩(3)(1 / 3)

雲龍歌調陸務觀

此詩作於宋孝宗淳熙十三年(1186)春。楊萬裏當時在杭州任樞密院詳檢、太子侍讀。這一年春天陸遊任嚴州軍州事,在杭州暫留,此時尤袤也在杭州,南宋四大家中的三家在一起流連唱和,為南宋詩壇一件盛事。這首詩是楊萬裏寫給陸遊的。詩的開頭兩句中有“楊子雲”、“陸士龍”,詩題中的“雲龍”二字即從此出,所以稱“雲龍歌”。調,戲弄,開玩笑。陸務觀,陸遊(1125—1210),字務觀,號放翁。越州山陰(今浙江紹興)人。南宋偉大的愛國詩人,與楊萬裏、範成大、尤袤並稱為“南宋四大家”。

墨池揚子雲,雲間陸士龍。

天憎二子巧言語,隻遣相別無相逢。

長安市上忽再值,向來一別三千歲。

王母桃花落幾番?北鬥柄爛銀河幹。

雙鬢成絲絲似雪,兩翁對麵麵如丹。

借問別來各何向?渭水東流我西上。

金印鬥大直幾錢?錦囊山齊今幾篇?

詩家不愁吟不徹,隻愁天地無風月。

君不見漢家平津侯,東閣冠蓋如雲浮;

又不見當時大將軍,公卿雅拜如星奔。

祗今雲散星亦散,也無鹿登台榭羊登墳。

何時與君上廬阜,都將硯水供瀑布;

磨鐮更斫扶桑樹,搗皮作紙裁煙霧,

雲錦天機織詩句。孤山海棠今已開,

上巳未有遊人來,與君火急到一回。

一杯一杯複一杯,管他玉山頹不頹!

詩名於我何有哉!

墨池揚子雲,雲間陸士龍——如果我是當今詩壇中的揚雄,那麼你陸遊就堪比陸雲了。墨池,洗筆硯的池子。相傳晉代著名書法家王羲之在江西臨川有洗筆硯的墨池古跡。楊萬裏是江西人,故用此代指籍貫。揚子雲,西漢辭賦家揚雄,字子雲。古時揚、楊兩字通用,楊萬裏是以揚子雲自比。雲間,是今上海鬆江縣的古稱。陸士龍,西晉文學家陸雲,字士龍,雲間人。據《晉書》記載,陸雲初見荀隱時,自稱為“雲間陸士龍”。

天憎二子巧言語,隻遣相別無相逢——老天好像是討厭你我寫詩寫得好,所以總是不讓我們好好地相聚。這兩句寫相聚不易,為下文寫感覺分別時間長,以及相聚時的歡樂做了鋪墊。

長安市上忽再值,向來一別三千歲——而今在京都你我再次相遇,回想上次會麵好像是三千年前的事了。長安,即今西安,長安是西漢、隋、唐等朝的都城,這裏用長安借指南宋都城臨安。再值,再次相逢。向來,從上次分別以來。三千歲是誇張的說法,極言分別的時間很長。

王母桃花落幾番?北鬥柄爛銀河幹——在分別的這段時間裏,真不知道王母種的桃花落了幾回,隻覺得天上勺星的柄都爛了,天河的水都幹了。王母,神話中的女神,她栽的桃樹三千年結一次桃。北鬥星象勺,所以“柄”可以“爛”;古人以為銀河是“天河”,所以銀河水可以“幹”。這兩句詩從神話傳說中生發奇想,以浪漫的手法寫分別時間之長。

雙鬢成絲絲似雪,兩翁對麵麵如丹——現在你我的鬢發都已經花白,我們都成了老翁,好在咱們的身體精神都好,麵色紅潤,可謂鶴發童顏。這一年楊萬裏六十歲,陸遊六十二歲,確實已是老翁了。

