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詩歌發展史上,宋詩有著非常重要的地位,它一方麵從唐代詩歌的傳統中汲取營養,同時又不囿於唐詩,能在思想內容和藝術表現上開拓創新,形成與唐詩不同的風貌。宋詩不論是作家作品的數量,還是名家名作的水平,都足以和唐詩相媲美。北宋前期,歐陽修、蘇舜卿、梅堯臣等詩人的作品主氣格,趨於散文化,始現宋詩之麵目;繼而蘇軾、黃庭堅領袖文壇,江西詩派大行其道。至南宋,江西詩風仍存,而新變已起,楊萬裏、尤袤、範成大、陸遊四大家並起,其中,楊萬裏獨創“誠齋體”,成為宋詩風格轉變的關鍵,開南宋後期四靈及江湖詩派風氣之先。
楊萬裏是南宋著名文學家、思想家和政治家。他身為南宋四大家之一,一生創作頗豐,留下了四千二百餘首詩歌,他以自然萬象為詩料,取前人之長而後自成一家,嚴羽《滄浪詩話》列舉詩體時在南宋諸詩人中獨舉“楊誠齋體”。他在南宋詩壇享有盛譽,薑特立詩雲:“今日詩壇誰是主?誠齋詩律正施行。”(《謝楊誠齋惠長句》)王邁曰:“萬首七言千絕句,九州四海一誠齋。”(《山中讀誠齋詩》)陸遊也曾感慨:“文章有定價,議論有至公。我不如誠齋,此評天下同。”(《謝王子林判院惠詩編》)楊萬裏“不特詩有別才,即詞亦有奇致”(《曆代詩餘·詞話》引《續清言》語)。其散文成就也不可忽視:政論《千慮策》洋洋萬言,體製完備,氣勢奪人,有不可辯駁之勢;辭賦如《浯溪賦》、《海鰍賦》,皆為名篇;其他記、序、跋文等亦有佳作。除文學之外,楊萬裏還精通易學,他耗時十七年寫成《誠齋易傳》,以曆史事件印證易理,可謂獨辟蹊徑,自成一家。楊萬裏還是一代廉臣,他自紹興二十四年中進士,踏上仕途,到紹熙三年辭官回鄉,為官數十年,三度立朝,剛正不阿,耿介敢言,當時大臣倪思在楊萬裏將被外放為江東轉運副使時,上書諫留,其中寫道:“竊見秘書監楊萬裏,學問文采,固已絕人;乃若剛毅狷介之守,尤為難得!夫若遇事輒發,無所顧忌。”或許正是由於他的耿介品行,楊萬裏才未曾被重用,他在朝最高官職隻做到“秘書監”。在晚年辭官之後,楊萬裏固守己誌,安貧樂道,黃升說他“以道德風範映照一世,實為四朝壽俊”(《中興以來絕妙好詞選》)。
楊萬裏不僅是南宋詩壇之巨擘,對後世詩人也有很大影響。元代劉祁、方回,都對誠齋詩評價頗高;明代公安三袁講求獨抒性靈,不拘格套,與誠齋體精神相通;清代袁枚對楊萬裏異常推崇,認為楊詩“天才清妙”,“音節清脆,如雪竹冰絲,非人間凡響,皆由天性使然。”清代詩人江湜則專學誠齋體,不少詩作幾可亂真。
楊萬裏生前曾將自己詩作按時間順序編為《江湖集》(七卷)、《荊溪集》(五卷)、《西歸集》(二卷)、《南海集》(四卷)、《朝天集》(六卷)、《江西道院集》(三卷)、《朝天續集》(四卷)、《江東集》(五卷)、《退休集》(七卷),部分詩集在生前已經有人刊刻流傳。南宋淳熙、紹熙年間有《誠齋先生江湖集十四卷荊溪集十卷西歸集四卷南海集八卷江西道院集五卷朝天續集八卷退休集十四卷》刻本,現為殘本,藏於北京圖書館。南宋嘉定元年其子楊長孺將楊萬裏詩文編訂成冊,端平元年(1234),由楊萬裏門人羅茂良校刊,題名《誠齋集》,共計一百三十三卷。其中詩四十二卷,賦辭三卷,文及雜著八十七卷,附錄一卷。此本國內早已亡佚,今日本宮內廳書陵部有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