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鱷魚故鄉 -- 津巴布韋(1 / 2)

石頭城

津巴布韋在班圖語中意為“石頭城”,該國位於非洲東南部內陸,維多利亞瀑布、讚比西河、讚比西河上遊的卡裏巴水壩與卡裏巴湖共同圍成津巴布韋北邊的疆界。主要河流有讚比西河和林波波河,分別是同讚比亞和南非的界河。東部邊境為山地,其他分屬三級階梯狀高原,海拔800米~1500米。國土北部屬讚比西河流域,南部屬林波波河和薩比河流域。

津巴布韋大部分地區屬於熱帶草原氣候,年均氣溫22℃。年降水量由西南向東北遞增。主要城市包括哈拉雷、布拉瓦約、穆塔雷、奎魯、奎奎、卡多馬、萬蓋、馬欣戈、奇諾伊、馬龍得拉等。

國家曆史

津巴布韋是南部非洲重要的文明發源地,在中世紀時代,該地曾存在一個紹納人建立的文明,並且遺留下不少文化遺跡,其中最重要的莫過於大津巴布韋古城 ,以此城為首都的穆胡姆塔巴帝國通過與來自印度洋岸的伊斯蘭教商隊貿易,在11世紀時,漸漸強盛。到15世紀時,已經成為非洲南部最大的邦國。1837年時,紹納人被屬於祖魯族的恩德貝萊人征服。 19世紀90年代,津巴布韋淪為英國殖民地。英國以殖民主義者羅得斯的名字將該地命名為南羅得西亞。1964年,南羅得西亞的白人政權把國名改稱羅得西亞,並於1965年片麵宣布“獨立”,1970年改名為羅得西亞共和國。後來,黑人政府又於1980年4月18日宣布津巴布韋共和國正式獨立建國。

“常青城”

首都哈拉雷的名字來自當地的修納語,意思是“不眠之人”。作為全國第一大城市,哈拉雷是一座現代建築和殖民地建築融合並存的大城市。這裏四季如春、花木繁盛、景色宜人,是南部非洲著名的旅遊城市,因此,它曾經獲得了許多美麗動聽的名稱,如“公元城”“陽光城”“常青城”等。

哈拉雷的維多利亞博物館是該市的著名建築之一。館內藏有早年土著人的繪畫以及從“大津巴布韋遺址”出土的珍貴文物。而林木蒼翠的科彼山,由幾塊數噸重巨石疊加而成的奇石公園都是該市最為著名的旅遊景點。

走在哈拉雷的大街上,隨處可見石雕和木雕藝術品。非洲的雕刻藝術品本來就聞名於世,而津巴布韋豐富的石頭、林木資源和藝術家們巧奪天工的手藝使之成為其中的代表。

布拉瓦約

布拉瓦約是津巴布韋的第二大城市,位於該國南部的高原上。

國家自然曆史博物館坐落在布拉瓦約市中央公園一側,不高的建築掩映於森林喬木間,門的右側展放著一列早期的火車機車。該博物館陳列著非洲最大的大象及眾多的野生動物標本,恐龍的化石,豐富的礦藏,珍奇的寶石,恩德貝拉族獵人的石矛、竹箭、婦女的頭飾、部落酋長的衣冠……這些都是構成南部非洲古老曆史的碎片。

國家美術館在布拉瓦約市的西區,一進門便是藝術展銷大廳,石雕、木雕、繪畫、臉譜等頗具非洲民族特色的藝術品琳琅滿目。穿過大廳上樓,便是美術館的八個美術工作室。據說,這裏還是布拉瓦約畫家作畫和賣畫的地方。

平衡石公園

在津巴布韋首都哈拉雷的郊區,有一座奇特的公園,它既不以名貴的花卉著名,也沒有秀麗的風景,卻以巨型怪狀的石頭而聞名世界,它就是平衡石公園。

公園內怪石林立,大小不同,表麵光滑且形狀各異。這些石頭一般重達幾噸,有的甚至達幾十噸,但下麵的支撐點都很小,經過千萬年的風雨,卻始終保持著自己的平衡而不倒,正是這神奇的天地造化,使平衡石公園成為津巴布韋天然的旅遊勝地之一。

如今,平衡石公園裏的“船形巨石”圖案,已成為津巴布韋的國家象征之一,它還被印製在紙幣和旅遊冊子上,從而成為廣為人知的一處旅遊名勝。

野生動物保護區

以馬納波爾國家公園、薩比天然動物園和切俄雷天然動物園組成的三處野生動物保護區域,位於津巴布韋卡裏巴湖東北與讚比亞接壤的地區。這片野生動物區始建於20世紀60年代,總麵積達6700多平方千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