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錢姆普林的領導下,魁北克一帶的殖民地靠毛皮貿易、試驗性農業和漁獵而鞏固和發展起來。1628年,魁北克遭到英國海盜圍攻,堅守到第二年夏天彈盡糧絕後才投降。錢姆普林成為戰俘被押往英國。1632年英法議和,魁北克歸還給法國。錢姆普林回到魁北克複職。1635年錢姆普林去世。錢姆普林是一個集探險家、地圖家、毛皮商、殖民者、宗教家於一身的人。他引進了耶穌會士和革新了的聖芳濟各會士,在新法蘭西和休倫尼亞(休倫湖地區)傳教。他後來被加拿大的英、法兩族人都視作自己國家的奠基者。
二、發現大湖區的特點
法國傳教士布雷別夫於1640年到達了伊利湖,因而曾有人把發現五大湖中的伊利湖歸功於他730但我們在前麵講過布留列早在1615年便最先發現了伊利湖。《美國百科全書》80年代版布雷別夫條(Brebeuf)也沒說他發現了伊利湖或別的地區,所以最多能說他完成了對伊利湖的發現。1648年,耶穌會士拉格諾(PareHo)發現了伊利湖與安大略湖之間的尼亞加拉大瀑布,首次報道了它的“可怕的高度”。1641-1642年,耶穌會傳教士弱格(Жог)在蘇聖瑪麗一帶(休倫湖與蘇必利爾湖之間的河道),搜集到關於生活在西部的印第安西烏人的珍貴資料,以及經過蘇必利爾湖、上溯橫穿西烏人地區的密蘇裏河,去他們那裏的通路的情況。
就這樣,巨大的五大連湖和周圍地區被發現了。到現在(17世紀上半葉末),北美大陸北到福克斯灣、哈得孫灣,南至密歇根湖南部、伊利湖南部,西迄密西西比河,東瀕大西洋海岸的廣袤地區,都被初步的探察了、界定了。法屬美洲一新法蘭西的輪廓呈現出來。
法國人對五大湖區、北美腹地的發現在探險史上有三個特點:
1.上述發現主要是通過陸上跋涉、陸地探險完成的。雖說有時也乘船,但乘船的時間和路段不很多,特別是與跨洋渡海的操舟不同,不乘船也行,內河、(淡水)湖泊航行與海洋航行也大不相同。正是基於大量的這類情況,所以我們不把航海家、探險家、地理發現家三者等同起來,不把航海探險作為地理發現的惟一途徑(當然是首要的途徑),不用開辟新航路來取代地理大發現。
2.法國人對大湖區、北美腹地的發現是以在北美的移民點、殖民地為依托、為基地的。這樣他們就能深入北美腹地,做長時間、長距離的陸上探險考察。這就與以前以西歐為依托、為基地的、不越冬或隻在北美臨時越一個冬天的探險大不相同。後者因先要跨洋越海,其探險和發現便隻能限於沿海地區。似乎可以說,正是在初步發現的基礎上建立移民點殖民地,又以它們為依托深入發現,再建立新的定居點,再輾轉前進。這樣,陌生的新大陸的內部情況就逐步被了解了。
3.在探尋五大湖和北美腹地的進程中,出現了兼通西歐文化和印第安文化的林中奔跑人。他們是集兩種文化傳統於一身的西歐人,是兩種文化接觸、碰撞、交流的產物和中介。由於他們有文化上的優勢,也由於已到了溫帶地區,他們便可以在野外、在人煙稀少區,在印第安人中呆上幾年,完成遙遠的、長途跋涉的內陸探險、發現和旅行。
17世紀下半葉,北美出現了許多著名的林中奔跑人。他們成了法國人英國人探察了解整個北美腹地廣大地區的急先鋒。基督教各教派的傳教士們在印第安人的協助下完成了對大湖區的發現,並(在歐洲人中)最先在湖畔定居下來。踏著林中奔跑人的足跡,這些傳教士也成了探察北美腹地的前驅。他們在17世紀下半葉深入到密西西比河流域。而法國毛皮商人在收購毛皮的過程中善於找到最遙遠的印第安人的部落和村莊,也是探察北美腹地的尖兵。所以,林中奔跑人、傳教士和毛皮商成為17世紀下半葉北美腹地探險考察的三種主要人員。他們往往接踵而至,有時也結伴而行,或身兼三職。這些人和先前的航海家探險家一起,造就了法國在北美的殖民地新法蘭西(狹義僅指加拿大),並與英國的北美殖民地新英格蘭競爭和爭奪。
§§第十一章 俄羅斯在北亞、北凍洋的地理大發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