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節 布什政府的NMD政策(3 / 3)

目前,美俄之間就NMD和反導條約問題展開了新的一輪外交戰。俄羅斯正在采取積極的、主動的姿態要求美俄之間盡快就NMD和反導條約問題舉行磋商,而美國也希望拋出新的建議來軟化俄羅斯的反對立場,希望俄羅斯能夠同意與美國就修改反導條約進行正式談判,以便換取俄羅斯對修改反導條約、接納NMD部署的認可。2001年1月中旬,俄羅斯總統普京致函布什總統,對美國的NMD立場表示關注。1月24日,俄羅斯外長伊萬諾夫寫信給美國新任國務卿鮑威爾,提議盡快舉行俄美之間的有關磋商。2月19日,出訪莫斯科的美國國會代表團向普京總統轉交了布什總統的信。布什在信中建議美俄共同研製戰略導彈防禦係統,表示有關設備可以向俄羅斯的軍工企業訂購製造,未來美俄可以建立反導係統的聯合控製係統。然而,2月20日俄羅斯提出的俄歐共同研製非戰略性導彈防禦係統建議,表明俄羅斯並不願意輕易地就跟著美國走。2月21日,俄羅斯又補充建議說,美國也可以參加俄歐非戰略性導彈防禦係統的研製。這樣,俄羅斯就擴大了2000年6月3日向克林頓所提出的俄美非戰略性導彈防禦係統聯合研製的建議,將俄羅斯參與的聯合研製提議為俄—美—歐三方聯合研製。普京表達了對繼續保持俄美友好關係的願望,但其條件是美國必須兼顧俄羅斯的國家利益。普京在3月6日回答網民的提問時說:“我並不認為目前的俄美關係會比以前更困難。我很希望雙方都能在充分考慮國家利益與安全的基礎上促進兩國關係的良性發展。”[69]

布什政府目前對俄羅斯的外交攻勢可謂軟硬兼施。一方麵,布什政府強調部署NMD的決心,重舉單邊主義的大旗對俄羅斯擺出強硬姿態。2001年2月4日,鮑威爾稱,如果美國與前蘇聯在1972年達成的《反彈道導彈條約》得不到修改,美國可能退出該條約;2月9日,鮑威爾強調,布什政府對發展NMD的立場是堅定不移的。另一方麵則對俄羅斯的反對采取了“軟化”的立場。

為了減輕俄羅斯、歐盟和中國的不滿,拉姆斯菲爾德2月4日在慕尼黑表示,雖然美國認為反導條約是“冷戰思維”,但美國不會不同盟國以及俄羅斯和有關國家磋商就斷然部署NMD係統。[70]拉姆斯菲爾德還繼續重彈克林頓政府的老調,聲稱美國研製中的NMD係統隻能對付有限的導彈攻擊,而不會威脅到俄羅斯的戰略威懾力量。俄羅斯政府沒有必要害怕美國的NMD係統。[71]小布什也一再表示要同俄羅斯就NMD問題進行會談。2月12日,美國國務院發言人鮑徹在新聞發布會上表示,國務卿鮑威爾正在盡量安排同俄羅斯進行會談,以便討論NMD上的美俄爭議。2月21日,美國國務院表示,願意認真研究俄方所提出的建立歐洲導彈防禦係統的倡議,並與俄羅斯進行討論。五角大樓當天也作出了類似的表示。小布什在2月22日說,他對俄羅斯的非戰略性導彈防禦係統聯合研製的建議表示“滿意”,並說:“俄羅斯的談話表明,他們認識到在後冷戰時代存在著新的威脅,需要用戰區反彈道導彈係統來對付這種威脅。我認為,這些談話令人鼓舞。當我和普京先生舉行會晤時,我將會向他了解這些談話的真實意圖。盡管我們還沒有確定要舉行會晤,但是我會安排的。”布什還說,“我打算以一種非常直率的方式與普京先生打交道,在所有的問題上都開誠布公。”[72]

