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工又曰:"商家之宅,宜西出門(一)。"此複虛矣。五行當出乘其勝,入居其隩乃安吉。商家向東入(二),東入反以為金伐木,則家中精神日戰鬥也。五行皆然。又曰:"宅有宮商之第,直符之歲(三)。"既然者,於(四)其上增損門數,即可以變其音而過其符邪?今一宅也,同姓相代,或吉或凶;一官也,同姓相代,或遷或免;一宮也,成、康居之日以興,幽、厲居之日以衰。由此觀之,吉凶興衰不在宅明矣(五)。
(一)論衡詰術篇雲:'圖宅術曰:"商家門不宜南向,征家門不宜北向,則商金南方火也,征火北方水也。水勝火,火賊金,五行之氣不相得,故五姓之宅,門有宜向。向得其宜,富貴吉昌;向失其宜,貧賤衰耗。"'(二)文有脫誤。
(三)論衡時篇雲:"太歲在子,子宅直符,午宅為破。"
(四)舊作"放"。
(五)論衡詰術篇雲:"今府廷之內,吏舍連屬,門向有南北,長吏舍傳,閭居有東西。長吏之姓,必有宮商,諸吏之舍,必有征羽。安官遷徙,未必角姓門南向也。失位貶黜,未必商姓門北出也。"
及諸神隻太歲、豐隆、鉤陳、太陰將軍之屬(一),此乃天吏,非細民所當事也。天之有此神也,皆所以奉成陰陽而利物也(二),若人治之有牧守令長矣。向之何怒?背之何怨?君民道近,不宜相責,況神致貴,與人異禮,豈可望乎(三)?
(一)韓非子飾邪篇雲:"豐隆、五行、太乙、王相、攝提、六神、五括、天河、殷搶、歲星。"王逸離騷注雲:"豐隆,雷師。"漢書揚雄傳雲:"詔招搖與太陰兮,伏鉤陳使當兵。"張晏曰:"太陰,歲後三辰也。"服虔曰:"鉤陳,紫宮外營陳星。"按抱樸子登涉篇有諾皋太陰將軍。鐸按:"及"猶"若"也,與上"及周史之筮敬仲"同。
(二)漢書律曆誌雲:"萬物棣通,族出於寅,人奉而成之。""利"何本作"吏"。按利、吏並誤,當是""字。說文雲:",裁也。從刀,從未。"、利字形相近而誤。
(三)論衡譏日篇雲:"堪輿曆曆上諸神非一,聖人不言,諸子不傳,殆無其實。天道難知,假令有之,諸神用事之日也。忌之何福?不諱何禍?王者以甲子之日舉事,民亦用之,王者聞之,不刑法也。夫王者不怒民不與己相避,天神何為獨當責之?"說文雲:",責望也。"經典通作"望"。
且欲使人而避鬼,是即道路不可行,而室廬不複居也。此謂賢人君子秉心方直,精神堅固者也(一)。至如世俗小人,醜妾婢婦(二),淺陋愚戇,漸染既成,又數揚精破膽。今不順精誠所向(三),而強之以其所畏,直亦增病爾。何以明其然也?夫人之所以為人者,非以此八尺之身也(四),乃以其有精神也。人有恐怖死者,非病之所加也,非人功之所辜也(五)。然而至於遂不損者(六),精誠去之也(七)。孟賁狎猛虎而不惶(八),嬰人畏螻蟻而發聞(九)。今通士(一0)或欲強羸病之愚人(一一),必之其所不能(一二),吾又恐其未盡善也(一三)。
(一)詩定之方中雲:"秉心塞淵",毛傳:"秉,操也。"淮南子泛論訓雲:"聖人心平誌易,精神內守,物莫足以惑之。"魯語雲:"血氣強固。"
(二)禮記曲禮鄭注:"婢之言卑也。"
(三)莊子漁父篇雲:"真者,精誠之至也。不精不誠,不能動人。"論衡感虛篇雲:"精誠所加,金石為虧。"
(四)考工記雲:"人長八尺。"說文雲"夫,丈夫也。周製以八寸為尺,十尺為丈。人長八尺,故曰丈夫。"
(五)句有誤字。
(六)損,謂病減也。後漢書袁安後閎傳雲:"封觀當舉孝廉,以兄名位未顯,遂稱風疾。後數年,兄得舉,觀乃稱損。"方言雲:"斟,益也。凡病少愈而加劇,亦謂之不斟。"郭注:"言雖少損無所益也。"
(七)漢書東方朔傳雲:"精神散而邪氣及。"
(八)舊作"蓋奔柙猛虎而不惶"。按韓非子守道篇雲:"服虎而不以柙,此賁、育之所患。"意與此背。荀子臣道篇雲:"狎虎則危,災及其身。"論衡遭虎篇亦雲:"夫虎,山林之獸,不狎之物也。"廣雅釋詁雲:"惶,懼也。"
(九)"嬰人"猶"嬰兒"。發聞,謂發聲聞於人也。韓策張儀說韓王曰:"夫秦卒之與山東之卒也,猶孟賁之與怯夫也。以重力相壓,猶烏獲之與嬰兒也。"是亦孟賁、嬰兒對舉之證。
(一0)荀子不苟篇雲:"物至而應,事起而辨,若是則可謂通士矣。"淮南子修務訓雲:"通士者,必孔、墨之類。"
(一一)禮記問喪雲:"身病體羸。"韓非子十過篇雲:"士大夫羸病。"
(一二)大戴禮曾子立事篇雲:"強其所不能。"
(一三)論語雲:"未盡善也。"
移風易俗之本,乃在開其心而正其精。今民生不見正道,而長於邪淫誑惑之中,其信之也,難卒(一)解也。惟王者能變之(二)。
(一)"卒"讀為"猝"。
(二)漢書地理誌雲:'孔子曰:"移風易俗,莫善於樂。"言聖王在上,統理人倫,必務其本而易其末。淮南子泰族訓雲:"誠決其善誌,防其邪心,啟其善道,塞其奸路,與同出一道,則民性可善,而風俗可美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