借問別來各何向?渭水東流我西上——上次分別以後到哪裏去了?渭水滔滔向東流去,而我是一路向西。這兩句是兩位詩人見麵後互相詢問的話,其中暗含不隨波逐流的意思。渭水,源出甘肅,流入陝西省,會涇水入黃河。

金印鬥大直幾錢?錦囊山齊今幾篇——高官厚祿在我們看來算得了什麼呢?你那堆積如山的詩稿中肯定又有不少佳篇了吧?金印鬥大,指高官。錦囊,放詩稿的小口袋,這裏用來借指詩作。據《新唐書·文藝傳下·李賀》:“每旦日出,騎弱馬,從小奚奴,背古錦囊,遇所得,書投囊中。”後來人們用錦囊佳句來指優美的文句。山齊,指創作豐富,詩稿堆積如山。

詩家不愁吟不徹,隻愁天地無風月——我們作為詩人是不愁天地萬物不能寫盡,隻愁天地間沒有詩料可供吟詠。這是讚美陸遊的詩才。才能不足的詩人作詩往往取材狹窄,詩意重複,而大詩人則能從萬物萬象中發現詩意,天地間的事物都可以用詩筆來描繪,因而是不愁沒有詩料的。

君不見漢家平津侯,東閣冠蓋如雲浮——漢代平津侯公孫弘當宰相的時候,他的客館裏官宦多如浮雲。平津侯,漢代以列侯為宰相,漢武帝欲立公孫弘為相,但公孫弘沒有爵位,就封他為平津侯。據《漢書·公孫弘傳》記載,公孫弘當宰相後,“於是起客館,開東閣以延賢人,與參謀議。”後來人們稱宰相招致、款待賓客的地方為東閣。冠蓋,泛指官員的冠服和車乘,也用來代指仕宦,貴官。冠,禮帽;蓋,車蓋。

又不見當時大將軍,公卿雅拜如星奔——當年漢武帝朝大將軍衛青權勢熏天,當時的公卿大臣們無不爭先恐後地巴結奉承。大將軍,漢武帝朝大將軍衛青,掌握全國兵權,權傾一時。雅拜,古代的一種跪拜儀式,跪拜時先屈一膝,再屈一膝。星奔,如流星飛逝,這裏是形容當時公卿爭先恐後去巴結衛青。

祗今雲散星亦散,也無鹿登台榭羊登墳——如今,當年的富貴權勢都已經煙消雲散,隻留下一片荒蕪,廢墟墳墓上連鹿、羊都沒有了。祗,同“隻”;祗今,如今。鹿登台榭,據《漢書·伍被傳》:漢武帝時,淮南王劉安謀反,伍被向劉安諫諍,說:“王安得亡國之言乎?昔子胥諫吳王,吳王不用,乃曰:‘臣今見麋鹿遊姑蘇之台也。’今臣亦將見宮中生荊棘,露沾衣也。”鹿登台榭用來比喻國家敗亡,宮殿荒廢。羊登墳,古樂府詩:“今日牛羊上丘隴,當年近前麵發紅。”丘隴即是“墳”。

何時與君上廬阜,都將硯水供瀑布——什麼時候我們能一同去廬山,把那廬山瀑布的水都給我們用來磨墨。廬阜,即廬山,在江西九江市南,多流泉飛瀑。李白《望廬山瀑布》曾描繪廬山瀑布:“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都將硯水供瀑布”,是“都將瀑布供硯水”的倒裝,這樣調換詞序是為了押韻。

磨鐮更斫扶桑樹,搗皮作紙裁煙霧,雲錦天機織詩句——磨好鐮刀去砍扶桑樹,把樹皮搗成漿做成的紙如雲似霧,用織造雲錦的天上機杼把我們的詩句織上去。斫,砍伐。扶桑,神話中大樹,生在東方湯穀之上,樹長二千丈,大二千餘圍,是日出之處。以上五句詩是以浪漫的想象來寫創作的快樂和對自己和詩友才華的自信。