2月24日,俄羅斯外長伊萬諾夫與美國國務卿鮑威爾在開羅舉行會晤。會後雙方表示,就NMD問題美俄一致認為需要舉行所有級別的對話,其中專家級對話應該盡快舉行。為此,兩國同意雙方建立兩個專家小組,就美國的NMD計劃和俄羅斯所提出的歐洲導彈防禦係統建議進行研究和磋商。這一切都表明,布什政府正在竭力想把俄羅斯拉到談判桌上來,通過外交談判,爭取俄羅斯就修改反導條約作出讓步。3月8日,布什總統會見了北約秘書長羅伯遜。在會見後的新聞發布會上,白宮國家安全事務委員會發言人康特裏曼表示,布什和羅伯遜都認為,俄羅斯“同意導彈防禦係統必須用於針對新的安全環境的威脅”,這是“概念上的進步”。

然而,俄羅斯目前所受到的來自美國和北約的安全挑戰並不僅僅局限於NMD係統的部署。北約東擴仍然在繼續威脅俄羅斯在歐洲的傳統安全利益。目前北約在歐亞地區有17個成員國——歐洲16個加上土耳其。這些國家在對俄羅斯的態度上差異很大。北約的歐洲大國鄭願意保持同俄羅斯的合作關係,重視歐洲安全發展中與俄羅斯的合作。但新加入北約的國家,如波蘭、匈牙利和捷克都對俄羅斯心存警惕。2000年以來俄羅斯與波蘭關係的惡化就是一個明顯的例子。由於實現了北約東擴,美國在歐洲的戰略態勢得到了進一步的加強。1999年的科索沃戰爭就證明了美國所主導的新聯盟網絡在解決歐洲地區衝突中的有效性。由於北約成功東擴以及俄羅斯振興乏力,近年來,美國對保持與俄羅斯在歐洲安全問題上的合作熱情也在不斷下降。2000年12月美國國防部發表《21世紀的美國戰略:跨大西洋安全》報告。該報告在對俄政策部分,將俄羅斯基本排除在歐洲安全之外,甚至不提俄羅斯在獨聯體地區維持和平與秩序的作用,強調要與北約盟國、而不是與俄羅斯一起為高加索地區的穩定采取行動。在這份報告書中,美俄在歐洲地區安全中的合作,隻剩下如何削減核力量、加強北約與俄羅斯的信心建設措施這兩個內容了。毫無疑問,美國在歐洲的戰略意圖是要進一步削弱俄羅斯對歐洲安全的傳統影響力,並最終造成俄羅斯無法與北約在歐洲地區事務中相抗衡的既成事實。

而另外一方麵,俄羅斯積極推進的獨聯體一體化進程卻一再受挫,俄羅斯—白俄羅斯聯盟難以在獨聯體內部繼續發展。在這種情況下,俄羅斯不能坐視自己在歐洲安全格局中的地位因為北約東擴而進一步下降,不得不死守能夠維護自己大國地位的最後一張王牌:繼續保持自己作為戰略核力量大國的地位,與美國維持大體對等的進攻性戰略核力量。因此,在北約東擴和NMD部署的雙重打擊下,為了自身的戰略利益,俄羅斯必須維護反導條約,反對NMD部署。就進攻性戰略核力量而言,俄羅斯是今天世界上唯一有能力摧毀美國的國家。

