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語言習俗與廣告文案寫作(2 / 2)

第二,具備這樣的自覺意識,還意味著須形成一種文案寫作中的習慣。換句話說,在完成任何一則廣告文案時,創作人員都必須把與語言習俗的契合自覺地當作文案寫作過程中的一個要求,或者說我們必須把這一點看作是廣告文案寫作的業務規範中的一個要求或者一個原則。也就是說,每當我們從事文案寫作時,就應該同時考慮到對語言習俗的利用問題。

第三,具備這樣的自覺意識,還意味著應該懂得如何使廣告文案同語言習俗相契合。這一點我們在下邊做出具體的闡述。

三、如何使廣告文案契合語言習俗

廣告文案契合語言習俗,具體而言有兩種形式:其一,廣告文案須遵循人們的語言習俗觀念;其二,廣告文案可以完整借用或化用各種語言習俗事項。

第一,廣告文案寫作與人的語言習俗觀念。語言習俗的核心內容是人們的種種語言習俗觀念。語言習俗觀念左右著人們對語言傳播的認識,也左右著人們日常的語言傳播行為。質言之,廣告文案要取得好的效果,就須合乎人們的語言習俗觀念。這是一個重要的廣告傳播規律,大量的廣告現象有意無意地迎合了這一規律。

第二,廣告文案寫作中對語言習俗的完整借用與化用。

1.原文借用

所謂原文借用,即是在可能的情況下把某種語言習俗事項原文照搬,不加刪改地用為廣告文案。

2.化用

化用,即是在利用某種語言習俗事項時,對原文做一定程度的改動,使之更適合於特定的廣告宣傳的需要。典型的如近些年來的成語新編和俗語新編廣告。

四、廣告對語言習俗的利用應該注意的問題

廣告對語言習俗的利用應該注意的問題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麵:

首先,廣告所利用的語言習俗應該是為特定消費群體所喜聞樂見的,並不是說隻要屬於語言習俗就可以為我所用。這是由於廣告的傳播對象總是特定的社會群體,而特定的社會群體總有著特定的語言習俗。某電視台常播出方言性的廣告,對於大多數的城市中老年人特別是老年人和農村人而言,這樣的廣告也許很親切,但都市年輕人更傾向於接受普通話。語言習俗有傳統型的和現代流行型之區別,就社會群體而言,有的鍾情傳統,有的傾向於現代。所以在文案寫作中,必須考慮特定人群或者說廣告傳播對象的語言習俗取向。例如,都市流行語用之於針對鄉村的廣告就顯然不合適。

其次,廣告所利用的語言習俗應該與特定的產品具有相關性。如:齒康靈的廣告借用“牙痛不是病,痛時要人命”的俗語,使說服力得以強化。又如某牙刷廣告用了“一毛不拔”的成語,“一毛不拔”這個成語來自於《孟子·盡心》:“楊子取為我,拔一毛而利天下,不為也。”本意是比喻非常吝嗇。這則廣告取喻體的意義來說明牙刷的質量,非常生動形象。當然語言習俗與產品的相關性有的表現得直接一些,有的則表現得間接一些。如有的隻是一種意境或者所表達的情感上的曲折關聯。

再次,語言習俗作為社會文化的有機組成部分,具有一定的社會文化特征,所以廣告文案創作中,必須注意到廣告以及廣告產品與一定的語言習俗在文化品位上要相稱。如果出現錯位,就有可能造成對語言文化的傷害或造成對廣告作品的傷害,進而會影響到廣告傳播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