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黎淘珍
大家
作者:景凱
張永昌教授是搞美術的,自然對古董十分感興趣,也喜歡古董收藏,有豐富的收藏經驗。他回憶起八十年代初收藏古董並不合法,所以是私下交易,但基本沒有假貨,而且大家收藏古董都是唐以前的,明清的古董無人問津。他每看一件東西都提心吊膽,不像現在每個地區都有一個正規的古玩市場,所以那時對收藏的興趣慢慢淡化,更專心從事他的美術行業。在美術上有了更大成績,先後兩次榮獲了國家級獎勵後,2002年他被派往法國巴黎國際藝術城進行學術藝術交流。張永昌到巴黎後偶然間遇到一些華人閑聊,聽說去跳蚤市場逛逛比較有意思,他在巴黎除了畫畫也沒有其他事情,他便開始接觸跳蚤市場,在那裏看到一些中國的東西,其中不乏精品。但個人都有偏好不同,他並未把發現的古董都收入囊中。一個月後,朋友看他經常去跳蚤市場收羅古董,於是提醒他說在巴黎4號地鐵的終點站有一個大古玩市場。當得知這個地方後,張永昌就迫不及待地前往這個地方。
當他到達古玩市場後,發現這個古玩市場規模相當大,一排排的商鋪非常整齊。在周日商鋪外也有擺地攤的(市場每周六周日營業)。商鋪內大多都是比較高檔的歐洲文物,也有少量的中國文物。張老師逛古玩店往往不知疲憊,一個下午很快就過去了。在古玩市場即將下班時,他走進了一家店內,店主是一位法國老太太,這個店裏也同樣大量擺放著高檔的歐洲文物,但是在牆角邊一個玻璃櫃裏,看到一件中國古董瓷器,仔細觀摩後,他初步判定這應該是一件鬥彩瓷器。根據酒杯體積,他猜想這很有可能是當時從圓明園散流出來的文物,因為體積小,或許哪個士兵就把它藏在口袋沒有上繳,私自帶回了歐洲。拿定主意後,他就與老太太商議價格。兩個語言不通的人拿著世界通用的計算器討價還價,最終確定了價錢後,他發現自己的現金並不夠,這時要回去取錢也來不及了。隻好跟老太太商議下周再來買。跟老太太告別後,慢步離開了店裏。從他邁出店門後的一個星期,可以說每天都徹夜難眠,因為擔心別人在他之前買走了杯子,那一定是很大的遺憾,就像初戀時思念情侶一樣的心情。
到了周六早晨,張老師一大早趕往古玩市場,仿佛是要去相見初戀的情人。當他心急如焚的趕到剛剛開業的古玩市場時,傻了,忘了那鬥彩葡萄紋杯是在哪個店裏。這古玩城規模相當大,每個店門口又差不太多。他隻好一家挨著一家地找,從早晨一直找到了中午,心想這下糟糕了,怕別人提早一步買走了。他心裏一邊嘀咕一邊繼續找,中午飯都沒吃,直到下午2點左右終於找了那個商鋪。進門一看那鬥彩葡萄紋杯還在的時候,一顆懸在胸口的心踏實下來了。店裏還是那個老太太,他裝作漫不經心的樣子又去觀摩了一下那葡萄紋杯後,再一次的商討價格。最終略顯不耐煩的老太太店主和他成交了。
拿到葡萄紋杯後也沒心思去別的店裏,他徑直回到住處。仔細的觀賞,一個人在房間裏呆呆的拿著一個杯子看來看去,就連晚上躺在床上,借著燈光也愛不釋手地看著。在這麼多年的收藏經曆中,這件藏品是他最為滿意的。自從他收到葡萄紋杯後,每個周末都要去古玩市場看看,但是並沒有什麼收獲,畢竟是歐洲的古玩市場,中國的古董還是很少數的。大部分的商鋪已悉數看過後,他來到古玩市場對麵的一個舊生活用具市場,相當於國內的二手市場。就在這個市場裏,他看到一個舊燈具,燈座是中國的瓷器。當時以二手貨的價格買回了這個“燈具”。回到家把燈罩電線拆除掉後,露出了瓷瓶的本來麵目,是一件琺琅彩的天球瓶。由於當成台燈使用,瓶底被鑽了一個口子放電線,底款給打掉了,但他還是很滿意。半年在巴黎的生活在來往於古玩城和工作中很快結束了。
張永昌回憶到,2002年當時歐洲市場中國的文物假東西還不多,2004年以後有人提出了回流一詞後大量的國人出國淘文物,假東西開始大量出現,買到真東西已不太容易,要麼價格高的離譜。回想當年在法國還是能撿到一些所謂的漏,雖然這個漏撿的不是很便宜,但是自己能感到這個古董的價值遠遠高於它的價格。在偌大的古玩市場碰見一個精品,已經是很不容易的事情,能看到一點是中國的東西更不容易,幾百家店走完最後也隻看到三、四件東西。
自從2005年7月12日倫敦佳士德舉行的“中國陶瓷、工藝精品及外銷工藝品”拍賣會上,一件瓷器鬼穀子下山以1400萬英鎊拍出,加傭金後為1568.8萬英鎊,折合人民幣約2.3億,創下了當時中國藝術品在世界上的最高拍賣紀錄。中國瓷器開始在世界範圍內火爆起來。2006年,他再一次來到巴黎古玩城,曾經稀少的中國文物,在這裏一下子多了起來,百分之七十的店鋪都有了中國文物。當然都是些仿品。現在再想去國外淘真東西已不太可能,當然拍賣行還是有可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