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五章 細菌性疾病(一)(2 / 3)

2.脫水期因劇烈吐瀉,使水及電解質大量丟失,脫水輕者僅皮膚、口唇幹燥,眼窩稍凹陷,無神誌變。重者可見眼眶下陷,兩頰深凹、閉目不緊、唇幹舌燥、表淡漠或神誌不清等霍亂麵容。皮膚幹而皺縮,無彈性、口聲音嘶啞、腹部凹陷呈舟狀購,體表溫度下降,體溫升高,肘細數或摸不到,血壓下降,如不及時搶救可危及生命。脫水輕、中、重三級。

失水性休克多見於中、重度脫水病例,表現為煩不安,或神誌不清,肢端冰冷發紺、脈搏細速或測不到,血壓另速下降,甚至測不到,呼吸淺促、尿量減少等,若尿量減低少,可有血尿素氮結合力下降等發生痙攣性疼痛,以腓腸肌、腹直肌最突出,因此我國稱本病為“吊腳痧”或“絞腸痧”。

低鉀綜合征因鉀鹽大量丟失,出現顯著降低肌肉張力減低、反射消失、腹脹鼓腸,心動過速、心搏無力,律不齊等症狀,丁波後出現波平坦或倒置等改變。缺鉀還可引起腎髒損傷。

由於碳酸氫根離子的大量丟失導致代謝性酸中毒少及休克又可加重酸中毒,嚴重的酸中毒可出現神誌不清模大呼吸,易引起肺水腫。由於血液濃縮,紅細胞、白細胞數、血紅蛋白及血漿比重均明顯增高。

恢複期脫水糾正後,大多數症狀消失,逐漸恢複,但有28%病例出現發熱反應,以兒童多見,可能是目輸液後循環改善,殘存腸內的毒素被吸收所致。發熱高燒,體溫達38度-39度,持續1-3天自行消失。

本病整個病程平均3-7天,也有長達10餘天者,多)年人,有並發症者。

(臨床分型)

根據脫水程度、血壓、尿量等將患者分為輕、中、重。

1.輕型(非典型)起病緩慢,症狀不明顯,僅有短其瀉,大便每日不超過10次,軟便、稀便或黃水便,個別液或血性便、無典型米泔水樣便。偶有惡心,無明顯脫水坪壓、脈搏、尿量正常,多數病例3-5天可恢複。

2.中型(典型)有典型的表現,每日大便10-20次便呈米泔水樣,+度脫水、血壓降低、收縮壓為12-13次脈搏細速,尿量減少為4000毫升以內。

嚴重脫水及休克,脈搏細速或脈微欲絕,尿極少或無尿人極度虛弱或神誌不清,可在典型表現出現數小時後死亡,暴發型或稱中毒型,又稱為“幹性霍亂”。起病急驟,不待典型症狀出現,即因循壞衰竭而死

(實驗室檢查)

1.血液檢查因失水而致血液濃縮,紅細胞總數增高,細胞壓積和血漿比重增高,血紅蛋白及白細胞均增高,紅細),白細胞可達粒細胞及大單核細胞亦增多。重度脫水者血漿比重達1.0以上,尿檢查少數病人可有蛋白、紅細胞、白細胞及管型,細菌學檢查主要從病人糞便及嘔吐物中檢查霍亂;菌,目前因古典型弧菌在我國很少,其檢驗程序及方法。含霍亂光抗體蛋白腖水中,在熒光鏡下觀察或將標本與熒光抗體混合,離心沉澱後鏡下觀察出現一定結構的熒光菌球者即為陽性。此法與培養結果率達90%。④協同凝集試驗可快速檢出霍亂弧菌。

增菌培養將標本接種於堿性蛋白腖水經37度-38度增菌後,作塗片鏡檢及熒光抗體染色複查。

查發病後不久血清中出現抗菌的凝集殺弧菌抗體和抗毒抗體。抗菌抗體多於病後第5天即可出第10-15天達高峰,抗毒抗體出現較晚,於病程第2周注射霍亂菌苗者為陽性,或初期效價低但複查時逐漸增高有診斷價值。殺弧菌試驗效價,或雙份血清抗體以上增長,即有診斷意義。

(並發症)

1.急性腎功能在失水期,一般均有少尿或無尿是血液循環衰竭、腎髒缺血所致,屬於腎前性少尿。而脫糾正後仍有少尿比休克所引起的腎小管壞死所致,缺鉀也可導致血管上皮細胞退行性變,並發急性腎功能衰竭。

2.急性水腫代謝性酸中毒可導致肺循環高壓,肺水腫,如不時糾正酸中毒,以及大量輸入不含堿的鹽均可加重或促使肺水腫,表現為胸悶、呼吸困難或端坐呼發甜、咯粉紅色泡沫痰、頸靜脈怒張。注意糾正酸中毒,控製液速,肺水腫常可避免。低鉀綜合征霍亂病人因大量丟失水和電解質,並發低鉀綜合征,表現為肌張力降低或麻痹、鼓腸、心律心電.圖改變等流產妊娠後期發生霍亂時,死胎率達50%,流常有胎盤滯留。

