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論移動互聯網趨勢下我國美術鑒賞教育的特點及其意義(2 / 2)

3.美術藝術的全球化交流。全球化進程必然會引起外來文化和本土文化的碰撞,雙方既存在矛盾又存在統一。尤其是當前視覺化美術傳播的發展,將加快美術藝術的全球化過程。我們既要充分尊重全球化中的文化多元化,又要堅定不移地弘揚社會主義主流文化以及民族優秀文化,在與世界先進文明同步發展的同時,保留自己美術藝術的優秀傳統,提升人文精神和培養新時期的美術鑒賞人才。

4.美術藝術的電子化創作。電子信息技術的發展,引起一係列美術藝術的創作形式和展現地點的重大創新。2013年以來,部分專業人士通過手機作畫、攝影,並將繪畫和攝影作品通過特殊紙張打印呈現。手機最大的好處是攜帶方便,外出寫生不用帶著顏料、宣紙、毛筆、畫板等物品。大屏智能手機出現和繪圖APP軟件的更新換代,大大加快了這一過程,例如三星發布Note係列新品時,就將用電子筆在手機上作畫當做一大賣點。而目前手機APP繪畫軟件主要有SketchBook、LINE Brush Lite、ArtStudio等,以上APP繪圖軟件均有豐富的筆刷、濾鏡、畫布等功能。文化館作為人民群眾的文化美術公益教育機構,應順應這一趨勢,對各類新型藝術創作樹立正確的美術鑒賞意識,透過新型藝術品創作的特點和個性,積極引導人民群眾關注利用各類美術創作的電子化移動設備,在生活的繁忙和瑣碎中,發現美、分享美,激發美術藝術創作和美術鑒賞氛圍的形成。

三、移動互聯網趨勢下美術鑒賞教育格局構建的意義

1.有利於形成更加有生命力的美術創新性和創作力。移動互聯網加快了多元文化的傳播,並且各類文化美術通過視覺化的表現形式,更加直觀生動,便於理解,傳播便捷,無疑大大激發了各類美術作品的創作力,促進了多元文化美術氛圍和美術作品的形成。而通過多元文化的美術鑒賞教育,可以對美術的形象思維能力以及審美素質進行定型和鞏固,在新的多元的更高的層次上對審美個性進行更新發展。

2.有利於形成更加開闊的美術鑒賞思維和審美情趣。美術的視覺化和電子化傳播特征,使得圖像這一無需翻譯的美術表現形式更加全球化,促進人們美術鑒賞視野的開拓,激發人們從更大的範圍和角度對美術作品進行多層次、多角度的思考。多元文化視野下的美術鑒賞教育,可以使人們接觸到更多的各個民族優秀藝術作品,形成多元格局的審美情趣。

3.有利於提升美術鑒賞教育傳播的有效性。利用新的移動互聯網技術,因勢利導,可以加快美術鑒賞教育的工具創新。通過構建虛擬的網上藝術館、網絡美術作品展示等形式,通過對美術作品的內容進行生活化、電子化、視覺化的美術鑒賞構建,可以進一步擴大美術鑒賞教育的覆蓋麵和文化傳播的有效性,同時有助於深刻理解美術作品的藝術內涵,加深對美術作品的感悟能力。

4.有利於形成更加深刻的美術作品解讀和思考能力。移動互聯網時代,美術知識傳播的多樣化和快捷性,使得美術作品從內容到形式上,更多呈現出零散性、碎片性、娛樂性的特點。這就需要我們深刻理解美術鑒賞教育的內在理念和最終目的,將美術鑒賞教育與日常文化現象相結合,在理解自身所處的美術文化環境的同時,加深對各類美術作品人文精神的思考,注重從外在形式到內在內容的解讀和重構,關注內在人文藝術精神的培養和多元文化的吸收,從而提升多元文化語境下的美術鑒賞能力。

參考文獻:

[1]陳藝方,龍英.多元文化美術鑒賞教育格局的構建層麵及意義初探[J].電影文學,2007(20).

[2]陳帥.在新課標下的美術鑒賞課導課藝術[J].讀寫算:體藝教育研究,2011(47).

[3]尹少淳.美術教育中的美術鑒賞[J].中國美術教育,1995(3).

[4]費孝通.全球化過程中的“文化自覺”[J].廈門大學學報,2000(4).

[5]韓瑩瑩.高校美術鑒賞公選課教學方法的嚐試與探析[J].美術教育研究,2010(6).

[6]馬洋.淺談多元化教學模式在美術教育中的應用[J].北方文學,2012(9).

作者簡介:李迪,福州市倉山區文化館館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