因此,普京政府目前在NMD問題上的政策也是相當明確的。首先,俄羅斯強調對NMD部署堅決的反對態度,重申其裁軍攻勢,指出美國一意孤行部署NMD可能引發軍備競賽等一係列國際安全的災難性後果;其次,俄羅斯再三申明,不怕美國的NMD部署,俄羅斯擁有足夠的反製手段,甚至不惜采取必要的手段針對美國的NMD係統作出必要回應;第三,俄羅斯願意與美國就NMD和反導條約問題進行磋商,俄美談判是解決其分歧和爭議的具體途徑,而不是簡單地著眼於反對或者采取一味強硬的立場。俄羅斯外長伊萬諾夫在2000年12月就提出:“我們打算毫不動搖地與美國新政府就整個一係列裁軍問題——包括維持1972年簽訂的反導條約——進行認真的對話”,“目的是可靠地保障戰略穩定”。[74]2001年2月13日,伊萬諾夫在會見德國外長菲舍爾時明確表示,俄羅斯願意“以建設性的方式就進攻性戰略核武器以及導彈防禦係統問題與美國進行談判”[75]。

在美俄之間就NMD問題進行新的正式談判之後,俄羅斯作出妥協並同意修改1972年的《反彈道導彈條約》的可能性是存在的。雖然美俄已經同意就導彈防禦係統合作等問題舉行雙邊磋商,但美國國務院發言人鮑徹在2月21日表示:建立歐洲導彈防禦係統將不能保護美國免受彈道導彈的打擊,因此建立歐洲導彈防禦係統不能取代美國建立國家導彈防禦係統。普京政府希望促成美—歐—俄三方導彈防禦係統聯合研製並進而取代NMD部署的設想,難以成功。如果美俄就導彈防禦問題達成某種共識,如同全球導彈預警中心那樣建立起合作的機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布什政府追求高級能力的NMD方案。但其結果,反導條約的修改卻可能成為美俄在導彈防禦問題上合作的自然產物。

俄羅斯國內有相當大的勢力反對俄羅斯為了NMD而同美國進行新的戰略對抗。這種觀點強調,俄羅斯已經是一個民主的國家,如果和美國進行新的戰略對抗,那麼,過去的民主成就將毀於一旦;另外,俄羅斯也沒有能力同美國進行新的對抗,前蘇聯都已經輸掉了冷戰,更何況俄羅斯?據估計,即使到2010年,俄羅斯的國民生產總值也難以恢複到1990年的水平,現在的俄羅斯不具備足夠的經濟實力可以同美國在戰略安全領域展開新的競爭。俄羅斯美國問題專家羅戈夫就呼籲,俄羅斯不能回到與美國強硬對抗的時代。[76]

從目前情況來看,俄羅斯要堅決抵製美國的NMD部署難免底氣不足。普京是將振興俄羅斯經濟放在工作的第一位。2000年,俄羅斯實現了國內生產總值增長7.4%,但在國際石油價格波動的情況下,持續增長的勢頭仍不穩定。美俄之間新的軍備競賽無疑將會大大阻礙俄羅斯的經濟複興努力。此外,俄羅斯到2000年底的外債總額高達1600億美元。其中,前蘇聯時期的債務為1036億美元。在債務結構中,欠倫敦債權人俱樂部318億美元,欠巴黎債券人俱樂部486億美元,其餘是欠美國和世界銀行的債務。[77]2003年,俄羅斯將達到外債償還的高峰。就俄羅斯現有的還債能力來看,要求西方國家作出新的債務延期安排以及獲得新的貸款是必然的。俄羅斯也很難一方麵同西方國家進行強硬對抗,另一方麵則要求西方國家減免和延期還債。而且,即使俄羅斯按照裁軍攻勢中所提出的那樣,在布什政府作出NMD部署決定之後退出第一和第二階段俄美削減戰略武器條約,退出中導條約和歐洲常規武器裁軍條約,俄羅斯現有的經濟能力也很難維持龐大的核武庫。到2000年12月,俄羅斯所擁有的戰略核彈頭為5400枚,如果退出START Ⅰ,那麼,俄羅斯要解決保養這個數量的核武器的費用將是一個很大的經濟難題。2000年俄羅斯的整個國防開支為2508億盧布,約合90億美元。這一規模的軍費預算,是難以支撐起俄羅斯維持一個START Ⅰ水平上的戰略核力量的。普京總統在2000年11月宣布一項裁軍19.8%的精兵方案,以便保證戰略核力量部隊和其他高質量的武器裝備可以有效發展。俄羅斯也確實具有雄厚的技術能力和軍工人才,在導彈技術和反導彈技術領域與美國可以一爭長短的潛力還在,然而,由於資金短缺,俄羅斯也將難以真正通過強勢性的反對措施,迫使美國放棄NMD部署的政策。

