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節 誰完成了地理大發現(3 / 3)

還有學者轉而去談殷商末期中國人就已經發現了美洲,以此堅持對歐洲人於15、16世紀之交發現了美洲的否定,對地理大發現這一提法的否定。筆者認為,雖然古代美洲的許多事物與古代中國相似,但它們並非源於中國,或為中國獨有或由中國傳去。美洲發現的一些中國文物,也無法判定是何時傳去的;美洲西海岸文明發展得較早較快,是從白令海峽(陸峽)過去的印第安人先民沿西海岸南下散布的結果;墨西哥發現的所謂“帶有明顯商代文化特征”的事物是沒有說服力的,諸如土墩、雕像、饕餮紋、祖石、虎神崇拜、建築物、甲骨文等;殷人渡美既無史籍可征又無文物可證,70年代在美國西海岸撈起來的所謂石錨並非該說的新物證;在商代和商周之際中國還沒有帆和桅、舵、鋸和木板船、璿璣(一種原始星盤)。殷人根本不具備跨越太平洋的能力,沒有航渡美洲的可能性;現代模擬漂流試驗中的諸問題,包括參試者的素質、試驗與曆史在規模上的巨大差異、成敗的概率和實例等,均可證明這一點。

關於東晉高僧法顯從印度航海回國途中,已跨洋航渡發現了美洲、他所到達的耶婆提即墨西哥阿卡普爾科一說,筆者認為在近10天(“如是九、十日許”,《佛國記》語)或19天裏法顯等不可能橫渡太平洋;耶婆提在印度尼西亞的爪哇島或蘇門答臘,等等。此外,還有越人航渡、發現美洲說,還有認為中國和美洲自古以來就有密切交往的諸說,這些不指明具體的人和事、時和地的古代中國航渡太平洋發現美洲諸說是不足為憑的。這些說法的根據就是把太平洋兩岸時代相同或相近的、相似的文物和文化遺存找出來,然後分類排比,“鑒別”出相似之處,最後就認定是古代中國人傳去的。其實,古代美洲燦爛的文明是印第安人獨立創造和發展的。這正如馬克思恩格斯在《德意誌意識形態》一書中所總結出來的那樣,“在曆史發展的最初階段,每天都在重新發明,而且在每個地方都是單獨進行的。”恩格斯在《愛爾蘭史——古代的愛爾蘭》中也曾指出:“我們越是深入地追溯曆史,同出一源的各個民族之間的差異之點,也就越來越消失……同一個種族的一些分支距他們最初的根源越近,他們相互之間就越接近,共同之處就越多”。印第安人和中國人都出自東亞的蒙古人種一黃種人,所以兩大族群的原始文化和銅器時代文化即使有些相似相近也不足為奇。

綜上所述,第一階段的地理大發現本身可以成立,是否定不了的。且不說這一階段中還有與哥倫布、達·伽馬媲美爭輝的麥哲倫環球航行,還有卡博特父子、卡伯拉爾、卡提耶爾在北大西洋、巴西、加拿大的探險與發現,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