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適應形勢、狠抓教改、圍繞領導幹部能力培養和素質訓練爭創名牌
2007年底,原武鄉縣縣委書記閻建書走馬上任擔任常務副校長之後,認真貫徹落實中央和省、市委的一係列指示精神,十分注重教學工作。閻建書校長始終強調,教學是校院的中心工作,校院的一切工作都要圍繞教學工作進行,為完成教學任務、提高教學質量服務。教學工作一定要與幹部的需要相銜接,要突出針對性、實用性、前沿性、靈活性和創新性,要讓幹部學到真本領,適應新形勢。具體來說,就是要讓領導幹部通過黨校培訓實現“三提高”,即強化基礎理論,提高政治素質;轉變從政理念,提高服務意識;貼近現實需求,提高執政能力。因此,他強調,在教學中要堅持以經濟建設和社會事業發展的實踐為舞台,圍繞大局,融入大局,服務大局,把理論優勢轉化為在時代潮流中的先導作用,以課堂為起點,以課堂為基地,以課堂為舞台,讓新思想、新觀念在課堂上萌芽,讓新思路、新舉措在教學中產生,讓新知識、新方法在學員中傳播,讓新理論、新成果在研討中轉化。
1.突出特色辦學,打造一流教學品牌
教學的方式方法是決定教學質量和教學效果的重要環節。
市委黨校緊緊圍繞市委市政府的中心工作,及時把市委市政府的重大戰略決策轉化為教學新專題,突出辦學特色,完善教學體係,創新教學方式。將模塊教學、菜單教學、延伸教學、自主選學等教學模式逐步引進全市黨校幹部教育培訓中。互動式、案例式、情景式、研討式和現場體驗式等教學方式已成為主要教學方式和方法。
在教學中,堅持結合實際開辟了各具特色的學員論壇、解放思想論壇、專家論壇。推行新的教學方式方法,不僅豐富了學習形式和內容,促進了教學相長、學學相長,而且增強了教學的針對性、吸引力和實效性,教學質量明顯提高。
為了使教學更好地服務於全市工作大局和幹部教育培訓的發展要求,在教、學、管等各個環節努力探索理論聯係實際的途徑和方式。
在教學體係的安排上,力求“四個突出”,即突出研討馬克思主義的科學性、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現實指導性;突出“三基本”內容的一脈相承性;突出“三基本”與當代世界和中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相互貫通性;突出用世界眼光和戰略思維研究分析長治實際,自覺服從和服務於市委市政府工作大局。
在教學管理方式上,始終狠抓“三個環節”,促進“三個提高”,即狠抓備課環節,提高講稿質量;狠抓授課環節,提高講課水平;狠抓研討環節,提高研討質量。並采取教學專題競爭上崗、學員自主選聽教學專題、次品課淘汰製度等措施,加大競爭激勵力度。
在理論聯係實際的渠道上,始終把調查研究列為教學的重要環節,通過多種形式開展調查研究,增強“教”與“學”的現實針對性。在教學模式上,為了適應現代教育培訓的發展趨勢,針對參訓幹部的特點,加大自學、研討、答疑、考察的分量,既注重課堂講授,又借助現代化的教學手段,充分利用遠程網、多媒體教學工具,實現電教化教學。同時借助於發達地區的培訓基地,組織學員到經濟發達地區進行異地培訓,針對性地開展延伸教學,達到了“進門是課堂,出門是現場”的培訓效果。加大了聘請黨政領導幹部、成功企業家、專家學者、優秀專業人士和基層一線優秀幹部進黨校、行政學院授課的力度,從而使培訓更加貼近幹部的實際。常務副校長閻建書多次走進課堂和學員們進行互動,得到很好的效果,起到了示範作用。
2.強調主導作用,培養一流教學隊伍
在黨校所有的財富中,教師和其他各類人才是最寶貴的財富;在黨校所有的資源中,優秀教師和優秀人才是最急需的資源。辦好黨校,關鍵在人才。在實際工作中,市委黨校牢固樹立以人才為本的觀念,以提升隊伍素質為目標,不斷優化隊伍結構,繼續深化幹部人事製度改革,充分發揮骨幹教師和專家教授的“傳、幫、帶”作用,高度重視中青年教師和科研骨幹的培養,全麵提升了幹部隊伍和師資隊伍的素質和履職本領。
