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節 儒家思想與企業文化核心價值觀的塑造(1 / 2)

一個企業的核心價值觀是企業文化以及整個企業的靈魂。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博大精深,但其核心是儒家文化,位於“六家”之首,儒家價值觀滲透到中國人生活的方方麵麵,中國化企業文化管理離不開對儒家文化的傳承和創新。中國化企業文化的核心價值應當契合於儒家價值理念。儒家之道是中國哲學管理思想的核心,將儒家之道與文化管理相結合,無疑是中西管理思想與方法在經營實踐中的創新舉措,也是企業在管理模式上的更高一級階梯,兩者的有效結合可以促使企業及企業家的經營管理能力上升到一個更高的境界。

21世紀的企業發展不會局限於利益競爭,更重要的是還要看企業的核心價值觀是否受到認同。處於成長發展中的中國企業更應該積極探索自身的核心價值觀,遵循中國傳統文化所構建的道德倫理原則,走中國化道路。孔子作為儒家學說的創始人,確立了儒家價值觀的基本要義和框架,儒家後來的思想是在孔子思想的基礎上逐步發展的,因此孔子思想是我們構建中國化企業文化的源頭。孔子“以人為本”的價值理念對於21世紀中國企業核心價值觀的塑造意義重大。

塑造企業文化核心價值觀要走中國化的道路

要談企業文化的塑造,首要任務應該塑造企業文化中的核心價值理念,從源頭上找到企業的價值定位,企業文化以及整個企業才有存在和發展的支撐點,企業文化才能夠真正落實。沒有核心價值理念作為支撐的企業文化隻會流於形式,缺乏內在生命力。而核心價值理念的缺失往往會使得企業在市場經濟的洪流中隨波逐流,在利益之爭中迷失方向,最終不利於企業的健康發展。

從現實來看,中國企業過去發生的三鹿奶粉事件,以及其他為追求利益最大化而喪失企業道德倫理的現象層出不窮,歸根結底是企業文化中的核心價值觀出了問題。而中國企業為什麼很難成為百年企業,很難做到基業長青?其中最根本的原因是企業的價值觀和企業使命出現了方向性的錯誤。中國很多企業的價值觀和企業使命定位於實現股東利益最大化,而股東是少數幾個人,而不是社會廣大人民,所以這裏的股東利益最大化就成了少數人掙錢的最大化,於是企業的理念就是不擇手段地賺錢。在這樣的企業理念的指導下,中國企業就會犧牲社會信譽和商業道德,因為他們太注重自身利益的最大化,而把最重要的企業社會責任和企業生存發展的根本條件拋在了腦後。

所以,對於中國企業來說,塑造正確的核心價值觀已經迫在眉睫,這關係到企業的健康持續發展。國外很多優秀企業的核心價值觀很值得我們去參考,例如,杜邦公司的核心價值觀是安全、健康和環保、商業道德、尊重他人和人人平等;聯合利華的核心價值觀是以最高企業行為標準對待員工、消費者、社會和我們所生活的世界;寶潔的核心價值觀是領導才能(leadership)、主人翁精神(ownership)、誠實正直(integrity)、積極求勝(passion for winning)、信任(trust);宜家的核心價值觀是創新、人性化、樸實,追求大多數客戶利益和意誌力。

企業核心價值觀要發揮其作用,必須要契合企業員工的文化特質以及社會的文化特質,這樣的價值觀才有凝聚力和整合力。塑造企業核心價值觀絕不是任意的,不是隨便提煉幾個價值理念就可以拿來作為企業的核心價值。需要明確的是,企業是特定社會中的組織,企業文化作為一種亞文化植根於民族文化之中。管理大師彼得·德魯克曾指出,管理是以文化為轉移的,並且受社會的價值觀、傳統和習俗的支配。因此,中國企業核心價值觀的塑造離不開對傳統文化的繼承和創新。另外,我們要相信企業文化沒有一種放之四海而皆準的統一模式,中國企業在塑造核心價值觀時不可能複製美國企業或者日本企業的價值觀,而是要以民族文化為基礎,必須走中國化的道路。

中國博大精深的傳統文化為企業塑造其核心價值提供了豐富的資源。中國企業所缺乏或者丟棄的商業信譽和道德,實質上是中國傳統文化中的倫理道德最基本的部分。作為中國企業,一定要遵循中國傳統文化所構建的道德倫理原則,脫離了這個基本原則,企業不僅不會走遠,就連生存的根也沒有。企業的責任有多大,企業的市場就有多大;企業的理念有多高,企業就能走多遠。建設企業文化和製定企業價值觀時,一定要善於走中國化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