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三章 王黃分兵(1 / 3)

王仙芝雖然不知道到底能否攻克中原,可李承白的話他不得不信,也不得不從。李承白與楚江開才出行轅不久,王仙芝便急喚軍師吳俊才與一眾票帥商議北上之事。

待諸人來到,王仙芝先道:「反唐大業未竟,百姓仍有倒懸之難,我等猶須奮力,萬不敢鬆懈半分。江淮之地雖然廣袤無礙,卻難以成事。自古『得中原者得天下』,我欲與黃巢將軍冰釋不快,再合兵一處返軍北上,諸位以為如何?」

眾人聽見王仙芝決心繼續反唐,都心下歡喜,連聲應和。吳俊才卻搖頭道:「黃巢此番與大將軍生隙,隻怕是求之不得……」

王仙芝尚未開言,尚讓卻急道:「軍師此話怎講?」

吳俊才道:「黃巢本就不是甘於人下之人。如今他自有五六萬兵馬,已非昔日可比,哪裏還肯屈尊在大將軍的麾下?隻恐他巴不得借著這次爭執與我等分兵哩。」

王仙芝沉吟道:「今日黃巢的所做所為不過是憤慨朝廷未賞他個一官半職罷了。他雖與我動了手,那裘繼與江開也較了技,可到底未有損傷。如今我已明拒敕旨,驅逐使節,難道他還有怨言?更何況草軍本是一家,想他黃巢不至於如此絕情罷。」

吳俊才見王仙芝猶自信任黃巢,急道:「大將軍還看不清麽?黃巢狼子野心,他想要與我等一刀兩斷,好自立為主啊!」

王仙芝見軍師這般急切,眉頭漸漸緊蹙起來。半晌問道:「若果真如此,該當如何?」

吳俊才道:「大將軍可先去書一封與之修好,告知他我等要北進中原,讓他帶兵來此會合。若他肯來,那自是最好不過;若他不肯來,也須讓他揮師北上,與我等同進同退,萬不可一南一北,自取滅亡!」

王仙芝點頭,又問道:「若是北上,當走哪裏?」

吳俊才一指地圖,上麵寫著兩個字。眾人循指看去,齊道:「鄂州?」

吳俊才點頭道:「不錯,鄂州。我等入淮以來,幾番避過鄂州,隻因其城堅糧廣,並非易得。鄂州守軍也必然以為我等要攻打揚州抑或繼續南下,不敢擅攻其城池。我等卻反其道而行之,趁夜輕騎奔襲,一鼓而下。若克鄂州,一來可免除後顧之憂,放下北返;二來得其輜重,可養大軍。」

王仙芝深以為是,接著言道:「君長處還有幾萬人馬,此時還在唐州一帶,倒是可為策應。」

吳俊才道:「大將軍所言甚是,可使尚帥帶人馬直入蔡、陳二州,與我等遙相呼應。若如此,即便沒有黃巢那一路人馬,我等也不至於落個孤軍深入的險地。」

王仙芝聽罷不再遲疑,當即連傳三令:

「柳票帥、尚讓,命你二人率輕騎五萬,夜襲鄂州,不得有誤。」

「傳書尚票帥,令其滋擾陳、蔡二州,接應大軍北還。」

「傳書黃巢將軍,令其即日開拔,早些與我等合兵一處,共襄大事。」

柳彥璋與尚讓等人依次接令,自去準備不提。王仙芝傳令完畢,盯著案上的行軍圖,不由感慨道:「若能三路同發,使得李唐顧此失彼,草軍必得中原矣。」

卻說黃巢連夜折回廬州駐地,不久便接到王仙芝傳書。黃巢覽畢,見王仙芝未曾降唐,反要北取中原,心中暗鬆了一口氣。可他餘怒未消,又覺中原難取,便將書信擲於腳下,罵道:「急功近利,匹夫不足與謀!」

一旁的黃揆撿起書信讀罷,不由問道:「大哥,王大將軍已決心北取中原,我等該何去何從?」

黃巢聽見此問,輕哼一聲,索性閉目不言。黃巢早就打定主意要在江淮一帶蓄養兵馬,先占住半壁江山。王仙芝卻偏在這個節骨眼兒上回師中原,令其方寸大亂。可黃巢心中也十分清楚,若沒有王仙芝的大軍毗鄰左右,他麾下的這五六萬人馬便是一支孤軍,早晚會被朝廷吃掉。更何況,除了那八千子弟,其餘人馬並不姓黃,而姓草。這也就使得黃巢必須與草軍同死同生,若想脫離草軍自立,那才是自掘墳墓哩。但是黃巢抱負滔天,此時羽翼漸豐,便不甘心再與王仙芝合兵一處,處處受其節製。如此兩難之際,黃巢心中雖有了計較,卻又不好明言,這才閉目養神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