孤山海棠今已開,上巳未有遊人來,與君火急到一回——西湖孤山的海棠花已經開了,上巳春遊的人還沒有到那裏,趁此機會我和你趕緊去遊賞一番吧。孤山,在浙江杭州西湖中,孤峰獨聳,秀麗清幽。上巳,舊時節日名,人們在這一天春遊踏青。漢以前以農曆三月上旬巳日為“上巳”;魏晉以後,定為三月三日,不必取巳日。火急,形容極其緊急。

一杯一杯複一杯,管他玉山頹不頹!詩名於我何有哉——到了孤山之後你我開懷暢飲,一杯一杯又一杯,即使喝醉了又算得了什麼呢!與詩友在上巳時節遊覽孤山美景,且痛飲美酒,此情此景,詩名對我來說又算什麼呢!一杯一杯複一杯,用李白《山中與幽人對酌》中成句。玉山頹,語出《世說新語·容止》,晉代山濤說嵇康“其醉也,傀俄若玉山之將崩”。

南宋劉克莊在其《後村詩話》中說:“放翁學力也似杜甫,誠齋天分也似李白。”詩仙李白對楊萬裏的詩歌創作影響很大。楊萬裏對李白飄逸豪放、平視王侯的風度非常向往,對其筆補造化的詩才更推崇不已。楊萬裏的一些古體、歌行體詩很有一些李白詩的風味。這首《雲龍歌調陸務觀》即是一例,全詩想象奇麗大膽,氣勢自然流轉,有詩仙的神髓,同時又亦莊亦諧,不失誠齋風味。

從結構上看,全詩可分為三個部分:詩的開篇,詩人以揚雄自比,以陸雲推許陸遊,定下了全詩浪漫豪放的基調,然後以為兩位詩人長久不相逢是天妒詩才,更彰顯出自信的豪情,進而以神話般的誇張寫出久別重逢的喜悅。第二部分詩筆一轉,寫作詩之樂和對榮華富貴的鄙棄,指出功名權位不過是過眼煙雲。第三部分馳騁想象,寫出詩人充塞於天地間的創作激情,以及同詩友遊覽美景,開懷暢飲的樂趣,且以“詩名於我何有哉”作結,結得幹脆灑脫,讓人覺得詩已盡而豪情不盡。

幼圃

此詩作於宋孝宗淳熙十三年(1186),楊萬裏時任樞密院詳檢、太子侍讀,寓居杭州蒲橋。這首詩描繪兒童所築的小小花園,充滿童真童趣。蒲橋是楊萬裏杭州為官時候的寓所所在地,在今杭州鹽橋東,橋不通水,是一座旱橋。

蒲橋寓居庭有刳方石而實以土者,小孫子藝花窠菜本其中,戲名幼圃。

寓舍中庭劣半弓,燕泥為圃石為墉。

瑞香萱草一兩本,蔥葉苗三四叢。

稚子落成小金穀,蝸牛卜築別珠宮。

也思日涉隨兒戲,一徑惟看蟻得通。

詩前小序說的是:在蒲橋居所的庭院中有一塊挖空的方石,中間填土,小孫子就在這裏麵種花種菜,我於是把這個小花圃戲稱為“幼圃”。

寓舍中庭劣半弓,燕泥為圃石為墉——我寓居之處的庭院非常狹小,僅僅夠半弓之地,小孫子就在院中挖空的方石裏建了個小花圃,其中的土壤與燕子築窩用的泥差不了多少,方石的邊就是這小花圃的牆垣。寓舍,即住所。中庭,指庭院;庭院之中。劣半弓,剛剛夠半弓。弓是量詞,其製曆代不一;舊時營造尺以五尺為一弓,三百六十弓為一裏,二百四十方弓為一畝。燕泥,燕子築巢所銜的泥,也指燕巢上的泥,此處是用來形容“幼圃”中連泥土也沒有多少。墉(yōnɡ),指牆垣。

