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節 漢武帝為何喜歡東方朔?(1 / 2)

漢武帝即位初年,即建元元年(公元前140年),征召天下賢良方正和有文學才能的人。各地士人、儒生紛紛上書應聘。東方朔也給漢武帝上書,《史記》中這樣記載:“朔初入長安,至公車上書,凡用三千奏牘。公車令兩人共持舉其書,僅然能勝之。人主從上方讀之,止,輒乙其處,讀之二月乃盡。”也就是說,東方朔給漢武帝的上書,竟然用了三千片竹簡,兩個人才扛得起,漢武帝讀了兩個月才讀完。

在這份篇幅之長可謂空前絕後的自我推薦書中,東方朔大言不慚地說:“我東方朔少年時就失去了父母,依靠兄嫂的扶養長大成人。我十三歲才讀書,勤學刻苦,三個冬天讀的文史書籍已夠用了。十五歲學擊劍,十六歲學《詩》,《書》,讀了二十二萬字。十九歲學孫吳兵法和戰陣的擺布,懂得各種兵器的用法,以及作戰時士兵進退的鉦鼓。這方麵的書也讀了二十二萬字,總共四十四萬字。我欽佩子路的豪言。如今我已二十二歲,身高九尺三寸。雙目炯炯有神,像明亮的珠子,牙齒潔白整齊得像編排的貝殼,勇敢像孟責,敏捷像慶忌,廉儉像鮑叔,信義像尾生。我就是這樣文武兼備,才貌雙全的人,夠得上做天子的大臣吧!……”

東方朔這番個人簡介,《史記》評之為“文辭不遜,高自稱譽”。但漢武帝還是被東方朔深深吸引,視為奇才。這次人才“海選”活動,漢武帝大浪淘沙地淘到兩大寶貝:一個是董仲舒,另一個是東方朔。不過,漢武帝非常喜歡東方朔,但對其的使用還是很有分寸的,畢竟這隻是“高自稱譽”的小打小鬧,沒有提出像樣的治國之道。比起董仲舒,東方朔當然不在同一個重量級上。漢武帝對董仲舒是連發三策,而對東方朔隻給了一個待詔“公車”署(就是在“公車署”這個衙門裏等待皇上的詔令,實際上就是一個下級顧問)的待遇。比起同年級的董仲舒,東方朔地位低,待遇差,平常也難得一見漢武帝。

東方朔剛剛待詔“公車”時非常興奮。可是,時間一長,東方朔覺得自己無權無利,跟天庭裏的弼馬溫一樣,不過是個擺設,東方朔下決心自己提拔自己!

這時,正好有一班宮中樂人侏儒們從他身邊經過,東方朔便聲色俱厲地對他們說:皇上說你們一點用處也沒有,準備把你們這些白吃白喝的人通通殺掉!

侏儒們嚇得嚎啕大哭,求他出手相救。東方朔想了一想,說:假如皇上路過這裏,你們就跪下來求饒,或許會有點作用。

過了一會兒,漢武帝從這兒路過,侏儒們齊刷刷、黑壓壓地跪了一大片,哭哭啼啼,高呼“皇上饒命”。漢武帝莫名其妙。侏儒們說:東方朔說皇上要把我們這些人全殺了!漢武帝一聽,知道是東方朔搗鬼,便質問他:你把侏儒們嚇得半死,到底為什麼?

東方朔理直氣壯地說:那些侏儒們不過三尺,俸祿卻是一袋米和二百四十錢。我身高九尺三,俸祿也是一袋米和二百四十錢。他們吃得肚皮都要撐破,我卻餓得前心貼後背。如果陛下覺得我的口才還有用,就先讓我吃飽飯。要覺得咱沒用,就讓咱滾蛋,別糟蹋京城的糧食了。漢武帝一聽,樂不可支,立即讓東方朔從“公車”待詔轉到金馬門待詔,這樣,東方朔待遇提高了,和武帝接觸的機會也明顯多了。這就是著名的東方朔“長安索米”的故事,很能代表東方朔滑稽的風格。

東方朔是當時有名的無敵辯才。據說其時君山上有美酒數鬥,如能喝到,可以不死為神仙。武帝得知後,就齋居七天,派了欒巴帶童男童女數十人到山上求之,果然得到了仙酒,就帶回來給武帝喝。武帝未喝之前,東方朔就偷偷地喝光了。於是武帝大怒,下令推東方朔出去斬首。東方朔就說:“假如酒有靈驗,你殺我,我也不死;要是沒有靈驗,這酒有什麼用呢?”武帝想了一下,明白了其中的道理,才笑著把他放了。

東方朔敢於向皇上秉義直言,曾多次巧妙地進諫。東方朔在當太中大夫時,昭平君娶了武帝的女兒夷安公主為妻。這昭平君是武帝妹妹隆慮公主的兒子,平日飛揚跋扈,經常犯罪,所以隆慮公主很不放心。在病重臨終前,拿出金千斤錢千萬,為兒子預贖死罪,武帝答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