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新三反”運動
1960年初到四五月間,市委黨校根據黨中央和省、市委指示精神,開展了反官僚主義、反浪費、反貪汙的“新三反”運動。重點清查了財務、食堂的賬簿和庫房,同時教職工人人對照檢查、人人過關。在運動中“無限上綱”的傾向實際上有所抬頭。這次運動雖然大家受到了教育,思想上也有一定的收獲,但由於它仍然沒有擺脫“左”的思想影響,所以也帶來一些消極的影響。
五、整風學習運動
1961年上半年,市委黨校根據市委的部署,開展了整風學習運動,其內容是貫徹黨的八屆九中全會提出的“調整、鞏固、充實、提高”的方針和中共中央關於在農村貫徹“十二條”的決定以及毛澤東同誌號召全黨發揚實事求是的傳統、大興調查研究之風的精神。這次整風學習,提高了幹部理論和政策水平,改進了作風。黨校的教師和幹部同在校學員同吃、同住、同學習、同勞動,團結一致貫徹中央提出的“八字”方針和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由於指導思想是端正的,因此對於抑製黨內“左”的錯誤思想的滋長和蔓延,對於戰勝三年自然災害以及蘇聯背信棄義“撤專家”帶來的嚴重困難,對於完成黨校教學和其他各項工作都起到了積極的作用。
六、“新五反”運動
1963年3月至7月,根據市委的安排,市委黨校開展了厲行節約和反對貪汙盜竊、反對投機倒把、反對鋪張浪費、反對分散主義、反對官僚主義的“新五反”運勸。此次運動雖然形式不妥,但同當時黨員幹部中存在的較普遍的問題和不良傾向做了鬥爭,起到了一定的積極作用。
七、社會主義教育運動
1963年5月,中共中央製定了《關於目前農村工作若幹問題的決定(草案)》(簡稱“前十條”),《決定》認為“當前中國社會出現了嚴重的尖銳的階級鬥爭情況”,“資本主義勢力和封建勢力”正在對我們“猖狂進攻”,要求“重新組織革命的階級隊伍”,“開展大規模的群眾運動,打退資本主義和封建勢力的進攻”。根據對形勢的“左”的錯誤估計,中央決定在農村進行社會主義教育運動(簡稱“四清”運動)。為貫徹這一精神,市委決定從黨校抽調約三分之二的人員,參加農村“四清”工作隊(大部分同誌到長子縣),大多數同誌擔任工作隊的領導,致使黨校教學工作不能正常進行,黨校擔負的輪訓、培訓幹部的任務受到很大影響。這次運動由於是在階級鬥爭擴大化錯誤嚴重發展、對我國階級鬥爭狀況做了錯誤估計的情況下開展的,因而導致了極其嚴重的後果,客觀上為“文化大革命”的發動提供了思想上和輿論上的準備,教訓是深刻的。
由此可見,1956年至1966年,長治市委黨校是在探索中前進,在曲折中發展的。一方麵在黨中央和省、市委的正確領導下,緊緊圍繞黨的正確路線和黨中央為黨校確立的正確的辦學方針,不斷地加強自身的建設,較好地完成了對全市黨員幹部的輪訓、培訓任務,自身建設也得到很大的發展;另一方麵,從1957年下半年以後,由於“左”的思想在黨內的逐漸產生、發展和蔓延,受其影響,長治市委黨校在幹部的培訓中也走過一些彎路,犯過一些“左”的錯誤,給長治市黨的幹部隊伍思想理論建設帶來一些不良影響,黨校自身建設也受到不同程度的衝擊。1966年5月,“文革”開始以後,全國相當大的一部分黨組織處於癱瘓和半癱瘓狀態,“黨員隊伍散了,黨委班子垮了”的現象普遍存在,黨的一大批老幹部、老黨員、老骨幹被打倒了,長治市委黨校和全國大部分黨校一樣,被迫於1967年4月停辦。這些嚴峻問題的出現是“左”的錯誤在黨內發展的嚴重結果,也是林彪、“四人幫”破壞黨的建設,特別是破壞黨的組織建設、思想理論建設,陰謀篡奪黨和國家最高領導權的嚴重後果,引起了廣大黨員、廣大幹部和黨校全體教職員工的極大不滿,理所當然地受到了強烈的抵製和反對。直至1977年6月,中共長治市委下發了〔1977〕32號文件,決定“恢複長治市委黨校”。長治市委黨校才重新走上了健康發展的道路。
§§第三章 恢複時期(1977年6月—1982年1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