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術是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一個代表,它源於中國,屬於世界,它從一開始,就被中國人賦予了活的靈素,武術的魂中,注定有中國的心。
武術是養生之學。通過進行武術活動的鍛煉,慢性疾病無形中消失了。這也是一種醫療治病的手段。中國的太極拳就因為其強身健體。修心治病的功用被西方人稱為“東方舞蹈”“東方文化的瑰寶”。
武術能陶冶人的情操。中國人曆來具有俠義精神,也崇尚俠義,無疑,這是中華武術的貢獻。在中國作多的武俠小說裏麵,俠義是主人公不可或缺的品質,仙風道骨是練武之人最向往的模樣,濟世救人。扶弱濟貧是多少俠義之人所推崇的境界!太極拳的鼻祖張三豐就是最好的例子。
中華武術的魂是鮮明的,豐潤的。它在和平年代,是養生的。儒雅的;而在風雨年代,它又是奮起的,抗爭的。在一次又一次地抗爭中,它保證了中國人一次次地啟蒙和進步。它富有救國救民的愛國精神,挽救中國於屈辱中,並為此付出了不懈的努力。中國人民在抗爭中不斷的勝利,從來就沒有缺少過中華武術的身影。
十九世紀中期,晚清王朝風起雲湧,“義和拳”這個稱號一時間崛起,響徹神州大地,1851年,太平天國在這樣的旗幟下開始了轟轟烈烈的曆史征程,中國農民的抗爭達到頂峰,中國人的思想從此發生巨變,真正意義上的思想啟蒙運動從此開始,西方的資本主義思想和製度第一次來到中國,促使一個王朝覆滅,新的年代誕生。這一次,中華武術以其特殊的作用被曆史銘記!
中華武術是愛國的,救民的。二十世紀初期,帝國主義的侵略大浪湧到中國,中國陷入最深痛的屈辱曆史。最初的抗爭是微小而盲目的,因為政府的無能。在這樣一個曆史時刻,中華武術大顯神威。中國人民用西方人見了就怕得如見鬼神來臨的武術開始最具有耐性的抗爭。當日本鬼子在中國大地上築起碉堡,扛起洋槍,支起大炮時,中國人用飛刀,長矛,大刀,箭……這些在西方人眼中最原始的工具,把侵略者打得心驚膽戰。小刀會是當時最又名的組織,每到深夜,人們就來到敵人的城樓下,無聲無息中,一個小飛箭出去,就又一個鬼子倒下來。弄得鬼子魂不附體,敵人的戰鬥力無形中被削弱了……或許,當時的中國人是無奈的弱小的,但無論怎樣,中國人沒有害怕過放棄過,始終在抗爭,在奮進。中華武術陪著他們走過,一起為了民族的存亡奔波呐喊,見證了那段苦難歲月。
中華武術更是深刻的,富有內涵,無論在什麼時候,它都教育著人們。中華武術的教育功能是武術在世界各國人民的價值觀念中極為重要的部分。“尚武崇德”“尊師重道”是武術界奉行至今的準則。人們在練武中,不斷地學會怎麼做人,怎麼做事。中華武術要求人們扶弱濟貧;要求人們做人光明磊落。頂天立地;還要求人們堂堂正正的行事。
一首《中國功夫》不僅唱出了中華武術最為核心的功夫名,還唱出了中國人心中對中華武術最最真切的體會,更唱出了中華武術最樸質的內涵:
臥似一張弓站似一棵鬆不動不搖坐如鍾
走路一陣風南拳和北腿少林武當功
太極八卦連環掌中華有神功
棍掃一大片槍挑一條線身輕好似雲中燕豪氣衝雲天
外練筋骨皮內練一口氣剛柔並濟不低頭心中有天地
清風劍在手雙刀就看走行家功夫一出手就知有沒有
手是兩扇門腳下是一條根四方水土養育了中華武術魂
東方一條龍兒女似英雄天高地遠八麵風中華有神功
時間在流逝,曆史在向前。傳承了中華武術魂的中國人,把“中國功夫”這一具有豐富精神內涵的創舉,帶到國際舞台上,演繹了一幕又一幕的精彩。中華武術大放異彩。
我們沒有理由不相信:中華武術將會永生固存;
也沒有理由不去呐喊:中華民族將永遠年輕!
——因為:武術魂。中國心,永遠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