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附錄三 精選文學作品朗誦點析(2 / 3)

【朗誦提示】朗誦時要體會作者“物我兩忘”的心境,用舒緩、從容、寧靜、自然、純淨而懇切的語調來表達作者的心情。

18.望月懷遠(張九齡)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

情人怨遙夜,竟夕起相思。

滅燭憐光滿,披衣覺露滋。

不堪盈手贈,還寢夢佳期。

【主題解析】此詩寫景抒情並舉,情景交融,意境幽靜秀麗,情感真摯,語言明快鏗鏘。其中“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為千古佳句。

【朗誦提示】朗誦時要想象情人望月、互相思念的情景,在寧靜而惆悵的心態下,把作者甜蜜的相思之苦,通過自言自語的描述語氣表現出來。

19.使至塞上(王維)

單車欲問邊,屬國過居延。

征蓬出漢塞,歸雁入胡天。

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

蕭關逢候騎,都護在燕然。

【主題解析】開元二十五年,被朝廷排擠的王維受唐玄宗之命,慰問戍邊將士,以詩記錄了沿途所見,描寫了大漠遼闊壯觀的圖景。

【朗誦提示】想想當時的情景,用平靜、自然的語氣朗誦即可。其中“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一句為“詩眼”,一定要處理好。

20.前出塞(杜甫)

挽弓當挽強,用箭當用長。

射人先射馬,擒賊先擒王。

殺人亦有限,列國自有疆。

苟能製侵陵,豈在多殺傷!

【朗誦提示】應用自然而懇切的說服語氣和理性的告誡語氣,來表現此詩的哲理意味。

21.賦得古原草送別(白居易)

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

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

遠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孫去,萋萋滿別情。

【主題解析】這首借詠草來抒發離別感情的詩,情景交融,意境渾成,表達了萬物生生不息的理趣。

【朗誦提示】朗誦時要把這種耐人尋味的理趣和不忍分離的深情恰當地表達出來。

22.聞官軍收河南河北(杜甫)

劍外忽傳收薊北,初聞涕淚滿衣裳。

卻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詩書喜欲狂。

白日放歌須縱酒,青春作伴好還鄉。

即從巴峽穿巫峽,便下襄陽向洛陽。

【主題解析】這首被譽為詩人“第一快詩”的詩,表達了作者聽到官軍收複河南河北的勝利捷報時驚喜欲狂的心情。

【朗誦提示】朗誦時,要將作者“疑惑、驚喜、悲喜、狂喜、縱喜”的快意心態,通過語勢的起伏、節奏的徐疾、語氣的頓挫逐一表現出來,最後達到高潮。

23.菩薩蠻(無名氏)

枕前發盡千般願:要休且待青山爛,水麵上秤砣浮,直待黃河徹底枯。

白日參辰現,北鬥回南麵。——休即未能休,且待三更見日頭。

【主題解析】這是一首在唐朝民間流傳的愛情詞,寫法和普通詞不一樣。詞中說了一連串可以休棄的話,可話裏提到的事情沒有一件是可以實現的,這說明他們的恩愛永遠不會變。詞裏的誓詞都是生動的民間語言,一個接一個,語氣那麼急切,說盡說絕,也正為了表示心意的堅決。

【朗誦提示】朗誦時要體會這位無名婦女說話時甜蜜、幸福的心情和半開玩笑的樣子,用既親切、急切,又撒嬌、堅決的語氣,把這位婦女令人愛憐的心意表達出來。

24.長相思(白居易)

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洲古渡頭,吳山點點愁。

思悠悠,恨悠悠,恨到歸時方始休,月明人倚樓。

【朗誦提示】設想這樣的情景:月明之夜,一女子高樓遠望,懷念遠方的愛人。他的思潮就像汴水、泗水一樣,朝著南方奔流,一直流到長江邊。可是她的愛人還在更遙遠的江南。這時候,她對著江南點點的吳山隻有發愁;然後把女子思念和怨恨相互交織的情緒表達出來。

25.虞美人(李煜)

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欄玉砌應猶在,隻是朱顏改。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

【主題解析】李煜投降入宋後,過著屈辱的囚徒生活。當年豪華的帝王生活反而成了如今的夢魘,時時刻刻折磨著他,讓他痛苦不堪。“春花秋月”“往事”“東風”“故國”“雕欄玉砌”即是過去良辰美景的印記。

【朗誦提示】朗誦時,作者滿腔的愁緒在最後一句傾瀉而出,故一定要處理好。

26.漁家傲(範仲淹)

