哭,是劉備贏得人心的道具。劉備想做皇帝,必須走“人和”這條路,廣泛的贏得人心。“攜民渡江”時,劉備當著十餘萬百姓的麵“大慟”,並做出投江自殺的樣子,使“聞者莫不痛哭”。看到還有很多百姓沒有上船,劉備又“望南而哭”。路過劉表墓前,劉備又通過“哭告”劉表英靈來保佑百姓,使“軍民無不下淚”。經過激戰,百姓們被衝殺的不知下落,劉備又是一場“大哭”。盡管慘敗,劉備卻換來了愛民如子的美名和仁慈之主的口碑。劉備占領四川後,雖然自立為漢中王,但無時無刻不想謀求帝位。曹丕篡位,漢獻帝下台,劉備看到自立為帝的條件已經成熟,但卻不好說出口,隻好用哭來向群臣暗示心跡。所以,劉備故意相信漢獻帝被害的傳言,“痛哭終日”,又是率領手下的官員們掛孝祭奠,又是為漢獻帝追諡廟號,又是假裝憂慮成疾,又是聲討曹操曹丕父子的篡逆。劉備的這一係列哭鬧,贏得了朝中眾官員的民心,無不讓人覺得他的忠孝仁義。國不可一日無君,經過一番推辭,德高望重、萬民擁戴,同時具有皇家血統的劉備終於順利登基做了皇帝。
哭,是劉備遏製孔明的圈套。哭了一輩子,對哭的作用屢試不爽的劉備,到了生命的最後時刻,也忘不了再哭上一回。劉備的最後一哭,是哭給諸葛亮看的。當時劉備已病入膏肓,在生命的最後終點,盡管接班人不在身邊,他依然用哭泣的方式完成了政權的順利交接。白帝托孤時,劉備撫諸葛亮之背以大事相托,言訖,“淚流滿麵”。接著,劉備又“一手掩淚”,一隻手抓著諸葛亮的手,虛偽的讓其自立為成都之主,嚇得諸葛亮汗流遍體,手足失措,叩頭流血。劉備在哭的掩護下,采用欲擒故縱的策略,讓諸葛亮鑽進了自己設下的圈套,徹底消除了諸葛亮像曹丕那樣產生謀反之心的可能性,緊接著趁熱打鐵,讓自己的兒子們認諸葛亮為幹爹。這樣做,相當於給諸葛亮加了一個最高榮譽和最美麗的光環做成的緊箍咒。劉備死後,諸葛亮拚了自己的老命輔佐後主劉禪,力保蜀國江山向後苟延殘喘了數十年。
哭,是劉備內心感受的流露。劉備的哭多半是虛假和偽裝的,但也不盡然。劉備依附劉表的那幾年蹉跎歲月裏,有一次在上廁所時,發現“己身髀肉複生,亦不覺潸然流涕”。空有一腔抱負,卻因為沒有地盤得不到發展,整日消磨時光,眼看到自己一年比一年老,而沒有建立任何功業,劉備哭得傷感。當劉備和孫夫人安全逃離江東時,“驀然想起在吳繁華之事,不覺淒然淚下”。出身貧賤,戎馬征戰了二十多年,年近半百,沒有享受過一天榮華富貴的劉備,想到在東吳不僅能夠與正處妙齡的孫夫人新婚燕爾,同時還能盡情享用華堂大廈、子女金帛。想起那種縱情聲色的場麵,劉備哭得失落。
劉備能哭,不是與生俱來的,而是在長期奔波和多年征戰中,為保存性命和謀求發展,從幾番嚐試最後到運用自如的一個經驗積累過程。劉備曾拿自己與曹操做比較說:“操以急,吾以寬;操以暴,吾以仁;操以譎,吾以忠;每與操相反,事乃可成。”劉備所說的寬、仁、忠,在很大程度上就是通過他的能哭表現出來的。通過哭,劉備進一步樹立了自己寬厚、仁慈、忠義形象,並為最終能夠鼎足三國、成就帝業,發揮了不可忽視的作用。毛宗崗曾說:“先主基業,半以哭而得成。”一句話道出了劉備能哭的奧妙和玄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