(診斷與鑒別診斷)

診斷應結合流行病學資料、臨床表現、實驗檢查綜合分析,其中以實驗室細菌學檢查最重要,應做到逢檢,以避免漏診。

1.診斷標準凡具備以下三項之一者即可診斷霍亂凡有腹瀉、嘔吐等症狀,糞便培養霍亂弧菌陽性在霍亂疫區,在流行期間,有典型的霍亂表現,又他原因可查,糞培養霍亂弧菌陰性者。如有條件可作雙份抗體效價測定,如血清凝集試驗呈4倍以上或殺弧菌以上增長時,可以做出診斷。

在疫源檢索中,首次糞便培養陽性的前後5天腹瀉等症狀出現者,可診斷為輕型病人。

2.疑似診斷標準凡具備下列兩項之一者,應作處理,隔離和治療病人、消毒、糞便培養,連查2次,如為陰性可否定診斷,並作更正報告。

凡有典型臨床症狀的首發病例,在病原學檢查未定前,應作疑似病人處理。

在霍亂流行期間,有腹瀉等症狀而無其他原因而且有明確接觸史,如同食、同住或為護理者等。

鑒別診斷霍亂常易與下列疾病混淆,應根據臨細菌學特點加以鑒別。

食物中毒首先為細菌性食物中毒,其次為化與動植物性食物中毒,均可出現胃腸炎症狀。但食物中毒者用不潔食品或化學物品接觸史,同食者常有集體發病史。常吐後瀉,便前有劇烈腹痛。糞便呈黃水樣,較臭,偶帶有粘液每膿血,常伴有發熱及中毒症狀,休克較少見。

急性菌痢發熱、陣發性腹痛、粘液稀便、膿血便、邏少,裏急後重。糞便鏡檢有大量的膿球、巨噬細胞,培養可獲揮疾杆菌。

病毒性腸炎常發生於秋冬季,多見於嬰幼兒,部可伴有上呼吸道症狀,全身中毒症狀較輕,大便次數不多,和便或黃水便,多伴有腹痛,成人可有疲乏無力病原學多戈輪狀病毒,新輪狀病毒,諾沃克病毒等。糞便培養無致病菌任長。

(預後)

古典生物型弧菌所致霍亂,在流行初期或新發疫區的死率為20-30%,個別地區達50%。埃爾托生物型弧菌所勞者病死率較低,多數已控製在1-2,但年老體弱、孕婦或窄並發症者預後較差,病死率為3-6%。本病早期多因休克托救不力而死亡,脫水期則多因尿毒症或其他感染等並發症帀死亡。

(治療)

霍亂病人應及時隔離至症狀消失6天後,於糞便隔曰趕養1次,連續3次陰性方可解除隔離。其治療原則為主,輔以病因治療及抑製腸道分泌等對症處理。

1.—般重症病人應有專人護理。對於新病應測血壓、體溫、呼吸,以後每4小時測一次,觀察3天記出入量入院後立即送大便培養,以後每日培養1次,直到出院密切觀察病情變化,作好記錄,病7的吐瀉物及汙染物要隨時消毒處理,出院後做好終未消毒;右病的期宜暫停飲食,病情好轉後,先食流質飲食,以後給予半流食、普食。

2.補液療法合理正確的補液是治療本病的重點。病情輕重、脫水程度選擇液體種類、補液量及速度。

補液治療的原則

輕型及部分中型病人可以輸液,僅口服補液鹽即可病人則需靜脈補液,靜脈輸液的原則為,早期、快速、先快後慢、及時補堿、見尿補鉀。補液總量應包招損失量,生理需要量和繼續損失疊。

中度脫水者,開始以生理鹽水或快速靜滴或靜脈推注,待血壓回升後改為含糖液,最初2小時滴速為每分鍾20-30,血壓回升正常後減為每分鍾5-100次,爭取在3-6小時內糾正脫水,也可改為糖和鹽水等量交替使用。血壓穩定後改為口服補液鹽治療見尿給鉀,每日約補鉀3克左右,前2撲輸液量為4000-8000毫升。

重度脫水(體液喪失約為體重10以上)者,立即靜脈加壓輸入生理鹽水1500-3000克,每分鍾50-70次,快速滴注。必要時可以2-3條靜脈同時輸液,爭取在輸液後5-10分鍾使血壓回升或能測出血壓,半小時內使收縮壓穩定在3%以上,撓動脈搏動增強有力。其後再減慢滴速,每分鍾20-40次,根據病情適當延長,其後如病情不允許改為口服補液,可繼續輸液,使用生理鹽水和葡萄糖液交替,能口服者,可使用口服補液鹽,每日量為2000毫升。此期約持續2-3天。輸液量為8000-12000毫升,必要時可達18000克。有尿後補鉀,每日約3-6次。

輸液過程的注意事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