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成帝皇後(前45年—前1年)名宜主,長安宮人。因其舞姿輕盈如燕飛鳳舞,故人們稱其為“飛燕”。
趙飛燕出生後便被父母丟棄,三天後仍然活著,父母也覺得奇怪,就開始哺育她。稍大後,她同妹妹一同被送入陽阿公主府,開始學習歌舞。她天賦極高,學得一手好琴藝,舞姿更是出眾。
她的神奇之處,不僅僅是在於她以舞者的身份成為皇帝的妻子,更在於她的一身舞技。她所擁有的光彩,是四大美女也無法遮擋的魅力。
(一)身輕如燕、命薄如紙
“掌中舞”的傳說
趙飛燕是陽阿公主家的舞女,麵目嬌好,體態輕盈。曆史上有“燕瘦環肥”的說法,燕,就是趙飛燕;環,就是唐玄宗的貴妃楊玉環。一次,漢成帝“微行”經過陽阿公主家,公主盛宴款待,喚出幾名美女歌舞助興。成帝見其中有位光豔照人的女郎,歌聲清脆,舞姿嫋娜,不禁意蕩神搖,便乞請公主將飛燕送給自己,帶回宮去,讓她成為昭陽殿的新主人。
趙飛燕的父親叫馮萬金,做江都王府裏的舍人,與江都王的孫女姑蘇郡主私通,生下了趙飛燕和趙合德兩個孿生姐妹。因為姑蘇郡主嫁給江蘇中尉趙曼為妻,所以飛燕姐妹從趙姓。長大後被賣到陽阿公主的家令趙臨的府中學習歌舞,由於體態輕盈,姐姐獲得了“飛燕”的稱號。
許皇後被廢黜後,種種原因之下,趙飛燕成為新皇後。
成帝為了取悅新皇後,令工匠在皇宮太液池建造了一艘華麗的禦船,叫“合宮舟”。一天,成帝帶著飛燕一同泛舟賞景。飛燕穿著南越所貢雲英紫裙、碧瓊輕綃,一麵輕歌《歸鳳送遠》之曲,一麵翩翩起舞,成帝令侍郎馮無方吹笙以配飛燕歌舞。舟至中流,狂風驟起,險些將身輕如燕的趙飛燕吹倒,馮無方奉成帝之命救護,扔掉樂器,拽住皇後的兩隻腳不肯鬆手,飛燕則繼續歌舞。
漢成帝為了欣賞趙飛燕的舞蹈,他別具匠心地為她特製了一個水晶盤。一次,在招待處國使節的宴會上,他命宮人用手托盤,讓飛燕在盤上歌舞,在一個小小的水晶盤裏要乘一個人,還要在上麵歌舞,這可真是一番功夫,既需要有輕盈的身軀和嫻熟的舞姿,又要有很強的控製力,才能在小小的舞盤上瀟灑自如的自由舞蹈。
當時,趙飛燕果然以嫻熟的舞技,精彩入微的表演,在那小舞盤裏載歌載舞,瀟灑自如,真把外賓們一個個看得驚呆了,他們一次又一次地鼓掌叫彩,漢成帝當然更加開心,由此而更加寵愛於她。
此後,宮中便流傳“飛燕能作掌上舞”的佳話。
美人出於何處
趙飛燕(?~前1年),漢成帝皇後。能歌善舞,體態纖美,輕盈如燕,相傳其能在掌中起舞,故稱“飛燕”。成帝時入宮,為婕妤,後立為皇後。平帝即位後,被廢為庶人,自殺而亡。
漢鴻嘉三年,成帝劉驁微服私行,經過陽阿公主家時,入門稍歇,公主召集歌女數人,臨席侑酒。其中有一個叫趙飛燕的女子,肌若晚雪,舞態輕盈,秋水微眸,芊芊柳腰弱勝嬌。她輕啟朱唇,有如鶯啼燕語,聲韻婉轉迂回,足尖輕輕幾點,接著翩翩起舞,成帝對她一見鍾情,待至宴畢起身,便向公主乞此歌姬,一同入宮,公主自然應允。待回到宮裏,攜手入芙蓉帳裏,翡翠衾中著體便酥,徹夜歡娛,不覺曙色映幃,成帝驚為奇遇,因為個中絕妙滋味,使後宮六千粉黛頓失顏色。