瑞香萱草一兩本,蔥葉蔊苗三四叢——“幼圃”中有一兩株瑞香、萱草,還有三四叢蔥、蔊。小孩子不僅種了花草,也種了蔬菜。瑞香,一種觀賞植物,也稱睡香,為常綠灌木,葉為長橢圓形。萱草,植物名,俗稱金針菜、黃花菜,可作蔬菜,也可供觀賞。蔊(hǎn),菜名,味辛辣。

稚子落成小金穀,蝸牛卜築別珠宮——在兒童看來,“幼圃”就是他華麗的金穀園,在蝸牛看來,這小花圃簡直就是龍宮別院了。落成,落,古代宮室築成時舉行的祭禮,後因稱建築物竣工為“落成”。詩人把“幼圃”完工稱為“落成”,有鄭重的意思。小金穀,晉代石崇於金穀澗築金穀園,異常奢華。卜築,選地建房。珠宮,龍宮。別珠宮,正式“龍宮”以外的宮室。

也思日涉隨兒戲,一徑惟看蟻得通——我也想每天到這小金穀園中和孫兒一同遊戲,但是“幼圃”中的小路估計隻有螻蟻才能暢行。日涉,每日徜徉流連其中,語出東晉陶淵明《歸去來兮辭》:“園日涉以成趣。”

這是一首兒童詩。詩人小孫子築的“幼圃”,可以稱得上是一個小小的兒童樂園。“幼圃”其實不過是庭院中一塊挖空的方石,填上土之後種了幾株草木,但這首詩的可貴之處就是以兒童的心理和視角來觀察“幼圃”,讓讀者感受到那種久違了的寶貴的童真童趣。

詩的首聯是寫“幼圃”之小,用“燕泥”形容方石中的土少得可憐,方石的邊也就成了小花園的牆垣。頷聯寫“幼圃”中種植的植物,其中有花木也有蔬菜,但是隻要玩得開心,不懂得花園與菜園的區別又有什麼關係呢。頸聯是對這小花圃的讚歎,在一般的成人眼中,這小花圃確實不值一哂,但是詩人是用兒童眼光觀察,所以歡喜讚歎“幼圃”是“小金穀”、“別珠宮”。尾聯更有趣味,詩人想要同兒童一同遊戲,但是無奈年長身大,不能步入這小小的兒童樂園之中。詩人雖然有不能參與其中的遺憾,但是能保存一顆童心,並把這份童趣帶給讀者,已經難能可貴了。

白硏歌舞四時詞(四首之二)

此詩作於宋孝宗淳熙十三年(1186)秋,楊萬裏時在杭州,任吏部郎中,兼太子侍讀、樞密院檢詳諸房文字、右司郎中。詩人此時雖為朝臣,但作詩並不避忌權貴,此詩以老農辛苦勞作和君王奢侈享樂作對比,諷刺矛頭直指君王。白硏歌舞,即《白硏舞歌》,樂府古題。原詩一組共四首,這裏選第二首《夏》。

四月以後五月前,麥風槐雨黃梅天。

君王若道嫌五月,六月炎蒸又何說?

水精宮殿冰雪山,芙蕖衣裳菱芡盤。

老農背脊曬欲裂,君王猶道深宮熱!

四月以後五月前,麥風槐雨黃梅天——夏曆四五月的時候,信風帶來的大雨打落槐花,此時正是江南濕熱的黃梅時節。麥風,即麥信,江淮間指農曆五月的信風。槐雨,唐代白居易《寄元九》詩雲:“蕙風晚香盡,槐雨餘花落。”槐樹在夏季開花,此處“槐雨”指槐樹開花時節的雨,即夏雨。黃梅天,即指黃梅雨季,江南四五月時正是梅子成熟的季節,其時濕熱多雨,所以也叫黃梅雨。

