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鄧小平的社會主義理論(3 / 3)

黨的基本路線,亦稱黨的總路線,是黨在一定曆史時期為解決社會主要矛盾、完成黨的主要任務而製定的總方針、總政策,是製定各項具體方針政策的根本指南。在鄧小平理論指導下,我們黨形成了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路線。其內容是:“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我們黨的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的基本路線是:領導和團結全國各族人民,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堅持改革開放,自力更生,艱苦創業,為把我國建設成為富強、民主、文明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而奮鬥。”“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是鄧小平理論體係的主體內容,也是這條基本路線的簡明概括。這條基本路線包括了豐富的內容,有社會主義建設的奮鬥目標、中心任務、政治保證、發展動力、基本方針、領導力量和依靠力量等。

堅持總的基本路線是決定我國社會主義建設成敗的關鍵。曆史經驗證明,黨的基本路線正確與否,曆來是關係黨的事業興衰成敗的問題。在正確路線指引下,我們的事業就會克服各種困難,不斷的得到發展並走向勝利。反之,就會遭受挫折和失敗。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盡管國際國內發生了這樣那樣的重大事件,正是由於堅持黨的基本路線才使我們能夠經受風浪,站穩腳跟,頂住壓力,克服困難,保證了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和改革開放的順利進行。新時期的基本路線是鄧小平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的集中體現。它集中體現了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客觀規律,集中體現了我國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曆史、現實都足以證明這條基本路線的正確性。因此,鄧小平反複強調:“基本路線要管一百年,動搖不得。”

堅持黨的基本路線長期不動搖,其一是由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長期性決定的。黨的基本路線是根據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主要矛盾並為解決這一主要矛盾而製定的。社會主義初級階段是長期的,作為指導這一階段工作的基本路線理所當然地應長期不變。其二是由我國實現三步走發展戰略的長期性決定的。基本路線與三步走戰略緊密聯係,要實現三步走戰略,就離不開基本路線的指導作用。其三,黨的基本路線是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行動綱領。黨的基本路線是把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轉化為實踐的重要環節,是製定各項具體方針政策的總根據,是統一全黨和全國人民思想和行動的政治基礎,是指引黨和人民勝利前進的燈塔。黨的基本路線改變了,就會失去前進的方向。其四,基本路線是一條強國富民的馬克思主義的正確路線。黨的基本路線要達到的富強、民主、文明的社會主義現代化目標,代表人民的根本利益和願望。人們把它稱為生命線、幸福線、勝利線。理論、實踐、曆史、現實都表明這條黨的基本路線的正確性。既然是正確的,也就隻有認真堅持,沒有改變的必要。

堅持黨的基本路線長期不動搖的要求,首先必須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不動搖。經濟建設是基本路線的核心、主體和實質所在。動搖了以經濟建設為中心,也就動搖了基本路線的基礎。其次,必須把改革開放同四項基本原則統一起來。四項基本原則是立國之本,改革開放是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必由之路。兩者互為條件,互相促進,統一於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實踐。再次,必須正確處理改革、發展、穩定的關係。發展是改革的目的,改革是發展的動力,發展和改革是穩定的基礎,穩定是發展和改革的前提。要把改革的力度、發展的速度和穩定的程度統一起來。最後,必須結合自己的實際創造性地工作。總之,全麵、正確、積極地貫徹黨的基本路線,是改革開放以來我們黨最寶貴的經驗,是我們事業勝利前進最可靠的保證。

(五)鄧小平理論在實踐中的豐富和發展

江澤民在黨的十五大報告中鄭重提出:“堅持鄧小平理論,在實踐中繼續豐富和發展這個理論,這是黨中央領導集體和全黨同誌的莊嚴曆史責任。”他多次把鄧小平理論比喻為我們的“主心骨”,要求全黨堅持把鄧小平理論作為我們觀察世界、發展自己的強大思想武器,在實踐中不斷地學習和運用這一理論,豐富和創造性地發展這一理論。這既是鄧小平理論本身發展的內在要求,也是進入新世紀麵臨的新形勢、新任務提出的客觀要求。

以江澤民為核心的黨的第三代中央領導集體堅持、運用和發展鄧小平理論,為全黨樹立了理論聯係實際的光輝典範。2001年1月20日,江澤民在向中央政治局通報中央政治局常委“三講”情況的時候,回顧和總結了十三屆四中全會以來黨中央所作的工作,最重要的有十個方麵:第一,確立了鄧小平理論在全黨的指導地位,堅持黨的基本路線不動搖。第二,不斷推進改革開放,建立和完善適應生產力發展要求的經濟製度,確立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製的改革目標。第三,堅持發展是硬道理的指導思想,製定和實施了促進改革和發展的一係列方針政策,保持了經濟持續快速健康發展。第四,繼續推進政治體製改革,擴大社會主義民主,提出了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重要方略。第五,堅持“兩手抓、兩手都要硬”,加強了宣傳思想工作和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提出了以德治國的方針,推動了社會全麵進步。第六,加強民族和宗教工作,保持了民族地區的穩定發展,積極引導宗教與社會主義社會相適應。第七,堅持“一國兩製”方針,順利實現了香港、澳門回歸祖國,在反分裂、反台獨的鬥爭中也取得了重大勝利。第八,堅持黨對軍隊的絕對領導,提出新時期軍事戰略方針,全麵推進了軍隊的革命化、現代化、正規化建設。第九,堅持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發展同各國的友好互利合作關係,為我國現代化建設創造了良好的國際環境和周邊環境。第十,明確了新時期黨的建設目標,全麵推進黨的建設。

在進行這樣的全麵、係統的總結的同時,江澤民還指出:我們最關注的是兩大問題。一個是不斷加強黨的建設,鞏固我們黨的執政地位,使我們黨始終成為領導全國人民進行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核心力量。一個是堅持“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的基本路線,加快經濟發展和社會全麵進步,不斷增強我國綜合國力,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為我國社會主義製度奠定強大的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基礎。同年2月,江澤民在廣東考察工作期間,提出了“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成為新世紀黨的建設的根本指針。2001年7月1日,江澤民在慶祝建黨八十周年大會上的重要講話,圍繞在新的曆史條件下建設一個什麼樣的黨和怎樣建設這樣的黨的這個基本問題,提出和闡述了許多新思想、新觀點、新結論,是一篇馬克思主義的光輝文獻。

黨的第三代領導集體對鄧小平理論的堅持、運用和發展,充分證明了鄧小平理論的曆史活力和強大的生命力。我們所從事的改革開放和現代化事業,正在繼續向前發展,新東西是層出不窮的。鄧小平理論指明了建設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前進的大思路、大方向、大原則,但是今後的路具體怎麼走,要靠我們在鄧小平理論指導下,在實踐中不斷探索,不斷開拓,總結新的經驗,形成新的認識。隻有這樣做,才是真正高舉鄧小平理論的偉大旗幟,才能創造性地繼承和發展鄧小平理論。

思考題

1.如何不斷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社會主義中國化的進程?

2.毛澤東探索我國社會主義建設道路取得哪些積極成果,主要教訓是什麼?

3.鄧小平對科學社會主義理論有哪些重大貢獻?

4.黨的第三代領導集體在實踐中對鄧小平理論有哪些重大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