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發自然災害主要包括水旱災害,氣象災害,地震災害,地質災害,海洋災害,生物災害和森林草原火災等。
突發自然災害應急預案是政府應對重大自然災害整體的緊急行動方案,它是規範災害應急管理、提高災害緊急救援能力的一個關鍵措施,是建立現代化救災的重要模式。應急工作要逐漸由以往單純在災後采取消極補救措施,開始逐漸轉變為在災前有準備地製定和采取各種防災措施,一旦災害即將發生或突然發生,政府和有關部門即可按照預定方案有針對性地進行應急搶險和救災。
一、應急管理製度的建立
應急反應是在災害即將發生及發生後需要立即采取的對策,而要使這些對策更為有效地發揮作用,起到預期的效果,需要涉及減災工作的許多方麵。因此災害的應急管理首先需要在災害發生前對某區域孕災環境的穩定性、致災因子的風險性和承災體的脆弱性進行評估,對可能發生的災害做出預測,以此作為製定災害應急預案的基礎,編製災害的應急預案,做好救災資源的儲備及調配運輸計劃。在災害到來前後,根據實際情況調整緊急預案的內容,並有效地實施應急預案。而災害應急管理的有效性必須有災害信息的快速準確獲取和災中災情快速準確的評估作為保障,才有可能采取更為有效的救災方案。
自然災害應急管理首先需要建立完善、高效的管理製度。在自然災害應急中,精幹協調的行政組織係統、完備周密的法律製度係統、科學嚴謹的專家谘詢係統,發達精良的技術裝備係統和實用周全的物資支持係統都是必不可缺少的。要建立完善的災害應急管理的組織領導指揮係統,準確劃分應急的領導與管理責任,明確各級政府之間的聯係,以及與減災相關的各部門之間的協調關係,使行政組織係統在自然災害應急中發揮高效的管理作用,最大可能的減少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以及對生態環境的破壞,同時為災後恢複重建工作奠定好基礎,這是自然災害應急理論和實踐的重要研究內容之一。同時要建立健全的依法管理和執法監督檢查機製,這是提高自然災害應急能力的根本保障。
二、災情獲取和評估
災情的獲取是災害緊急響應工作開展的第一個環節,是所有行動開展的基礎,也是貫穿災害應急始末的重要環節。而災害發生後,災情的準確高效獲取存在著很多困難,如何建立有效的災害信息的獲取製度是災害應急管理中的一個關鍵問題。災情獲取後,如何高效準確地評估災情,是調整災害緊急預案,製定具體救援方案的又一個重要環節。目前我國災情評估的整體水平不高,尤其是災中災情評估主要還是靠政府部門和災害管理部門的經驗性判斷,利用高科技手段進行災情評估的水平還很低。
在現有的條件下,自然災害應急中心應該做好與相關專業機構的聯係,改變以往災害應急管理中靠手工獲取災害信息,以人為經驗進行災害評估的局麵,就是要大力利用數據庫技術和各種專業技術來提高災害應急管理中的災情獲取和評估能力。在中國的各單災種災害研究與管理部門,已建立了若幹個用於單災種研究的災害信息管理係統,開展了一係列的自然災害應急監測與評估研究及相應技術的研製,包括洪水、幹旱、林火、地震、雪災、沙害和鬆毛蟲害等7種災害,從而構成了一個重大自然災害監測評估的集成係統,該係統在監測評估近年來發生的重大自然災害方麵發揮了重大作用。進一步的工作就是完善這些係統,尤其是使這些係統能夠有效地應用在災害應急管理中。這一方麵需要專業部門不斷的技術創新,也需要各級政府加大對此類科研工作的投入,更需要部門之間的協作。
三、自然災害預案啟動條件
預案啟動是件嚴肅的事情,必須嚴格掌握,應確定合理的啟動條件。要盡可能做到實際狀況對公共危機管理工作的要求與預案啟動後工作主動性的有機結合。預案的啟動條件一般是一套綜合的量化指標體係。由於預案從邏輯關係上講是:假設(如果)將做什麼,或已經(將可能)將做什麼的互動關係。因此預案啟動條件的確定必須考慮公共危機預測結果和危機評估結果,要考慮曆史危機和危機管理工作狀況,要吸收危機管理專家、危機評估專家、危機救助經驗豐富的工作人員等聯合製定,以體現啟動條件的科學性。
預案啟動條件的另一個重要方麵是,要考慮公共事件管理過程中對於各種資源的需求量與完成救災工作任務間的合理配比。廣義上講,資源包括人力、物力、財力等有形資源和組織領導、社會凝聚力等無形資源。資源的多寡與預案的啟動相互聯動,在確定預案啟動條件時應充分考慮。一定意義上講,預案的啟動條件就是要對本地區內的災情進行劃分,根據反映地方救災過程中掌握的災情尺度予以界定。應該明確,地方確定的啟動條件,不是中央是否進行補助的界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