君王若道嫌五月,六月炎蒸又何說——君王要是說討厭五月濕熱的天氣,那對六月大暑的酷熱又該說什麼呢?嫌,厭惡。炎蒸,指暑熱熏蒸。如唐杜甫《熱》詩之三:“翕炎蒸景,飄搖征戍人。”

水精宮殿冰雪山,芙蕖衣裳菱芡盤——皇帝在水晶宮一樣清涼的避暑宮殿裏,穿著涼爽的夏衣,吃著時鮮的果品。水晶宮殿,此處指帝王避暑的宮殿。冰雪山,泛指避暑的山林。芙蕖,是荷花的別名。芙蕖衣裳,指夏天穿的涼爽的衣服。菱芡,菱角和芡實,夏季的時鮮果蔬。

老農背脊曬欲裂,君王猶道深宮熱——老農頂著烈日在田間勞作,脊背皮膚在毒辣陽光的曝曬下都要裂開了,而這時皇帝還在抱怨深宮裏太熱不涼爽。這裏描繪的兩個對比強烈的畫麵,形成極大的反差,使諷刺的意義自然顯露。

人們一提到楊萬裏的詩,最容易想到的就是他那些有著靈動活潑風味的寫景詩。誠然,楊萬裏存詩四千二百多首,其中多數都是寫景之作,然而一個成就卓著的詩人不會僅僅把視野禁錮在山水景物,也不會僅僅有一種風格。楊萬裏在《和李天麟》中曾經強調寫詩要“句中池有草,字外目俱篙”,也就是說寫詩要寫得清麗自然,像謝靈運的名句“池塘生春草”(《登池上樓》)一樣自然天成;另一方麵,詩人要“篙目而憂世之患”(《莊子·駢拇》),能夠關注社會民生。在楊萬裏的詩作中,還有不少指斥時政、關注民生的詩,上麵選的這首詩就體現著楊萬裏詩的另一麵:用明白質樸的語言表達詩人對社會不公的關注。

這首詩的詩題取自樂府古題,詩人也寫得頗具民歌風味。首先是全詩明白如話,語言質樸直白,幾乎沒有閱讀障礙。更重要的是詩中含著民歌的精髓——大膽的諷刺精神。詩人如果不懷有一顆關心民間疾苦之心,就不會以真實的筆觸寫出勞動者的辛苦,如果沒有正直的人格和讓人敬佩的“詩膽”,也不會把諷刺的筆指向深宮中的君王。無怪乎與楊萬裏同時代的周必大說:“友人楊廷秀,學問文章,獨步斯世。至於立朝諤諤,知無不言,言無不盡,要當求之古人,真所謂浩然之氣,至剛至大,以直養而無害,塞於天地之間者。”(《題楊廷秀浩齋記》)讀了此詩,我們或許能體味一二。

省中見樹上啄木鳥戲題

此詩作於宋孝宗淳熙十四年(1187)四月。當時楊萬裏在朝任尚書省左司郎中,題目中“省”即指尚書省。這首詩仿佛一個小寓言故事,寫出了南宋朝廷奸臣禍國的危急狀況,以及對忠良之臣的諍諫不被采納的感歎,篇章雖小,但語義沉痛。

一啄高高一啄低,一聲聲急一聲遲。

可憐去蠹勞心口,蟻入枯梨自不知。

一啄高高一啄低,一聲聲急一聲遲——啄處有高有低,啄木聲有緩有急,可見蟲洞不止一處,蛀蟲不止一條,而啄木鳥也可以說是盡心盡力,費盡心思地啄出蛀蟲。這兩句寫啄木鳥在樹上啄洞的情狀。

可憐去蠹勞心口,蟻入枯梨自不知——可憐那啄木鳥勞心費力地啄木除蟲,但是蛀蟲、螞蟻已經鑽入枯梨樹幹深處,而枯梨還渾然不知。蠹,蛀蟲。蟻入枯梨,比喻事態嚴重,病入膏肓。這是化用杜甫《獨酌》“仰蜂黏落絮,行蟻上枯梨”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