塞下秋來風景異,衡陽雁去無留意。四麵邊聲連角起,千嶂裏,長煙落日孤城閉。濁酒一杯家萬裏,燕然未勒歸無計。羌管悠悠霜滿地,人不寐,將軍白發征夫淚。

【主題解析】公元1040至1043年,作者在西北邊疆統帥軍隊,抵禦西夏的侵略時,寫下了這首著名的詞。

這首詞以悲涼蒼茫的意境、崇高的壯美感,開創了宋代豪放詞的先聲,在詞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詞上闋寫落日孤城的邊塞景象,下闋寫白發將軍和邊防戰士們一麵堅持抗敵、一麵思念家鄉的矛盾心情,也透露了當時長期防禦戰爭的艱苦性。

【朗誦提示】朗誦時,上闋要用舒緩、莊重的語調來描繪風景,以間接表現人們沉重的思鄉之心情;下闋要以先國後家的胸襟和對士兵們的同情心態,來表現將士們的真情實感。

27.雨霖鈴(柳永)

寒蟬淒切,對長亭晚,驟雨初歇。都門帳飲無緒,留戀處、蘭舟催發。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念去去、千裏煙波,暮靄沉沉楚天闊。多情自古傷離別,更那堪、冷落清秋節!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此去經年,應是良辰好景虛設。便縱有千種風情,更與何人說?

【主題解析】這首詞寫的是男女離別的情景。時間是秋天的傍晚,地點是汴京城外的長亭。臨分手時,兩個人是麵對麵,眼裏滿含著淚水,一句話也說不出。人從水路出發,一想到去路遙遠,煙波空闊,彼此都有依依難舍之情。又設想船開之後,酒消人醒,將是“曉風殘月”的時候,有說不盡的淒涼滋味。再往下就更難設想,離開了知心的愛人,那漫長的孤獨的日子如何挨得過去!我對你的千般情意,去對何人說呢,又有誰能懂呢?

【朗誦提示】朗誦時要注意到前段主要是實寫,後段主要是想象中的虛寫,要把作者內心的那份癡情與煎熬表達出來。

28.八聲甘州(柳永)

對瀟瀟暮雨灑江天,一番洗清秋。漸霜風淒緊,關河冷落,殘照當樓。是處紅衰翠減,苒苒物華休。惟有長江水,無語東流。不忍登高臨遠,望故鄉渺邈,歸思難收。歎年來蹤跡,何事苦淹留?想佳人妝樓顒望,誤幾回、天際識歸舟。爭知我,倚闌幹處,正恁凝愁!

【主題解析】柳詞本以柔婉見長,唯獨此詞卻有沉雄之美。連鄙視柳詞的蘇軾也稱讚說:“人皆言柳耆卿詞俗,然如‘霜風淒緊,關河冷落,殘照當樓’,唐人佳處,不過如此。”

上闋寫登樓凝望,所見景物都籠罩著一層悲涼的氣氛,觸動著作者的歸思;下闋寫望中所思,以佳人的苦望反襯自己的歸思之切。

本詞立意清正,語淺情深,情景交融,將客居他鄉的苦悶之意,思鄉懷人之情,通過白描的手法,再加以通俗的語言,把這複雜的意緒表達得明白如話。

【朗誦提示】朗誦時,上闋要用愁苦心緒的沉思感來描述景物,下闋語流裏要揉進自我譴責感,來表達相思、關切之情。

29.江城子·密州出獵(蘇軾)

老夫聊發少年狂,左牽黃,右擎蒼,錦帽貂裘,千騎卷平岡。為報傾城隨太守,親射虎,看孫郎。酒酣胸膽尚開張,鬢微霜,又何妨。持節雲中,何日遣馮唐?會挽雕弓如滿月,西北望,射天狼。

【主題解析】在作者生活的年代,宋朝的主要外患是遼國和西夏,雖說訂立過屈辱的和約,但邊境上的威脅還是很嚴重的。這首詞的上闋寫打獵的場麵,有聲有色;下闋從打獵引申到“射天狼”,表現出作者抵禦外辱的壯誌和決心。全篇的氣概都很豪邁。

30.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蘇軾)

丙辰中秋,歡飲達旦,大醉,作此篇,兼懷子由。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願人長久,千裏共嬋娟。