布什政府與歐洲國家在NMD問題上的爭執

雖然布什上台以後,將NMD說服工作的重點放在歐洲國家上,不斷呼籲歐洲國家支持美國NMD,強調在應對21世紀的導彈威脅和國際安全等問題上歐洲與美國具有相同的觀念和相同的利益,但歐洲主要國家仍然紛紛表態,對布什政府要部署NMD的立場表示出了相當大的憂慮和擔心。

德國國防部長沙爾平2001年1月24日重申德國反對美國部署NMD,呼籲美國與俄羅斯和歐盟共同解決這一問題。1月29日,法國總統希拉克在法國和意大利兩國高峰會晤後指出:“美國的NMD計劃將必然引起全球軍備競賽。”希拉克指出:“NMD耗資巨大。全球範圍內防務開支有增無減,但同時發展援助開支卻大幅度減少。我們認為這是矛盾的。”[78]希拉克的此番言論是布什上任以來歐洲國家反對NMD部署中最強烈的聲音。2月3日,德國總理施羅德也在慕尼黑國際安全政策會議上提出,美國應該在互信的基礎上同歐洲盟國討論NMD部署問題;德國認為,美國單方麵部署NMD將會對歐洲安全產生消極影響。[79]

然而,誠如英國權威的《經濟學家》雜誌所評論的那樣,美國和歐洲在NMD上最大的分歧是,布什政府考慮的是要將研製和部署NMD係統變為現實,而歐洲國家考慮的是如何對NMD作出反應,以及其他國家究竟會怎麼樣對NMD作出反應。[80]歐洲最大的擔優是害怕重新導致美國與俄羅斯安全關係的惡化,從而導致歐洲安全進人新的冷戰。如果美俄兩國能夠就NMD部署和反導條約的修改達成某種妥協,歐洲很可能在NMD問題上將不會堅持擔心和反對的立場。2月7日,正在美國訪問的英國外交大臣庫克在接受BBC采訪時表示,美國應該認真對待1972年與前蘇聯達成的《反彈道導彈條約》。他認為,美國在決定部署NMD之前還有很多問題需要解決,其中包括爭取與俄羅斯達成協議,確保這一問題不會破壞美俄關係。[81]隻要布什政府無法讓俄羅斯妥協,歐洲的這種擔心和憂慮就不會消除。即便布什政府為了拉攏歐盟國家提出了將NMD覆蓋範圍包括歐洲和以色列,但這並不能打消歐洲國家的疑慮。歐洲地理範圍狹小,莫斯科距離德國的法蘭克福隻有1600公裏,距離巴黎也隻不過2000公裏。這點距離對於俄羅斯的中遠程導彈來說,隻需飛行5—6分鍾,而NMD的三次攔截試驗都是在靶彈發射15分鍾左右才發射攔截導彈的。任何NMD係統對於歐洲與俄羅斯之間狹小的地理空間來說,並不能取得有效的導彈防禦的作用。如果美國和俄羅斯再度陷入戰略對峙,歐洲很可能再度成為核人質。

