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疇是人在思維過程中,用以把握事物、現象及其特性、方麵和關係等的普遍本質的基本概念。因而,它不僅標誌著人的認識發展的一些階段,而且是人們借以把握事物本質的重要手段,也就是列寧所說的,是幫助人的認識和掌握現象之網的“網上紐結”。所以,每門學科在自己的研究領域內,都運用著一係列相對具有普遍意義的特定範疇。生態倫理學認識和掌握生態道德現象,也運用著一係列特定的道德範疇。
道德範疇把人們對道德現象等一些本質方麵的認識,用概念的形式確定下來,從而在一些重要的側麵和關節上,指導和影響人們的道德行為,調整人和人之間的關係,實現一定社會或階段的道德要求。所以,生態倫理學不但要重視對生態道德範疇的本質、內容和作用的研究,而且要求科學地理解生態道德範疇的含義。
(一)道德範疇的一般意義
論理學中的“範疇”一詞,是從哲學中移植來的。由於客觀世界的事物和現象,以及它們的特性、方麵和關係是複雜多樣的,因而,反映客觀世界的範疇,也是複雜多樣的。在人類認識發展過程中所形成的眾多範疇裏,道德範疇隻是認識和掌握客觀世界的某些特殊現象和關係,因而有著自己特殊的規定性。
道德範疇所反映的內容,雖然同客觀世界和整個人類認識有著密切聯係,但它所涉及的主要還是人類道德現象這一特殊領域的各種關係。因此,從廣義上看,我們可以說,所謂道德範疇,就是反映和概括人類道德的各種現象及其特性、關係、方麵等本質的基本概念。依此界說,道德範疇便廣泛地包括:揭示道德的社會屬性、發展規律和社會作用的所有基本概念,反映和概括道德的意識現象、規範現象和活動現象的所有基本概念,以及反映個體道德行為和道德品質的所有基本概念。從這個意義上說,倫理學作為人類道德的理論表現,就是由一係列不同層次的道德範疇所構成的。
(二)生態道德範疇的特殊含義
在生態倫理學中,作為專門問題納入生態道德規範體係加以係統研究的生態道德範疇,不是廣泛或一般意義上的道德範疇,而隻是這種道德範疇中具有特殊含義的一部分。這種區分,同哲學中的一般哲學範疇和作為辯證法體係的範疇的區分,是相類似的。這種可以納入生態道德規範體係,並需要專門研究的生態道德範疇,一般地說,要同時具有三個主要特征。第一,它們必須是反映人與自然、人與人之間的最本質、最主要、最普遍的道德關係的基本概念;第二,它們的規定性,必須體現一定社會整體對人們的道德要求,顯示人們認識和掌握道德現象的一定階段;第三,它們必須是作為一種信念存在於人們內心,並能時時指導和製約人們的行為。凡是不具有或不完全具有這三個特點的道德範疇,都不宜看作道德規範體係的基本道德範疇。因此,從狹義上來說,所謂生態道德範疇,就隻是指那些概括和反映生態道德的主要本質,體現人類保護生態環境的道德要求,並須成為人們的普遍信念而對人們行為發生影響的基本概念。在生態倫理學中,一般就是在這種意義上,特別提出並研究道德範疇的。
(三)生態道德範疇在生態規範體係中的地位
在生態道德規範體係中,生態道德範疇的地位,是由它與生態道德規範的關係所決定的。
1.生態道德範疇受生態道德原則和生態道德規範製約生態道德範疇,如良心、義務等,雖然在當代被人們普遍使用,但是,它們所包含的具體內容,則主要是由生態道德原則和生態道德規範的要求所規定的。這也就是說,離開了一定的生態道德原則和生態道德規範就會使生態道德範疇流於一般的思維形式。從這一意義上可以說,生態道德原則和生態道德規範是生態道德範疇的基礎,而生態道德範疇,則是從屬於和依附於生態道德原則和生態道德規範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