【主題解析】寫這首詞時,蘇軾正處在政治失意的時候。由於對現實不滿,他的幻想便飛進了美麗的神話世界,可是到底還是覺得天上不如人間溫暖。下闋從月亮著筆來寫他和弟弟子由的離別之情。他說人生的遭遇不能十全十美,這樣來寬慰自己,這也反映了作者開朗的胸懷和積極的人生態度。這首中秋詞在寫離別之情的詞裏,可謂獨樹一幟。

【朗誦提示】朗誦時要把握好作者開朗的性格,在淡淡的愁緒裏灑滿達觀的陽光。

31.鵲橋仙(秦觀)

纖雲弄巧,飛星傳恨,銀漢迢迢暗度。金風玉露一相逢,便勝卻人間無數。柔情似水,佳期如夢,忍顧鵲橋歸路。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

【主題解析】秦觀的詞秀麗含蓄,風格比較柔弱。這首詞歌頌了牛郎織女的故事。作者不說一年一度相會的時間太短促了,卻說一次幸福的會見勝過無數次。“隻要兩情永遠相愛,哪裏在乎天天在一起”,最後一句是對牛郎織女堅貞愛情的升華。

【朗誦提示】朗誦時要體會作者羨慕、讚美的心態。

32.踏莎行·郴州旅舍(秦觀)

霧失樓台,月迷津渡,桃源望斷無尋處。可堪孤館閉春寒,杜鵑聲裏斜陽暮。驛寄梅花,魚傳尺素,砌成此恨無重數。郴江幸自繞郴山,為誰流下瀟湘去?

【主題解析】公元1097年,秦觀被削掉官職,流放郴州時,寫下了這首詞,抒發了自己對現實的不滿和難以抑製的鄉愁。

【朗誦提示】朗誦時要把作者對前途的迷茫和哀怨的心態表現出來。

33.訴衷情(陸遊)

當年萬裏覓封侯,匹馬戍梁州。關河夢斷何處,塵暗舊貂裘。

胡未滅,鬢先秋,淚空流。此生誰料,心在天山,身老滄州。

【主題解析】陸遊中年時期到過西北,在漢中的軍事機關做過工作。那時候,他很想幹一番恢複中原的英雄事業。後來到老、到死都念念不忘這個理想。

【朗誦提示】朗誦時,既要表現出作者當年“覓封侯”的意氣風發,又要道出“心在天山,身老滄州”的苦悶心情。

34.破陣子·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之(辛棄疾)

醉裏挑燈看劍,夢回吹角連營。八百裏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聲,沙場秋點兵。馬作的盧飛快,弓如霹靂弦驚。了卻君王天下事,贏得生前身後名。可憐白發生!

【主題解析】這首詞大部分是回憶當初抗擊金兵的令人快慰的軍旅生活,最後才猛地回到眼前。全篇表現了作者殺敵立功的心願和壯誌難酬的悲憤。

【朗誦提示】朗誦時要在作者遐想的狀態下、把夢中的快意豪邁、意氣風發真實的描繪出來。最後一句前,要有一個較長的停頓,既給人回味的餘地,也表示夢醒之後情感的轉折。

35.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辛棄疾)

千古江山,英雄無覓,孫仲謀處。舞榭歌台,風流總被,雨打風吹去。斜陽草樹,尋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當年,金戈鐵馬,氣吞萬裏如虎。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贏得倉皇北顧。四十三年,望中猶記,烽火揚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鴉社鼓。憑誰問,廉頗老矣,尚能飯否?

【主題解析】這首詞是辛棄疾66歲做鎮江知府時寫的。當時,金國內亂,南宋遇到了收複失地的大好時機,但是當權者卻草率從事,結果導致後來北伐的失敗。從他歌頌孫權、劉裕能夠打垮北方的侵略者,譴責劉義隆北伐的失敗中,可以看出作者是要求做好一切準備來爭取抗金勝利的。但是四十多年來,戰鬥的火焰熄滅了,敵人占領區的統治加強了,南宋小朝廷卻根本不重視有抗敵經驗的老將,這些都使他感到苦悶和憤慨。

【朗誦提示】朗誦時,上闋要體會作者對英雄事跡的讚揚和向往之情,下闋要體會詩人對草率北伐的譴責和所導致後果的痛惜,以及國事無能為力、憂心如焚的情緒。

36.揚州慢(薑夔)

淳熙丙申至日,餘過維揚。夜雪初霽,薺麥彌望。入其城,則四顧蕭條,寒水自碧,暮色漸起,戍角悲吟。餘懷愴然,感慨今夕。因自度此曲。千岩老人以為有《黍離》之悲也。

淮左名都,竹西佳處,解鞍少駐初程。過春風十裏,盡薺麥青青。自胡馬窺江去後,廢池喬木,猶厭言兵。漸黃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杜郎俊賞,算而今、重到須驚。縱豆蔻詞工,青樓夢好,難賦深情。二十四橋仍在,波心蕩、冷月無聲。念橋邊紅藥,年年知為誰生!

