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八夢列(3 / 3)

(四)鐸按:廣雅釋詁三:"從,就也。"謂成就也。

(五)忘,讀若"怳"。老子雲:"無狀之狀,無象之象,是為忽怳。"淮南子原道訓雲:"騖怳忽",高誘注:"怳忽,無之象也。"禮記祭義雲:"夫何慌忽之有!"管子水地篇雲:"目之所以視,非特山陵之見也,察於荒忽。"漢書司馬相如傳雲:"軋物荒忽",張揖曰:"不分明之貌。"史記作"洸忽"。莊子至樂篇雲:"雜乎芒芴之間。"怳、慌、荒、洸、芒、忘義並通。

(六)呂氏春秋精通篇雲:"今夫攻者,砥厲五兵,侈衣美食,發且有日矣。所被攻者不樂,非或聞之也,神者先告也。身在乎秦,所親愛在於齊,死而誌氣不安,精或往來也。"此所言即其義。淮南子天文訓雲:"陰陽相薄感而為雷",高誘注:"薄,迫也。感,動也。"

是故君子之異夢,非妄而已也,必有事故焉。小人之異夢,非(一)而已也,時有禎祥焉(二)。是以武丁夢獲聖而得傅說(三),二世夢白虎而滅其封(四)。

(一)""舊作"桀"。鐸按:""隸變作"乘"。此""字若不誤為"桀",則後人亦必改為"乘"矣。

(二)"禎"舊作"真",據程本改。禮記中庸雲:"必有禎祥。"鐸按:"事故"與"禎祥"疑當互易。下文"武丁夢獲聖"承"禎祥"言,"二世夢白虎"蒙"事故"言也。

(三)楚語。

(四)"滅"字舊脫,據何本補。事見史記秦始皇紀。"封"猶"邦"也。鐸按:"滅其封"亦見下文。說文:"封,爵諸侯之土也。"

夫奇異之夢,多有故而少無為者矣(一)。今一寢之夢,或屢遷化,百物代至,而其主不能究道之,故占者有不中也。此非占之罪也,乃夢者過也。或言夢審矣,而說者不能連類傳觀,故其善(二)惡有不驗也。此非書之罔,乃說之過也。是故占夢之難者,讀其書為難也(三)。

(一)鐸按:"為"與"謂"同。"無謂"見史記秦始皇紀。

(二)"善"字舊脫。

(三)晏子春秋雜下:'占夢者曰:"請反具書。"'漢書藝文誌雜占類:"黃帝長柳占夢十一卷,甘德長柳占夢二十卷。"隋書經籍誌五行類:"京房占夢書三卷。"

夫占夢必謹其變故,審其征候,內考情意,外考王相,即(一)吉凶之符,善惡之效,庶可見也。

(一)"即"與"則"同。

且凡人道見瑞而修德者,福必成,見瑞而縱恣者,福轉為禍;見妖而驕侮者,禍必成,見妖而戒懼者,禍轉為福(一)。是故太姒有吉夢,文王不敢康吉(二),祀於群神,然後占於明堂,並拜吉夢。修省(三)戒懼,聞喜若憂,故能成吉以有天下(四)。虢公夢見蓐收賜之上田,自以為有吉,囚(五)史嚚,令國賀夢(六)。聞憂而喜,故能成凶以滅其封。

(一)呂氏春秋製樂篇:'湯曰:"吾聞祥者,福之先者也。見祥而為不善,則福不至。妖者,禍之先者也。見妖而為善,則禍不至。"'治要載桓譚新論雲:"災異變怪者,天下所常有,無世而不然。逢明主賢臣智士仁人,則修德善政省職慎行以應之,故咎殃消亡,而禍轉為福。"

(二)鐸按:爾雅釋詁:"康,樂也。"晉語一:"抑君亦樂其吉而備其凶?""康吉"即"樂其吉"也。或以"吉"字屬下讀,非。

(三)"省"舊作"發"。

(四)禦覽八十四引帝王世紀雲:"文王自商至程,太姒夢見商庭生棘,太子發取周庭之梓,樹之於闕閑,梓化為鬆柏柞棫。覺而驚,以告文王。文王不敢占,召太子發,命祝以幣,告於宗廟群神,然後占之於明堂。及發並拜吉夢,遂作程寤。"按程寤解出周書,今亡,禦覽及藝文類聚多引之。

(五)"囚"舊作"因"。

(六)晉語。鐸按:晉語二無"賜上田"語。神賜虢公上田,事在周惠王十五年,即魯莊公三十二年,周語、莊三十二年左傳並載之。此文蓋合二事為一。

易曰:"使知懼,又明於憂患與故(一)。"凡有異夢感心,以及人之吉凶,相之氣色,無問善惡,常恐懼修省,以德迎之(二),乃其逢吉(三),天祿永終(四)。

(一)係辭下傳。鐸按:係辭雲:"其出入以度,外內使知懼,又明於憂患與故。"此節引其文。

(二)易震象曰:"君子以恐懼修省。"淮南子繆稱訓雲:"身有醜夢,不勝正行。國有妖祥,不勝善政。"

(三)書洪範雲:"子孫其逢吉。"鐸按:馬融注:"逢,大也。"此文本周語。周語:"道而得神,是謂逢福",韋昭注:"逢,迎也。"上文雲:"以德迎之",則知節信"逢吉"之義當與韋同。

(四)論語。鐸按:堯曰篇首章之語,偽古文尚書入之大禹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