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節 突發自然災害的應急處理(2 / 3)

具體到各個部門、地區,在製定這類預案時,應該對本地區、本部門可能發生的各類突發自然災害進行分類:主要有水旱災害類、氣象災害類、地震災害類、地質災害類、生物災害類、森林草原火災類。對於每一類災害,可以進一步細分為特別重大災害級、重大災害級、較大災害級、一般災害級,明確每一級別的標準,針對不同級別實施不同的應急反應。

四、自然災害應急處理過程

案例

新疆伽師――巴楚6.8級震災情況

2003年2月24日10時03分,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伽師―巴楚發生6.8級地震,這次強烈地震是半個多世紀以來新疆境內最強烈的地震。地震波及喀什地區巴楚、伽師、嶽普湖、麥蓋提、莎車縣及克州阿圖什市,共計6個縣(市)、37個鄉鎮、931個村(場),災區麵積21498平方公裏。極震區烈度達到九度,九度區麵積268平方公裏,八度區麵積1200平方公裏,七度區麵積4300平方公裏。受災人口達51萬多人,共造成268人死亡,4853人受傷,其中重傷2058人;19899戶民房倒塌,22101戶民房有不同程度的損毀;死亡牲畜70958頭(隻)。423所中小學不同程度地受到地震災害的影響,其中103所學校嚴重損毀,倒塌校舍3.2萬平方米,造成無維修價值的危房9.2萬平方米;34所鄉鎮醫院受到損毀,損毀麵積2.4萬平方米;鄉鎮政府、村委會、七站八所等基層組織用房損毀11.6萬平方米。災區的供水、供電、通訊、橋梁、公路、水利等公用設施也遭到嚴重破壞。根據國家地震災害評估委員會的評估,地震造成直接經濟損失13.71億元。

地震發生後,黨中央、國務院領導高度重視抗震救災工作,多次作出重要批示。28日,溫家寶總理親自到災區視察,指導抗震救災工作。地震當天,國務院派出工作組趕赴災區,慰問災民。國務院調派國家地震災害緊急救援隊赴災區實施緊急救援。國務院各有關部門也啟動了應急預案,及時組織調運救災物資,給予資金和技術上的支持。其他省(區、市)政府和社會各界也給予了多方麵的支持。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及災區各級黨委、政府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立即啟動地震應急預案,有序、高效地開展地震應急和抗震救災工作,迅速采取一係列有力措施,組織搶險救災和災後重建工作,最大程度地減輕了人員傷亡和經濟損失。

地震發生後,中國地震局根據國家地震台網測定的結果,按照預案立即將地震發生的時間、地點、震級報告中央和國務院。中國地震局會同總參謀部派出由搜救隊員、醫護人員和地震專家共46人組成的國家地震災害緊急救援隊連夜飛赴災區實施緊急救援。在應對這次震級高、烈度強、危害大的地震應急過程中應急決策機製發揮了重要作用,國務院有關部門、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政府啟動了應急預案,應急決策指揮機構完備,職責明確,信息互通,協調有力。

根據應急預案,震區的黨委、政府為應急指揮主體,相關部門專業技術人員、部隊、武警官兵和各方支援人員為主要力量,相互協調、配合行動,形成了高效的現場處置工作機製。第一,新疆自治區黨委、政府在災區發揮了強有力的領導作用。震後立即成立抗震救災指揮部並采取有力措施,開展應急行動。第二,基層政權在應急工作中發揮了重要作用。地震發生後不到兩個小時,喀什地委書記就到達了受災最嚴重的巴楚縣瓊庫爾恰克鄉,並根據預案成立了現場抗震救災指揮部。在指揮部的統一調度下,有近千名幹部夜以繼日地進行著救災的組織協調工作,震後兩小時,解放軍、武警、公安幹警及兵團等方麵共4000餘人組成的救援力量趕到災區現場,由於指揮得力,搶救及時,這次地震中被壓埋在廢墟裏的6000多人,絕大多數在兩三個小時之內便被救了出來,10小時內,受傷人員全部被搶救出來,遇難人員全部被清理出來並在當天順利安葬。24小時內,水和食品等第一批救援物資送到災民手中。在全力搶救人民群眾生命的同時,基層黨委、政府在上級援助尚未到達之際,不等不靠,采取果斷措施,及時妥善搶救傷員,迅速組織周邊單位和部門向災區運送糧食、衣物、飲用水、燃煤等各類生活用品,以解災民燃眉之急。經過各方麵的共同努力,震發當晚,災區群眾基本生活得到了臨時安置,受傷人員得到及時救治,遇難人員按照民族習俗得到安葬。

針對地震災害的特點,中國地震局於1988年開始編製地震應急預案,近年來,中國地震局會同國務院有關部門先後4次修訂了國家地震應急預案,各有關部門也製定了地震應急的專項預案。新疆自治區政府及各部門和各地區有比較完備的地震應急預案體係。國務院各有關部門各自按照部門職責采取了應急行動。民政部派出現場工作組赴災區開展救災工作,並於2月24日晚,從湖北緊急調撥6000頂帳篷,3月4日晚,又從鄭州緊急調運第二批7000頂帳篷,後又向災區調運7000頂帳篷。鐵道部安排了向災區運送救災物資的專列。衛生部於2月27日啟動《全國破壞性地震醫療救護衛生防疫防病應急預案》,並派出防病專家趕赴災區現場指導救災防病工作。財政部根據受災情況,於2月25日向災區下撥1100萬元中央救災應急資金。自治區各有關部門緊急調運帳篷、燃煤、糧食、被褥、衣物等救災物品。解放軍、武警部隊先後派出解放軍官兵2000餘人、武警300餘人、兵團民兵和公安幹警共2000餘人及時趕到災區,參加搶救被壓埋人員和協助有關部門進行工程搶險等工作。新疆自治區有12支醫療隊從各地趕到災區,後來迅速增加到36支,醫務工作者達400餘人。他們在災區一線日夜奮戰,救治傷員4000餘人,其中傷勢較重者2000餘人。在地方、部隊各大醫院,廣大醫務人員忘我工作,救治危重傷病人員500餘人。同時,衛生防疫人員及時進行疫病預防和控製工作,加強對飲用水的消毒和環境衛生監測,確保了大災之後無大疫發生。電力部門在震後組織精幹人員晝夜奮戰,很快恢複了重災區的電力供應。當地電信企業全力以赴,迅速向災區調入應急設備,派出骨幹力量,確保災區通訊暢通無阻。全國50多家新聞媒體的記者及時趕赴抗災第一線,以高度的事業心和責任感積極宣傳抗震救災的英雄事跡,弘揚正氣,鼓舞鬥誌,為國內外迅速全麵了解災情、援助災區,作出了積極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