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說文雲:"閭,裏門也。閻,裏中門也。"漢書武帝子戾太子傳雲:"江充布衣之人,閭閻之隸臣耳。"
(二)後漢書馬融傳雲:"羌胡百裏望塵,千裏聽聲。""剽"舊作"僄"。按交際篇雲:"苟剽聲以群諛。"今據改。漢書朱博傳雲:"耳剽日久",顏師古注:"剽,劫也,猶言行聽也。"
(三)""蓋"閤"之誤。爾雅釋宮雲:"宮中之門謂之闈,其小者謂之閨。小閨謂之合。"淮南子主術訓雲:"責之以閨合之禮,奧窔之閑。"史記汲黯傳雲:"黯多病,臥閨合內,不出。"漢書司馬遷傳答任安書雲:"身直為閨合之臣。"循吏文翁傳雲:"使傳教令,出入閨合。"顏師古注:"閨合,內中小門也。"閨合行跡,猶雲"門內之行"也。漢書嚴朱吾邱主父徐嚴終王賈傳讚雲:"察其行跡。"
(四)詩抑雲:"未知臧否。"
(五)大戴禮文王官人篇雲:"麵譽者不忠。"
(六)孟子雲:"與讒諂麵諛之人居。"
(七)漢書張蒼傳雲:"蒼任人為中候,大為奸利。"貢禹傳雲:"謂居官而致富者為雄桀,處奸而得利者為壯士。"鐸按:今人謂有能為"行",蓋古語之遺也。
(八)周禮太宰:"八則治都鄙,四曰祿位以馭其士。"大戴禮曾子立事篇雲:"無益而厚受祿,竊也。"論語雲:"臧文仲其竊位者與?"文子上仁篇:'老子曰:"不以德貴,竊位也。"'後漢書杜詩傳雲:"久竊祿位。"
(九)"直"疑"真"。鐸按:"直"疑""之壞。
(一0)詩棫樸雲:"綱紀四方。"
(一一)說苑雜言篇雲:"鮑焦抱木而立枯。"事見韓詩外傳一。鐸按:亦見新序節士篇。
(一二)漢書鄒陽傳上吳王書雲:"徐衍負石入海",服虔曰:"周之末世人也。"
諺曰:"一犬吠形,百犬吠聲(一)。"世之疾此固久矣哉(二)!吾傷世之不察真偽之情也,故設虛義以喻其心曰:今觀宰司之取士也,有似於司原之佃也(三)。昔有司原氏者,燎獵中野(四)。鹿斯東奔(五),司原縱噪之(六)。西方之眾有逐狶者(七),聞司原之噪也,競舉音而和之(八)。司原聞音之眾,則反輟己之逐而往伏焉,遇夫俗惡之狶(九)。司原喜,而自以獲白瑞珍禽也(一0),盡芻豢單囷倉以養之(一一)。豕俛仰嚘咿(一二),為作容聲,司原愈益珍之。居無何(一三),烈風興而澤雨作(一四),灌巨豕而惡(一五)塗渝(一六),逐駭懼(一七),真聲出,乃知是家之艾猳爾(一八)。此隨聲逐響之過也,眾遇之未赴(一九)信焉。
(一)風俗通正失篇言淮南王事雲:"後人吠聲,遂傳行耳。"又怪神篇言李君神事雲:"目痛小疾,亦行自愈。眾犬吠聲,因盲者得視,遠近翕赫。"晉書傅玄後鹹傳雲:"一犬吠形,群犬吠聲。"皆本此諺。
(二)論語雲:"久矣哉,由之行詐也!"
