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節 被臣子活活氣死的開國皇帝(2 / 2)

王敦是個聰明人,不難看出司馬睿此舉的別有用心。然而,北伐名將祖逖等人的存在,讓王敦自知不是對手,所以一直沒敢動手。大興四年(321)九月,祖逖病逝,王敦自認為天下無敵,起兵對抗朝廷的計劃也隨之提上了日程。永昌元年(322)正月,王敦以誅殺劉隗為名再次上疏,並在武昌起兵叛亂,江南大族沈充也起兵響應。在奏疏中,王敦還以“隗首朝懸,諸軍夕退”,來威脅司馬睿就範。王敦兵至蕪湖時,又上表大談刁協的罪狀,讓司馬睿殺掉刁協。王敦甚至還提出,如不按照他的意思辦,就像伊尹幽禁商太宗太甲那樣,讓司馬睿以此改過自省,重新做人。司馬睿“大怒”道:“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生氣歸生氣,但王敦實力不容小覷,為此,司馬睿又開始籠絡王導。永昌元年(322)三月,司馬睿以王導為前鋒大都督,自己親率軍隊迎戰,急招戴淵、劉隗前來救援。然而,關鍵時刻,守城將周劄開門投降,王敦兵不血刃就打進了石頭城。司馬睿忙命刁協、劉隗、戴淵等人奪回石頭城,但均遭大敗。戴淵、刁協被殺,劉隗投奔石勒,司馬睿一敗塗地,“官省奔散,惟有侍中二人侍帝”。無奈之下,司馬睿“脫戎衣,著朝服”對王敦說:“欲得我處,但當早道,我自還琅邪,何至困百姓如此!”意思是說,王敦你如果想當皇帝,早和我說啊,我把皇位讓給你,還當我的琅邪王去。何苦讓百姓跟著受苦呢?在曆代開國皇帝中,能被臣子搞得這樣狼狽,這麼窩囊,這般沒有尊嚴的,司馬睿是第一個,也是唯一一個。

司馬睿近似哀求的話,並沒有撫平王敦的狼子野心。不久,王敦便自己為自己加官進爵,“敦乃自為丞相、都督中外諸軍、錄尚書事”。司馬睿征討王敦時,曾下令“有殺敦者,封五千戶侯”,而王敦卻把自己“封武昌郡公,邑萬戶”,無疑又將司馬睿嘲弄了一番。司馬睿稱帝前積累的那點人氣,如今已是蕩然無存;皇帝徒具虛名而已,朝中任何事情都由王敦作主。王敦看到太子司馬紹有勇有謀,便想以不孝而廢之,後因百官皆不從而作罷。四月,王敦還師武昌,遙控朝政。七月,王敦“自領寧、益二州都督”。此後,王敦更加猖狂,以至於“四方貢獻多入己府,將相嶽牧悉出其門”,司馬睿和他的朝廷顯然成了擺設。

司馬睿眼睜睜地看著王敦飛揚跋扈,逼辱朝廷,蔑視皇權,卻沒有一點辦法。永昌元年(322)閏十一月,司馬睿在極度鬱悶和窩囊中去世,享年四十七歲。關於他的死,《資治通鑒》稱“帝憂憤成疾,閏月,己醜,崩。”《魏書》稱“睿畏迫於敦,居常憂戚,發病而死。”《晉書》稱“閏月己醜,帝崩於內殿”,未提死因,顯然是為司馬睿留了麵子。司馬睿死後,兒子司馬紹即位,繼續受製於王敦。太寧二年(324)六月,王敦病死。司馬紹在鏟除其黨羽之後,下令將王敦“發瘞出屍,焚其衣冠,跽而刑之”,總算為父親司馬睿出了口惡氣。不過這一幕,司馬睿是永遠都看不到了。車身全靠車頭帶,一個王朝也不例外。東晉後來的皇帝大都受到權臣的掣肘,這不能不說是受開國皇帝司馬睿“失馭強臣,自亡齊斧”的負麵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