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生態道德判斷能力的培養(2 / 3)

(三)確立生態道德信念

人們在接受道德教育和積累生活實踐經驗的基礎上,對於生態道德義務及其行為要求,逐步達到了相應的生態道德認識,就應該向形成並確立起堅定的生態道德信念努力。

一個人是否確立生態道德信念,既是他是否具有這種生態道德品質的重要方麵,也是他能否具有生態道德判斷能力的重要條件。人們在進行生態道德行為善惡判斷時,並不是暢行無阻的,相反,往往需要克服來自各方麵的困難和阻力。例如來自外部的社會條件的製約,錯誤輿論的左右;來自內部的自身能力的限製,某些個人欲念的衝突等等,這些情況的出現,如果沒有一個堅定的生態道德信念,就有可能在判斷生態道德行為善惡過程中出現失誤,所以,在生態道德判斷能力的培養中,必須引導人們確立一個明確的生態道德信念。

人們一旦牢固地確立了生態道德信念,不僅能以強烈的生態道德責任感,自覺自願地履行對大自然和對人類應盡的義務,而且能夠按照生態道德的要求,使正義的行為從一而終,並且取得良好的效果;能夠在人類和自然的關係出現矛盾時,作出必要的犧牲,以換取整個生態係統的平衡。很顯然,有了一個確立的生態道德信念,就會具有一個準確的生態道德判斷的能力。

(四)養成生態道德習慣

列寧在談到共產主義社會時,反複指出,那時人們在道德品質上的一個突出特點,“就是對於人類公共生活的基本準則,已經從自覺於必須遵守變為十分習慣於遵守。”那麼,我們現在談論的生態道德是體現在現實的社會裏的,作為人類發展到今天所經曆的一切,都明確地告訴我們,在現在的社會裏,也應該養成生態道德的習慣。這是生態道德判斷能力培養的最終目標。我們進行生態道德判斷能力的培養,更重要的還在於把自覺的生態道德意識轉化為實際表現出來的相應道德行為,維護生命、完善生命和發展生命。並把這種善良的生態道德行為,經過日積月累而成為日常生活的習慣。

(五)獎勵和懲罰

獎勵是對人們的善良的生態道德行為的肯定和褒獎。目的是使受獎者知道自己的優點和正確,繼續鞏固和發揚它,並帶動其他的人一道前進。獎勵可以激發受獎者的責任心、榮譽感和進取精神,它可以鞏固和擴大說服培養的成果。懲罰是對人們不良思想和行為的否定。當人們出現了破壞生態係統平衡的行為,違犯了有關保護生態的規章製度和法律,特別是經過耐心的說服教育仍然無效時,為了維護人類的集體利益和教育犯錯誤者本人,必須實行必要的懲罰。懲罰本身並不是目的,而隻是一種手段。目的是使犯錯誤的人明白他的行為是錯誤的,是必須改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