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沙漠之國 -- 利比亞(1 / 1)

地理概況

利比亞東部與埃及交界,東南與蘇丹為鄰,南部同乍得和尼日爾毗連,西部與阿爾及利亞和突尼斯接壤,北部臨地中海,海岸線長1900多千米。該國95%以上的地區為沙漠和半沙漠,大部分地區是平均海拔500米的低高原,受寬闊低地分割。北部沿海有狹窄平原。荒漠與半荒漠占總麵積90%以上;西北部與南部多礫漠、石漠;其餘為沙漠,間有綠洲。境內無常年性河流和湖泊。井泉分布較廣,為主要水源。

曆史變遷

古代利比亞居民是柏柏爾人、圖阿雷格人和圖布人。公元前7世紀左右,迦太基人也入侵到該區域。公元前3世紀,利比亞人在反抗迦太基統治的鬥爭中曾建立統一的努米底亞王國。到了7世紀時期,阿拉伯人打敗拜占庭人,征服當地柏柏爾人,帶來了阿拉伯文化和伊斯蘭教。16世紀,奧斯曼帝國攻占的黎波裏塔尼亞和昔蘭尼加,控製了沿海地區。1912年10月,利比亞在意、土戰爭後成為意大利的殖民地。1943年初,法、英分別占領利比亞南部、北部。1951年12月24日,利比亞宣告獨立,成立聯邦製聯合王國,後改名為利比亞國。

“沙漠珍珠”

加達梅斯建在一片綠洲“加達梅” 上,有“沙漠珍珠”之稱,是最古老的撒哈拉城市之一,同時也是傳統聚集地的典範。

加達梅斯老城是傳統民間建築的傑出代表,它很好地展現了當時的風土民情。然而,它因為遭受著不可逆轉的自然風化的剝蝕,而變得脆弱不堪,現在已經變得滿目蒼夷。古城最突出的特色是居民住宅的建築風格,這些房屋多為上下兩層,每座房屋的地下還設有四通八達的半地下通道。

這些曆史名勝主要包括有塞布拉塔的大劇場、萊普蒂斯馬格納的演講廳、加達梅斯老城的黏土建築、昔蘭尼(昔蘭尼是公元前5世紀古希臘人在北非建立的殖民地,為利比亞古城。利比亞東部因其而命名為昔蘭尼加)的修道院以及達德拉爾特·阿卡庫斯石窟的壁畫,等等。

獨特的風俗

利比亞人認為,星期四是吉祥之日,所以正式婚禮多在此日舉行。利比亞人的婚俗獨特:婚後第一年新娘不能回娘家,除非娘家有婚喪大事。一年以後新娘才能回娘家住兩個星期,再帶上娘家回禮返回夫家。

駱駝比賽

在利比亞的沙漠小城--厄特,每年12月都要舉行全國駱駝大賽,30名選手在15千米的賽程中決出勝負。優勝者可獲得高額獎金。令人感興趣的是,參賽的都是單峰白駱駝。當地人專門將其馴養成騎乘工具,因為它跑得快,時速可達40千米。

必備常識

利比亞人認為星期四是吉祥的日子

利比亞的國花是火紅的石榴花

旅行指南

塔德拉爾特·阿卡庫斯是利比亞西部的一個沙漠地區,屬於撒哈拉沙漠。阿卡庫斯景色多樣,其中最出名的是該地區的石刻岩畫。岩畫的主題主要為動物,如長頸鹿、大象、鴕鳥和駱駝,但是也有人類和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