此外,歐洲國家對軍控和裁軍曆來采取積極支持的政策。推動國際軍控,在歐洲國家內部具有廣泛的國內政治和輿論基礎。雖然歐盟國家都讚成在後冷戰時代,大規模殺傷性武器和導彈技術的擴散是歐洲必須加以重視的一種威脅,但如果防擴散的軍事措施,例如美國的NMD部署,導致了國際軍控和裁軍進程的停滯,甚至崩潰,那麼,這不但有損於歐洲國家傳統上所奉行的軍控政策的權威性,而且歐洲國家的政府也將受到國內輿論的指責。一向與美國保持高度政策一致的英國政府內部也出現了不同聲音。2001年2月18日,英國外交大臣庫克在接受BBC采訪時再度表示,美國新政府在處理NMD問題時必須小心;英國政府不應參與美國的NMD計劃,因為這有可能耗盡英國的國防預算。3月8日,德國國防部長沙爾平在會見美國國防部長拉姆斯菲爾德時明確提出,任何導彈防禦係統的部署不能損害軍控和裁軍進程。他指出:“這不光是辭藻問題,也是北約內部的信心和國際事務的信譽問題。”沙爾平強調,針對導彈防禦問題進行的談判,必須同時談判進一步削減核武器的問題。[82]

近年來,在發展同俄羅斯的安全合作問題上,歐盟國家的立場比美國更為積極。2001年2月,北約秘書長羅伯遜訪問莫斯科之後,雙方同意恢複因為1999年3月科索沃戰爭爆發後而一度終止的北約—俄羅斯情報交流中心。羅伯遜還就俄羅斯與北約如何加強“核安全措施”提出了具體建議。他在莫斯科表示,北約希望與俄羅斯能夠建立“抵製危機的關係”(crisis-resistant relationship),這將使我們可以一起處理當今世界上的任何問題,無論是棘手的關係,還是雙方麵臨的共同問題PP。[83]普京上台以來,俄羅斯一直以歐洲國家作為在西方世界吸引外資和市場準入的突破口,積極發展同歐洲國家經貿聯係的政策取得了一定的實效。普京從2000年春天以來,曾數度表示俄羅斯想加入北約的願望。這是向歐盟國家表達善意與合作願望的重要舉措。在俄羅斯努力修好與歐洲關係之際,一個渴望歐洲穩定與發展的歐盟,不會將俄羅斯拒之門外;歐盟國家強調對NMD部署的擔心,也在一定程度上凸現了歐盟在俄羅斯政策上所表現出的與美國的差異。一個歡迎俄羅斯在歐洲事務中更好地扮演合作角色的歐盟,將會繼續在NMD問題上要求美國獲得俄羅斯的諒解,而不會傾向於對俄羅斯采取逼人太甚的政策。來自歐盟對美國NMD部署的壓力,短期內不會消除。這事實上也給了俄羅斯與美國就NMD和反導問題進行討價還價的籌碼。美國國內也有相當程度的擔憂,認為NMD的部署有可能使得美國再度麵臨來自俄羅斯強大的戰略威脅。[84]

隻要俄羅斯不作出過度強烈的反應,歐盟國家對美國NMD問題的態度就不會“硬”到哪裏去。歐盟國家最希望看到的是,莫斯科與華盛頓之間可以就NMD部署達成妥協,避免NMD對整個國際安全造成太大的震蕩。在歐盟國家的利益算計中,北約的存在與作用要高於它們與俄羅斯的關係,同時,歐盟國家也無意於同美國陷人激烈的戰略問題爭論。隻要北約還繼續是大西洋兩岸防務合作的牢固紐帶,歐盟國家在NMD問題上表現出的獨立性終將是非常有限的。相當一部分歐盟國家甚至認為,歐盟反對NMD部署的能力是有限的,難以真正通過反對來阻止美國部署NMD係統。德國外長菲舍爾3月13日在接受德國一家雜誌采訪時就表示,德國不擁有核武器,所以很難影響美國的決定;“即使我們和其他國家反對該計劃,美國仍然會決定部署NMD”[85]。