(三)襄四年左傳虞箴雲:"獸臣司原。"易係辭下傳雲:"以佃以漁",釋文引馬融注:"取獸曰佃。"
(四)爾雅釋天雲:"宵田為燎",郭注:"即今夜獵載爐照也。""燎"與"獠"通。鐸按:詩魏風伐檀箋:"宵田曰獵",即本爾雅,是"燎"即"獵"也。
(五)詩小弁雲:"鹿斯之奔。"鐸按:斯,語助也。說見經傳釋詞。
(六)禦覽八百卅二作"從而噪之"。鄭語雲:"王使婦人不幃而噪之",韋昭注:"噪,讙呼。"
(七)方言雲:"豬,南楚謂之豨。""狶"與"豨"同。
(八)楚辭離騷王逸注:"競,並也。"
(九)王先生雲:'"俗惡"當作"浴堊"。堊,白土也。豕浴於堊則色白,故司原誤以為白瑞。及澤雨灌豕,堊塗渝敗,乃複艾豭之本質耳。'(一0)禦覽九百十四引白虎通雲:"禽者何?鳥獸之總名,明為人所禽製。"
(一一)楚語雲:"芻豢幾何?"韋昭注:"草養曰芻,穀養曰豢。"呂氏春秋仲秋紀高誘注:"圓曰囷,方曰倉。"鐸按:漢書穀永傳師古注:"殫,盡也。音單。"盡、單互文。
(一二)後漢書文苑傳趙壹賦雲:"伊優北堂上",章懷注:"伊優,屈曲佞媚之貌。""嚘咿"與"伊優"同。鐸按:"嚘咿"蓋如後世所書"嚘呦",鳴聲也。
(一三)漢書陳平傳雲:"居無何",顏師古注:'"無何"猶言"無幾時"。'(一四)王先生雲:'"澤"疑"淫"。'繼培按:說苑辨物篇,越裳氏譯曰:"久矣,天之無烈風淫雨!"鐸按:"澤雨"蓋謂山澤猝發之雨,非必字訛。
(一五)"惡"當作"堊"。
(一六)鐸按:爾雅釋言:"渝,變也。"說文:"渝,變汙也。"下文"風雨之變"即承此言。
(一七)王先生雲:'"逐"當為"豕"。'(一八)定十四年左傳雲:"盍歸我艾豭?"說文雲:"豭,牡豕也。""猳"與"豭"同。
(一九)"赴"疑"足"。鐸按:說文:"赴,趨也。"史記伯夷列傳:"趨舍有時",朱駿聲說文通訓定聲謂"趨"借為"取"。"赴信"猶言"取信"耳。
今世主之於士也,目見賢則不敢用,耳聞賢則恨不及(一)。雖自有知也,猶不能取,必更待群司之所舉(二),則亦懼失麟鹿而獲艾猳(三)。奈何其不分者也?未遇(四)風雨(五)之變者(六)故也。俾使一朝奇政兩集(七),則險隘之徒(八),闒茸之質(九),亦將別矣。
(一)鬼穀子內揵篇雲:"日進前而不禦,遙聞聲而相思。"
(二)漢書韋賢傳,韋孟諫詩雲:"明明群司。"
(三)說文:"麟,大牝鹿也。"
(四)"遇"舊作"過",據程本改。
(五)"雨"字舊脫。
(六)"者"字疑衍。鐸按:涉上"者"字而衍。
(七)"兩"當作"雨"。論衡定賢篇雲:"文墨兩集",誤與此同,其自紀篇雲:"筆瀧漉而雨集。""雨集"本孟子。
(八)楚辭離騷雲:"惟黨人之愉樂兮,路幽昧以險隘。"
(九)史記賈誼傳雲:"闒茸尊顯。"
夫眾小朋黨而固位(一),讒妒群吠齧賢(二),為禍敗也豈希(三)?三代之以覆,列國之以滅(四),後人猶不能革(五),此萬官所以屢失守(六),而天命數靡常者也(七)。詩雲:"國既卒斬,何用不監(八)!"嗚呼!時君俗主(九)不此察也。
(一)漢書楚元王傳劉向封事雲:"眾小在位,而從邪議,歙歙相是,而背君子。"又雲:"朋黨比周,稱譽者登進,忤恨者誅傷。"翟方進傳雲:"內求人主微指,以固其位。"
(二)楚辭懷沙雲:"邑犬群吠兮,吠所怪也。誹駿疑傑兮,固庸態也。"晏子春秋問上雲:'人有酤酒者,為器甚潔清,置表甚長,而酒酸不售。問之裏人其故,裏人雲:"公之狗猛,人挈器而入,且酤公酒,狗迎而噬之,此酒所以酸而不售也。"夫國亦有猛狗,用事者是也。有道術之士,欲幹萬乘之主,而用事者迎而齕之,此亦國之猛狗也。'"齕"韓詩外傳七作"齧"。
(三)晉語雲:"禍敗無已。"
(四)管子五輔篇雲:"暴王之所以失國家,危社稷,覆宗廟,滅於天下,非失人者,未之嚐聞。"
(五)襄十四年左傳雲:"失則革之",杜注:"革,更也。"晏子春秋諫上雲:"行不能革。"
(六)楚語觀射父雲:"五物之官,陪屬萬,為萬官。"又雲:"失其官守。"
(七)詩文王雲:"天命靡常。"
(八)節南山。
(九)漢書藝文誌論諸子雲:"時君世主,好惡殊方。"呂氏春秋異寶篇雲:"其主俗主也",高誘注:"俗主,不肖凡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