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後,狩獵猿成了領域性動物。它所有性的、親屬的及其群居的模式開始受到影響。它舊時遷移、摘果的生活方式迅速消失。現在,它已經完全離開了森林樂園,成為有責任心的動物。它開始費心考慮洗衣機和冰箱的史前對應物――火、食物貯藏以及開始建立家庭的人工棲身的安適之地,這些發展步驟的生物學基礎在於大腦的發達。逐漸複雜的大腦足以使狩獵猿采取以上步驟,但再也不是通過特殊的遺傳控製形式。森林猿變為陸地猿,陸地猿變為狩獵猿,狩獵猿變為領域猿,領域猿又變為文化猿。
因此,它站立在那裏,我們直立的、捕獵的、手握武器的、領域性的、動態成熟的、智慧的裸猿。它本是靈長目動物,但吸收了食肉動物的習性,隨時準備征服世界。
如果我們全盤接受這裏所概括的人類進化曆史,那麼,有一個事實就很突出:即,我們基本上是作為靈長目食肉動物而崛起的。
我們僅有的安慰是,作為一個物種我們曾有過一段掌管地球的激動人心的曆史。人類是個了不起的物種,僅此而已。盡管我們已經取得了科學技術上的長足進步,但是我們依然屬於一種簡單的生物學現象。盡管我們可以誇誇其談,自命不凡,但是我們依然是受到動物行為的各種基本規律無情擺布的高級動物,人也必須受到動物學法則的製約。
(二)人的生物學特性
隻有嚴格審視我們的起源方式,研究我們今天作為一個物種的行為方式的生物學特征,我們才能真正地對我們的非凡的生存有一個全麵的、客觀的認識。
人具有自然屬性,也就是具有一種自然的本能。這種自然本能,表明了人與動物之間的聯係和共同點,也進而表明了人是自然的一部分。
任何動物都有自我保存的本能,愈是高等動物,其生存的本能也就愈加高強。這種生存本能或欲望表現為食欲、性欲、自衛欲等方麵。
人的進食行為,乍看起來是他最富於變化、最具隨機性、最易受文化影響的活動之一,但即便是在這裏,也有一些基本的生物規律在起作用。尋求食物的活動不得不經過精心策劃和組織。宰殺獵物的欲望不得不和吞食獵物的欲望部分分化開來。獵物須被帶到一個固定的家庭場所後,才能分光吃光。大量的食物必須加以貯存。食量也加大了,而且進食時間間隔也延長了。食物構成中的肉量急劇增加。
由於所有這些變化都是在很長一段時間內發生的,因而,盡管近代人類取得了巨大的技術進步,但我們仍然遵循著這些長期以來養成的習慣。看來它們似乎不隻是文化的附屬物,被時尚的熱浪衝來衝去,從我們現今的行為來看,它們肯定已成為我們這個物種根深蒂固的生物特性了。
發育成熟了有性的衝動(性欲),這亦是人的生物特性之一。可以說,不是文明的發展鑄成了現代的性行為,而是性行為鑄成了文明的形態。
人和動物一樣,在性活動方式上有了特定階段:求偶、性交預備和性交。我們僅以求偶階段的表現,便可以知道人的性欲也和動物一樣,並不是人自身獨有的。求偶期,也就是通常所謂的求愛期,從動物標準來說,是很長的,往往需要幾個星期甚至幾個月的時間。與其他一些物種一樣,這一過程充斥著驚恐、進攻和性魅力相互交織、捉摸不定的舉動。倘若雙方的性信號都很強烈,緊張和遲疑就會慢慢減輕。這包括複雜的麵部表情、肢體動作和聲音,後者包括話語這種高度專一、象征性的聲音信號,但它們對異性產生的獨特的音調也具有同樣重要的作用。麵部表情和聲音表達之後,就是簡單的身體接觸,往往是邊走路邊進行。現在的情侶在一起時,這些動作相當典型。手拉手、臂挽臂,然後就是唇對臉、唇對唇的接觸。他們開始擁抱,走路或靜止時都可以進行。人們可以看到他們狂奔、相互追逐、歡躍和起舞,進行幼兒般的嬉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