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二章 天外飛仙(2 / 2)

眾人都分不清是人撞進了青氣,還是青氣幻化成人,隻見那人約莫四十多歲,有著中等身材,髻插雲簪,腰懸玉玦,留長須,點朱額,眉目間若隱若現,一眼竟看不真切。其衣袂飄飄,步不生塵,頗具仙風道骨。

眾人都道是神仙臨凡,一時不敢仰視。王仙芝見了這人,神情也變得激蕩起來,朝著來人深深一禮,拜道:「李先生!」

黃巢心中則暗忖道:「他就是楚江開的師父麽?看樣子與王仙芝也大有幹係。」

這來人正是楚江開的授業恩師,王仙芝的指路先生,《青蓮訣》的集大成者——李承白。李承白方才那一招縹緲瀟灑的身法喚作「天外飛仙」,同樣是《青蓮訣》中的絕技,卻又比「青蓮化身」高明了許多。

李承白目光流轉,輕輕掃過眾人,最終停留在王仙芝與黃巢身上,繼而開口,仿佛仙音縹緲:「天下苦唐久矣。二位將軍俱是人中之傑,而今興兵除暴,本當兩舸爭先,齊頭並進,何故同室操戈,一門生芥耶?」

王仙芝唯唯諾諾,連稱不敢。黃巢見了這等人物,知道是世外的高人,也不敢怠慢,當下言道:「自起兵以來,黃某不敢有一日懈怠,更不敢對草軍生有二心。今日當著眾人之麵,黃某起誓:定當打破長安,殺盡奸佞,以拯萬民於水火。至於王大將軍,是反是降,全由他去,草軍即便少了他王仙芝,還有我黃巢!」言罷,不再理會王仙芝眾人,與黃揆、劉鼎、裘繼三人轉身告辭離去。

李承白麵色絲毫不變,也不稍加挽留抑或阻攔,任憑黃巢四人從容離去。王仙芝見黃巢如此羞辱他,心中氣惱,奈何在李承白麵前不敢發作,隻得暫時作罷。見黃巢等人離去,王仙芝忙將李承白請到行轅之中,並把諸票帥等人讓了出去。裴偓也識時務,早把朝廷使節暗中送走。如此一來,行轅中就隻剩下李承白、王仙芝、楚江開三個人。

王仙芝看了一眼李承白,仍是高深莫測。他深怕李承白因朝廷招降之事見責,不禁戰戰兢兢再無往日神采,囁喏道:「李先生,我……」

李承白聲音仍舊縹緲,聽不出喜怒:「仙芝啊,還記得當初我為何讓你起兵反唐麽?」

王仙芝已是冷汗涔涔,衣衫浸透,吞吐回道:「當然……記得。」

那時的王仙芝不過是一介鹽商,半個遊俠,並無大誌,也無雄略。雖也常做些除危扶困,行俠仗義的事,到底不過一個綠林草莽。可自從遇到了李承白,王仙芝的一生就變了。李承白的出現給了王仙芝野心,也給了王仙芝勇氣。李承白指點他起兵反唐,爭坐江山。至於李承白為什麼要他造反,王仙芝沒有問,也不敢問。於王仙芝而言,李承白就像神仙臨凡一樣。自那以後,王仙芝便一直將其奉若神明,不敢褻瀆半分,不敢違拗半點。

楚江開這才知道,原來草軍起義竟是自己恩師籌謀之事。換句話說,師父才是這支草軍真正的主人!

李承白又道:「莫說區區一個禁軍押牙,便是一方節度,也不過人下之臣,又哪裏比得上坐擁這錦繡江山來的風光?」

王仙芝心中一緊,不由唉聲歎氣起來:「可李唐好比百足之蟲,死而不僵。我前番東挺西進連續兩次受阻,不得已被逼到了江淮之地。天下雖亂,可朝廷仍有百萬人馬,更兼許多忠臣良將,想來是他李家氣數未盡?」

「李唐自安史之亂時氣數便盡了,不過是苟延百年。如今早已是強弩之末,難穿魯縞。雖有百萬人馬,卻由各方節度自行調度,不能一心而用。至於殿上的愚臣,城頭的莽夫,更不足為慮。自陳勝吳廣以來,天下幾度易主,可見天命無常,隻看花落誰家……」李承白頓了一頓,接著言道:「仙芝啊,自古江山更替,乾坤顛倒,都非一朝一夕之功。我當年曾觀星占卜,祈神叩祇,得知這天命就應在你身上。人謀事,天成之,你切莫要自輕。」

王仙芝聽了連連叩拜:「仙芝謹遵先生教誨,不敢遺忘片刻。可是先生,如今草軍雖然縱橫江淮,卻動搖不了李唐根基,該如何是好?」

李承白道:「自古得中原者得天下——若想成就帝業,便須先占得中原。你速速整軍北上,不可在淮南耽擱時日,並與那黃巢重修於好,邀其合兵一處,如此大事可成了。」說罷,不待王仙芝回話,已帶著楚江開飄然而出,不知所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