到2001年2月下旬,歐盟主要國家對NMD的立場已經發生了很大鬆動。2月26日,德國總理施羅德在接受德國媒體訪談時表示,他既不讚成“馬上參與”NMD,也不認為NMD是“魔鬼的作品”。他說,如果有這樣一個導彈防禦項目,它既考慮到俄羅斯的利益,又“沒有忽視中國的作用”,參與這個項目對德國來說有“顯著的安全利益”。他認為德國在發展導彈防禦技術方麵不能“置身事外”。3月2日,施羅德再次表示,歐洲可以參與美國的導彈防禦計劃,但美國必須與歐洲分享技術。3月8日在德國的《薩爾布呂肯報》上發表談話,表示要冷靜地對待美國國家導彈防禦係統,德國是否參與這一計劃的問題,“不能使自己陷於孤立”[87]。這些都表明,德國對這一問題的立場已經有所緩和。德國除了不希望看到因為NMD問題導致北約內部的分歧進一步擴大之外,也希望通過參與與美國的導彈防禦係統,刺激德國的高新技術的發展,擔心如果德國不參與,它與美國在高新技術領域內的差距將會被進一步拉大。但是,施羅德還是強調,在NMD問題上德國與美國以及美國與俄羅斯都必須加強對話,以便通過對話來澄清各種問題。

然而,為了國際安全局勢的穩定,歐盟和俄羅斯將會加強在NMD部署問題上的溝通和協商。考慮到複雜的大西洋兩岸關係以及作為美國的同盟國地位,歐洲不會公開支持俄羅斯的反對NMD的立場,更不會為了反對NMD部署而真正走到同美國反目這一地步,但是,歐盟國家會繼續表達在NMD問題上的歐洲關注,表達美俄關係穩定和裁軍發展應該是NMD部署的重要外交條件這一現有立場。2001年2月13日,德國外長菲舍爾訪問莫斯科,與普京總統以及克裏姆林宮的高級官員進行了廣泛會談。西方媒體曾一度盛傳,菲舍爾之行是充當俄羅斯與布什政府之間NMD問題的協調人。至少,菲舍爾此次訪問俄羅斯,是為了向俄方傳達歐盟希望俄羅斯與美國就NMD展開談判而不是雙方走向最後攤牌,敦促兩國以外交方式解決NMD上的爭執。[88]菲舍爾訪問莫斯科後不久,訪問了華盛頓。菲舍爾在離開莫斯科之前對記者表示,他認為最終“俄羅斯將就導彈防禦問題接受談判”[89]。菲舍爾目前的觀點在歐洲具有相當的代表性。他在3月中旬提出,布什就任美國新總統後,大家應該討論的是怎樣部署NMD,而不是是否部署這一係統。這表明,歐盟的態度並不是完全反對NMD的部署,而是如何避免NMD部署可能帶來的最大消極後果。為此,歐盟的立場也可以解釋為,如果NMD部署可以避免美俄終止核裁軍進程,並能夠獲得俄羅斯的諒解,歐盟將樂觀其成。為此,歐盟希望的是,布什政府的NMD部署方案應該有所“克製”,而不應該對俄羅斯造成太大的挑戰。無論是從歐洲的利益要求還是從俄羅斯可能作出的讓步來看,俄歐雙方都會竭力避免美國退出反導條約這一最壞的後果。

當前布什政府要部署NMD的強硬口吻,無疑已經給美俄和美歐關係帶來了新的緊張。美國和歐盟有關國家在圍繞著成立歐洲快速部隊問題上已經矛盾重重。NMD的部署問題,很可能將引發大西洋兩岸防務政策上新的動蕩。美國的NMD部署計劃能否過得了“俄羅斯關”和“歐盟關”,是影響布什政府NMD政策最為關鍵的外部因素。布什政府NMD政策的根本目的,還是為了確立美國一國不受挑戰的軍事力量優勢,建立起戰略進攻和戰略防禦兼務的軍事實力。布什政府的NMD政策已經給新世紀的國際安全投下了濃重的陰影。在冷戰結束10年以後,國際安全又一次走到了一個關鍵時刻。國際社會必須對美國的NMD動向保持高度警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