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中小企業發展的關鍵是核心能力的培育
任何企業要獲得長期、持續的發展,都必須具備一定的核心能力或可持續發展能力,必須具有區別於競爭者的競爭優勢或相對競爭優勢。由於中小企業的弱勢特征,中小企業的發展需要政策的支持,但中小企業最終要走上可持續發展之路,關鍵是要培育中小企業的核心能力,最終才能擺脫弱勢地位,成為國民經濟的重要力量。
所謂企業核心能力或核心競爭能力,是指企業開發獨特產品、發展獨特技術和發明獨特營銷手段的能力。它以企業的技術能力為核心,通過企業戰略決策、生產製造、市場營銷、內部組織協調管理的交互作用而獲得使企業保持持續競爭優勢的能力,是企業在其發展過程中建立與發展起來的、一種資產與知識的互補體係。
(一)企業核心能力具有以下一些特性:
1.途徑依賴性和累積性。企業的核心能力是企業在長期的生產技術實踐中以特定的方式、沿特定的技術軌道逐步積累起來的。最成功的企業都集中在某個或某些(少數幾個)關鍵核心技術領域具有領先優勢,並且企業的產品改進和提高也圍繞這些領先優勢領域。
2.組織協調和結構性。企業核心能力是與企業的組織結構高度複合的,它不僅是由技術因素決定的,而且與企業的組織、文化等因素密切相關,協調有序的組織結構產生的係統效應,能使企業的核心能力超越員工個人的技術能力。
3.粘滯性。由於核心能力是企業在實踐過程中逐漸培育起來的,在它形成過程中,企業主體內質也在不斷地變化,因此與企業擁有的實物資產不同,它難以從企業主體中分離出來,一旦擁有,會具有較強的穩定性,和競爭對手之間形成質的差別。
4.意會性。在企業核心能力中不僅包含了企業獨特的技術技能、操作技巧與訣竅等技術特性,還包納了企業管理和文化特征,其內容大部分難以用語言、文字、符號來表征。正因為如此,企業的核心能力很難被競爭對手完全了解、輕易複製,所以它能成為企業建立自身競爭優勢的戰略性資源。
5.溢出效應。企業一旦建立了自己的核心能力,能使相關的技術領域和創新獲得利益。因為在生產實踐中,企業可將核心能力結合到不同的創新中,構建新的創造和發展的基礎,繼而在某一領域建立起自己的競爭優勢,不斷地推出創新成果,極大地促進自己的發展。
我國的國有大企業正處在一個由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過渡時期,其核心能力雖有積累,但其作用的發揮受到來自政府管製。我國眾多中小企業尤其是民營和私營中小企業一開始就是在市場機製下形成的,在理論上具有形成核心能力的條件,但中小企業盡管機製靈活,但其核心技術和核心產品的形成力度尚不完全。從長遠發展的角度來看,未來企業競爭的關鍵是核心能力的競爭,因此,我國的中小企業,特別是西部地區的中小企業,從一開始就應該重視其核心能力的培育,隻有這樣才能在日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獲得持續發展的動力。
核心能力是企業多方麵技能和企業運行機製的有機融合,是不同技術係統、管理係統及技能的有機係統,是企業在特定經營環境中的競爭能力和競爭優勢的合力。核心能力不僅僅表現為關鍵技術、關鍵設備或者企業的運行機製,更為重要的是它們之間的有機融合,是各種能力的提升。
市場瞬息萬變,市場機會往往轉瞬即逝,而擁有核心能力的企業卻能熟練地發現新市場,快速進入正在出現的新興市場,並能影響原來市場上消費者的選擇風格。核心能力是企業競爭優勢之源,企業由於擁有了獨特的資源或核心能力而產生了企業間的異質性,這些與競爭對手相比占優的或特異的資源或核心能力如果與環境機會恰當地匹配的話,它們將構成企業競爭優勢的基礎,並且在產業競爭動態發生變化時,企業核心能力也是企業保持其競爭優勢的重要手段。