【主題解析】揚州在隋、唐時期一直是個繁華的城市。公元1127年,北宋過渡到南宋後,金兵不斷向南進犯,這個“淮左名都”便多次遭到破壞。到寫這首詞的時候,時間已經過去四五十年了,揚州依然是兵荒馬亂之後荒涼殘破的情形,作者看後自然要發出“廢池喬木,猶厭言兵”的感慨。

【朗誦提示】朗誦時,要把作者憂傷、可惜、迷茫的心情表現出來。

37.生查子(朱淑真)

去年元夜時,花市燈如晝。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後。今年元夜時,月與燈依舊。不見去年人,淚滿春衫袖。

【主題解析】朱淑真,南宋錢塘人。據說她的丈夫是個庸俗的商人,婚後的生活很痛苦。從她詩集《斷腸集》的名字,可以看出詩人的境遇和心情。

這首詞寫一個女子追求自由結合的愛情生活。情節都包括在一個對比裏麵,既有“人約黃昏後”的幸福,也有“不見去年人”的傷痛。

【朗誦提示】朗誦時應注意前後的情感、語氣變化。

38.醉花陰·九日(李清照)

薄霧濃雲愁永晝,瑞腦銷金獸。佳節又重陽,玉枕紗櫥,半夜涼初透。東籬把酒黃昏後,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

【主題解析】這首詞還是在寫對丈夫的思念,妙在沒有點明,卻能感覺得出,頗有含蓄之美。據說趙明誠看後,自愧弗如,欲勝之,廢寢忘食三日,做五十篇,將這首詞混在一起,出示友人。友人玩之再三,曰:“隻三句絕佳。”明城詰之,乃曰:“莫道不消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正易安作也。

【朗誦提示】朗誦時,要體會詞人思人的空虛、寂寞與無奈之情,以及高貴的心態裏溢出的俏皮地撒嬌與嬌斥的味道,以對丈夫傾訴的心態誦之。

39.聲聲慢(李清照)

尋尋覓覓,冷冷清清,淒淒慘慘戚戚。乍暖還(xuán)寒時候,最難將息。三杯兩盞淡酒,怎敵它、晚來風急?雁過也,正傷心,卻是舊時相識。滿地黃花堆積,憔悴損,如今有誰堪摘?守著窗兒,獨自怎生得黑?梧(wú)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

【主題解析】這是作者的晚年之作,寫詞人在一個秋天黃昏的生活感受,語意似淺實深,表麵上一行行寫的都是冷冷清清的秋景,實際上一行行反映的都是孤獨淒涼的況味。

南渡以後,痛失丈夫的絕望,國家殘破、故土難回的哀愁,讓年老無依的詞人嚐夠了無盡的空虛與寂寞的折磨,所以作品中她那種沒頭沒腦、難以言傳的愁情,是可以理解的。

【朗誦提示】朗誦時,要體會出作者孤獨、寂寞、淒苦、絕望的複雜而深細的心理狀態。

40.滿江紅(嶽飛)

怒發衝冠(guān),憑闌處、瀟瀟雨歇。抬望眼,仰天長嘯,壯懷激烈。三十功名塵與土,八千裏路雲和月。莫等閑,白了少年頭,空悲切!靖康恥,猶未雪;臣子恨,何時滅?駕長車(chē),踏破賀蘭山缺。壯誌饑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待從頭,收拾舊山河,朝天闕!

【朗誦提示】此詩的愛國主義精神感染力極強。朗誦時,開頭要有強烈壓製憤怒的感覺,結尾要有豪氣衝天的忠君報國感,要把作者壯誌未酬、珍惜光陰、痛憤國恥、渴望功業的心態表現出來。聲音氣質應符合詩人慷慨激烈、氣吞山河的武將之風。

41.師說(韓愈)

古之學者必有師。師者,所以傳道、受業、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無惑?惑而不從師,其為惑也,終不解矣。

生乎吾前,其聞道也∕固先乎吾,吾從而師之;生乎吾後,其聞道也亦先乎吾,吾從而師之。吾師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後∕生於吾乎?是故∕無貴無賤,無長無少,道之所存,師之所存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