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情寡義的時代
專欄
作者:葑菲女郎花
IBM裁員計劃表明企業客戶轉向雲計算和“軟件即服務”領域導致了服務器市場低迷。IBM已經開始提供雲計算服務,並表示將其作為未來的一個業務增長點。IBM發言人表示,目前的確正在進行業務重組。該發言人稱:“IBM正在投資快速增長的業務領域,以推動未來業務發展,如大數據、雲計算、社交業務和移動計算等。一直以來,IBM都在變革領域進行投資,這需要各種技術組合,以便在該行業處於領先地位。”
根據已經證實的消息,IBM將在全球範圍內裁員6000~8000名,而在美國的裁員行動已經卓有成效,大約1300名不同崗位、不同年齡、不同職位的員工在落寞或不舍中被“拋棄”。他們中大多數是營銷和半導體研發人員,而基本的統一特征是“又老又貴”。據說,按照全球要求,IBM中國區要裁員200多人。
這是近10年以來,IBM最大規模的一次裁員。在一個聚集了大批前IBM員工的論壇裏,甚至有評論說:“IBM幾乎神奇得錯過了近10年的所有創新和行業機遇,能堅持到現在才裁員也算是大牛的公司了。”
是IBM出了問題,還是整個產業出了問題?抑或是這個時代出了問題?
實際上,麵臨裁員窘境的何止IBM一個?4月底,第一個自然季度結束,許多企業發布季度財報,普遍現象是營收降低、利潤率急降而利潤卻或多或少攀升。隨之而來的,是或大或小不同規模的裁員消息,例如被視為時代驕子的EMC就宣布了裁員計劃,約1000名員工要丟飯碗,涉及存儲、RSA和 Information Intelligence等各個部門。實際上,EMC一季度營收和淨利潤雙增長,並且分析機構普遍預期大數據拉動存儲市場快速增長,EMC屬於超級優質企業,卻依然裁員調整,為何?因為業績不及華爾街預期,所謂未來光芒難填今日欲壑。
而引爆此次IBM全球範圍大規模裁員的引信,正是第一季度財報。
IBM公布了2013年第一季度業績,營收同比下降5%,為234.1億美元,每股收益3美元,而這是8年來首次未達預期,遂股價大跌8.28%,收於190美元。當時就有裁員傳言。我的理解是,營收下降5%在目前大環境下說得過去,IBM正進行新一波轉型——遠離低利潤市場,業務波折屬常態,為何要慌?遺憾的是,IBM真的患上了滯增性恐慌症,用裁員來應對華爾街的貪婪和無底線。
IBM和EMC的策略背後,是嗜血的華爾街驅動整個產業的扭曲生態,是整個產業被華爾街綁架的無奈,是我們處在一個薄情寡義時代的悲涼。
有資深前IBM員工評價說:“IBM近年鮮有科技領先,已從一個追求科技的公司,變成一個追求利潤的赤裸裸資本公司。”這才是問題所在,這才是被華爾街綁架後薄情寡義時代的真正問題所在。
IBM就是在這種氛圍下一步步滑向資本逐利體的。例如過度低估硬件的價值以致放緩產品研發、從電子產品到存儲到服務器全線落後,漠視IT產業中硬件的力量和對格局的影響,依然無可替代這一點;例如過度依賴收購、沒有商業模式創新、滿足於穩定增長等等。
某前IBM高管說,他在等著看IBM和HP誰先倒下,因為IBM在2000年後拿了巨額數據中心外包項目開始轉型服務,而繼任者因循守舊,全然不解雲的崛起乃傳統顛覆者,雲大大簡化數據中心,服務利潤難以高企,硬件又毫無建樹,衰落難以避免。
如果CEO把奉迎華爾街作為衡量自己業績的標準,這個企業注定開始走下坡路。光裁員,救不了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