要培育企業的核心能力,首先應該確立企業的發展戰略。核心能力突出地體現著企業或企業家的戰略意圖,通過特定的發展戰略形式(“專業化”或“多元化”)擬定。其次,創造獨特的企業價值鏈,將企業看作各種相互分離但彼此相關的生產職能的集合。企業價值鏈不僅包括如何創造價值,降低成本等因素,還包括企業文化和價值觀念。再次,實行有效管理。有效管理包括:①製度管理,建立一套解決問題的規範;②文化管理,形成獨特的文化;③創新管理,建立激勵創新(包括技術創新、工作創新)的機製;④質量管理。最後,培育忠誠的顧客群。企業一定要有核心產品,才能具備核心能力。每個企業都應擁有對本公司產品從品牌認知到價格認同的顧客群體,才能使其核心能力轉化為企業的經營優勢。這種顧客群越多、忠誠度越高,核心能力就越能經久不衰。
(二)中小企業核心能力的培育,可通過以下途徑來實現:1.知識技能的學習與積累。它包括員工個人的知識技能水平與結構,以及企業員工的整體素質與知識技能結構。可以通過培訓、對外合作以及在實踐中學習來全麵提高員工素質,即將中小企業建成一個“學習型組織”。企業在長期發展過程中,通過不斷創新積累起來的知識、技術和經驗是企業的寶貴財富,是企業在市場競爭的重要勢能之一。
2.技術體係的完善。技術體係是一個由一係列配套的技術專利、技術訣竅、設施裝備和技術規範組成的,包括硬件和軟件的相互聯係、協同作用的有機係統。它既包含以技術知識為表現形式的隱性技術資源,也包含以核心產品為表現形式的顯性技術資源。中小企業技術體係通常以一項或幾項關鍵技術為核心,中小企業的技術優勢往往就體現在這些核心技術上,識別、開發與有效利用這些核心技術,並圍繞之形成獨具一格的技術體係和核心產品,常常能為企業建立競爭優勢奠定基礎。技術體係的建設是企業的戰略行為,擁有先進的或獨具特色的技術體係,不僅有助於企業近期效益的提高,更重要的是使企業具備了有效地進行技術創新的能力。但技術體係的建設一定要圍繞企業核心能力來進行,因為中小企業在技術上的優勢並不能必然地導致企業在經濟績效上的優越性。
3.管理體係的建設。即通過各種規章製度和組織係統實現對企業生產經營和研究開發活動的組織、激勵和控製。其中規章製度是企業管理體係運行的基本依據,而企業的組織係統是管理體係動作的載體。管理體係起著將各種分散的人力和技術資源集中組織起來協同工作,形成整體優勢。在麵臨市場競爭的條件下,管理體係是否合適,取決於它是否有利於中小企業有效地利用各種資源參與競爭,也包括是否有利於企業的技術創新,因此要適時進行組織創新,以配合技術創新需要。
4.價值觀念的更新。即形成企業內占統治地位的態度、行為和規範,形成獨特的企業文化。在企業中占主導地位的價值觀念是構成企業核心能力的一種無形因素,它強烈地影響企業員工的行為方式與偏好,並通過經營決策過程和行為模式體現在企業的技術實踐和管理實踐中。如果在中小企業中占主導地位的價值觀念能適應外部環境的變化和企業發展的需要,就會在企業內形成巨大凝聚力,推動技術創新和企業發展。
參考文獻
[1]秦言:《中國中小企業》北京:中國計劃出版社1998年第1版。
[2]項潤、高媛:《中小企業競爭與發展》北京:企業管理出版社1999年第1版。
[3]吳建南、李懷祖:《論企業核心競爭能力》,《經濟理論與經濟管理》,1999年第1期。
[4]周星、張文濤:《企業核心能力培育與創造持續競爭優勢》《工業企業管理》,1999年第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