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節 毛澤東評點最多的古代帝王(1 / 3)

雄才大略的操場,史稱其為魏武帝。在中國古代人物中,曹操得到毛澤東的點評是最多的了。毛澤東肯定曹操的政治功業,稱讚曹操的軍事才能,還欣賞曹操的文采風騷……同時也指出曹操存在的缺點。據統計,毛澤東對曹操各種形式的評價共達32次之多!

毛澤東年輕時就對曹操十分推崇。他讀書時就曾經在《講堂錄》中寫道:才不勝今人,不足以為才;學不勝古人,不足以為學。天下無所謂才,有能雄時者,無對手也。以言對手,則孟德、仲謀、諸葛尚已。

據人民出版社1983年出版的《毛澤東書信選集》記載,周士釗對1918年的《過魏都》記憶猶新。周士釗是毛澤東在湖南第一師範的同班同學,關係甚好。1918年8月,毛澤東路過河南,特地與羅章龍、陳紹休三人到許昌瞻仰魏都舊墟,憑吊曹操,並與羅章龍作《過魏都》聯詩一首:

橫槊賦詩意飛揚(羅),自明本誌好文章(毛)。

蕭條異代西田墓(毛),銅雀荒淪落夕陽(羅)。

詩中表達出毛澤東對曹操的欽佩之意。在毛澤東看來,曹操是中國古代少見的一位集政治、軍事、文學才能於一身的人。因此,他在不同場合多次談及曹操,讀史時多次點評曹操,並給予高度評價。

新中國成立後,毛澤東更是多次評價曹操。

1952年11月1日,毛澤東視察河南安陽,參觀殷墟。他對隨行人員說:漳河,就是曹操練水兵的地方。曹操也是個了不起的人物。他在這進行了大規模的擴建,還在這一帶實行屯田製,使百姓豐衣足食,積蓄力量,逐漸統一北方,為後來晉統一全國打下了基礎。

1954年夏,毛澤東在北戴河吟誦曹操《觀滄海》一詩後,對身邊工作人員說,曹操是了不起的政治家、軍事家,也是個了不起的詩人。“曹操統一中國北方,創立魏國。他改革了東漢的許多惡政,抑製豪強,發展生產,實行屯田製,還督促開荒,推行法治,提倡節儉,使遭受大破壞的社會開始穩定、恢複、發展。這些難道不該肯定?難道不是了不起?說曹操是白臉奸臣,書上那麼寫,戲裏這麼演,老百姓這麼說,那是封建正統觀念所製造的冤案。還有那些反動士族,他們是封建文化的壟斷者,他們寫東西就是維護封建正統。這個案要翻。”(陳晉主編:《毛澤東讀書筆記》,廣東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760頁-761頁。)

1954年夏他在《浪淘沙北戴河》一詞中這樣寫道:往事越千年,魏武揮鞭,東臨碣石有遺篇。蕭瑟秋風今又是,換了人間。

這是毛澤東給曹操定論的名篇。寥寥數語,一個政治家、軍事家和詩人的形象便躍然紙上。

1954年7月23日那天,毛澤東特意給女兒李敏、李訥寫信說:“北戴河、秦皇島、山海關一帶是曹孟德到過的地方。他不僅是政治家,也是詩人。他的碣石詩是有名的。”(陳晉主編:《毛澤東讀書筆記》,廣東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272頁。)

時任毛澤東國際問題的秘書林克寫過這樣一段回憶:1957年春季,毛澤東離開北京到天津、濟南、徐州、南京、上海等地視察。3月20日下午,毛澤東乘飛機由南京飛往上海,途經鎮江上空時,毛澤東觸景生情書寫了宋人辛棄疾《南鄉子登京口北固亭》這首詞。寫完後,圍繞這首詞的內容,毛澤東又講了許多。在說到“生子當如孫仲謀”這一句時,毛澤東說是借引曹操的言語。接著,毛澤東講到《三國演義》中曹操煮酒論英雄一節,曹操說:“夫英雄者,胸懷大誌,腹有良謀,有包藏宇宙之機,吞吐天地之誌者也。”劉備問:“誰能當之?”曹操以手指劉備後自指說:“今天下英雄,惟使君與操耳。”說到這裏,毛澤東繼而發揮說,盡管劉備比曹操所見略遜,但劉備這個人會用人,能團結人,終成大事。曹操的這句名言,毛澤東一直深深地印在自己的腦子裏。直到晚年,他在練習書法時,還時常很有興致地一次又一次地書寫。

毛澤東反對貶損曹操,對把曹操看做奸臣的傳統觀念十分不滿。1957年4月10日,毛澤東在與《人民日報》負責人談話時,為曹操辯誣:曆史上說曹操是奸雄,不要相信那些演義。其實,曹操不壞。當時曹操是代表進步一方的,漢是沒落的。

1957年11月2日,毛澤東正在莫斯科訪問。當晚,他請胡喬木、郭沫若到住處一道用餐,邊吃邊談中,毛澤東首先提起《三國演義》的話頭,他們夾敘夾議,談得很熱烈。毛澤東忽然轉向翻譯李越然,問:“你說說,曹操和諸葛亮這兩個人誰更厲害些?”李越然一時不知如何回答。毛澤東說:“諸葛亮用兵固然足智多謀,可曹操這個人也不簡單。唱戲總把他扮成個大白臉,其實冤枉。這個人很了不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