趙飛燕原姓馮,她的父親馮萬金,對音樂頗有造詣。母親是江都王孫女姑蘇郡主,曾嫁中尉趙曼,暗地與馮萬金私通,生下雙胞胎,長女名宜生,次女名合德,宜生即為趙飛燕。因為是私生子,一生下來就丟在野外。丟棄三天後仍然活著,父母也覺得奇怪,就收回家裏養育。幾年後,父母相繼去世,二女無家可依,便一同流落長安,淪為官婢,後被送入陽阿公主府學習歌舞。趙飛燕得寵後,其妹趙合德亦被立為昭儀,兩姊妹專寵後宮,顯赫一時。媚態百生的趙合德,豐若有餘,柔若無骨,更使成帝迷戀如醉。他稱趙合德的乳胸為“溫柔鄉”,自歎:“我當終老是鄉,不願效武帝求白雲鄉了。”
趙飛燕身材窈窕,體態極其輕盈,舉步翩然若飛。《趙飛燕別傳》中有這樣的描述:“趙後腰骨尤纖細,善踽步行,若人手執花枝顫顫然,他人莫可學也。”“踽步”是趙飛燕獨創的技巧,可見其舞蹈功底深厚,並能控製呼吸。明朝豔豔生的小說《昭陽趣事》有幅木刻《趙飛燕掌上舞圖》,是趙飛燕站在一個宮人的手上,做出各種舞蹈動作,揚袖飄舞,宛若飛燕。漢成帝專為她造了一個水晶盤,叫宮人將盤上托。趙飛燕在盤上起伏進退,下腰輕提,旋轉飄飛,就像仙女在萬裏長空中迎風而舞一樣優美自如。漢宮中有個太液池,成帝造了一艘沙棠木做的大船,用紫色的文桂木做舵與槳。
一次,趙飛燕穿著雲芙紫裙,碧瓊輕綃,在船之上表演歌舞《歸風送遠之曲》,飛燕越舞越飄飄,欲乘風歸去之態,舟至中流,大風忽至,飛燕隨風揚袖旋舞,像要乘風飛去,成帝急忙令宮人拉住趙飛燕,怕叫大風吹走了!宮人兩手握住飛燕雙履。趙飛燕索性在宮人手上隨風飛舞。因此後世傳說她“身輕若燕,能做掌上舞”。後來,漢成帝怕大風把趙飛燕吹跑,特地為她大興土木之工,花巨資為她築起一座華麗的“七寶避風台”居住。
從此趙氏姊妹專寵後宮,輪流侍寢,連夕承歡,風流天子,嚐盡溫柔滋味,此外後宮三千粉黛,俱不值成帝一顧,隻好自悲命薄,暗地傷心。
(二)團結就是力量——趙氏姐妹
古往今來,縱觀姐妹倆同愛一人,大都爭風吃醋,互相詆毀,彼此打擊,而漢代的趙飛燕和趙合德姐妹,同侍漢成帝一人,卻互相支持,互相愛護,發揚團結就是力量的精神,共榮共寵近10年,貴傾後宮。
趙飛燕、趙合德的母親是江都王的女兒,嫁給了中尉趙曼,卻暗中與舍人馮萬金私通而生下二女,將她們丟在郊外,居然三天不死,以為命大福大,才又抱回撫養。
趙曼病逝,趙氏姐妹從此也備嚐艱辛,母女三人相依為命,從姑蘇一直流落到京城長安。在城郊租下一間陋室。趙母靠著替人作女紅掙點小錢,勉強維持生計。後來,趙母在貧病交加中扔下一對女子不幸歸天。
趙氏姐妹便投靠同裏的趙翁家中,成為趙翁的一對義女,過著寄人籬下,苟延殘喘的日子。
趙翁當時年近花甲,沒有子女,如今平白撿到一對豆蔻年華的少女,自然是非常高興。他知道以趙氏姐妹美豔的姿貌,再稍稍加以方方麵麵的培養,兩個小姑娘不愁沒有脫穎而出的機會,他自己也不愁無利可圖。他就像個“經紀人”似的,不惜工本地對她們投資,請來教書先生,加以教養。趙氏姐妹聰穎好學,追求上進,很快也像模像樣地學會了不少大家閨秀的風範。
不久,趙氏姐妹便被有錢有勢的富平侯張放羅至府中,充任歌舞姬,開始賣笑生涯。
富平侯張放和漢成帝年紀相仿,情趣相投,兩人很是說得來,原本就是極為要好的朋友。雖然在公開場合要顧到君臣之禮,有尊有卑,然而在尋歡作樂時,卻狼狽為奸,放浪形骸,彼此毫不拘泥。張放時常應召陪漢成帝在宮中宴樂,自然也不時慫恿漢成帝微服出遊,以領略宮廷之外的長安風月,領略“路邊野花”的天然風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