2008年,長治市委黨校有史以來第一次大規模麵向社會公開招聘教師。4月22日,在中共長治市委常委會上,中共長治市委黨校常務副校長閻建書具體闡述了“關於2008年公開考錄黨校教師工作的計劃”,經市委常委會充分研究討論,同意在全市範圍內公開招聘20名黨校教師。經過長達四個月公開、公正、公平的嚴格科學的重重考核,包括馬克思主義基礎理論課、經濟學、法學、計算機、英語、體育等專業課20名教師被錄用。麵向社會一次性大規模公開招聘20名黨校教師,這一步開創了“不拘一格降人才”的新局麵,這一步邁上了黨校教師隊伍建設的新台階,這一步必將成為中共長治市委黨校曆史上的輝煌一筆。目前,這支隊伍已經活躍在校院各種班次的講台上,為黨校的教師隊伍建設注入了新鮮血液,成為打造三晉一流幹部教育培訓基地的新生力量。
同時,校院采取“走出去”的方法,選派骨幹教師到北大等院校培訓,以開闊視野、增強能力,這已經成為一項製度。與此同時加大了“請進來”的力度,先後請來複旦大學企業研究所所長張暉民,江西省委黨校黨建教研室主任、教授吳曉敏以及北京大學、國家行政學院的專家、學者、教授前來講課,並聘請他們為“客座教授”。此外,還根據實際需要,聘請當地名流來黨校傳經送寶,如全國人大代表、璐寶集團董事長韓長安,長治縣縣委書記常光明,平順縣委書記陳鵬飛都曾在黨校登台授課。
通過這一係列的措施,真正使教育教學質量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受到了學員的熱烈歡迎,贏得了良好的社會聲譽。
3.狠抓基礎環節,注重提升科研質量
名著育名校,一流的黨校必須以一流的科研做基礎。
改革的實踐呼喚改革的理論,實踐的創新迫切需要理論的創新。市委黨校堅持科研為提高教學質量服務,為黨委、政府決策服務,為社會主義物質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服務的方針,著力實施“精品工程”,推出了一批有影響有價值的研究成果。
“教學出題目,科研出成果,成果進課堂”是黨校的思路,他們注重加強教師在應用性研究和對策性研究上的研究力度,注重實踐,創新思路,大力推進科研出精品、上檔次、入教案工作,較好地實現了科研和教學工作的良性互動。
兩年來,成功召開了多次理論研討和學術會議。在研討會論文評選過程中,他們加大了應用性研究和對策性研究論文所占分值的比例,注重對全市政治、經濟、文化、社會建設等熱點和難點問題的研究,從全市經濟與社會發展的實際出發,特別是從目前全市企業發展的實際出發,圍繞市委、市政府的工作大局,圍繞重大理論和現實問題開展有針對性的實政研究,為市委、市政府的工作提供理論依據、理論解釋、理論支持和對策建議。特別是針對當前的熱點、難點問題開展調研,為市委、市政府提供有價值、可參考、可操作的高質量科研成果,真正做到了理論聯係實際,把理論轉化為現實生產力,促進了我市經濟社會的順利發展。
2007年以來,黨校教師共發表論文、調研報告174篇,其中國家級18篇,省級103篇,地市級53篇。校、院委積極組織參加山西省哲學社會科學規劃課題申報工作,2008年已結項課題1個,2009年報送的《安全管理理論在長治市本質安全型城市建設中的應用研究》、《基層黨校改革發展可行模式的比較研究》兩個課題全部獲得立項,實現了校院參與省級課題申報立項的新跨越。同時,積極參加全省黨校係統第五屆科研基金優秀科研成果報送工作。其中,《在兩性和諧社會視角下維護婦女合法權益》等三篇論文分別獲得二、三等獎。在全市慶祝國慶六十周年理論研討會上,校院報送的《關於長治市“城中村”綜合改造的調研報告》等10篇論文分別獲得一、二、三等獎。2007年以來編輯出版《山西黨校報》長治版20多期,近50萬字,刊登論文、調研報告60多篇,編輯出版了近50萬字的理論研討會《論文集》一本。
2007年以來,市委黨校共開辦各類主體班次43期(次),培訓輪訓黨員幹部3986人(次)。幹部教育培訓工作更加製度化、規範化、科學化,為我市幹部隊伍的思想政治建設和幹部綜合素質的提高發揮了重要作用,同時也得到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視和一致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