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節 中國對TMD的反對立場與統一政策(3 / 3)

台灣當局深知,無論它自己如何整軍備戰,其整體的軍事力量的發展終究是有限的。台灣為了偏安,90年代以來的一貫做法一是強化自身戰鬥力,擺出一副願意“全力一搏”的架勢,用軍事力量來提升當局考慮大陸政策的底氣;二是企圖依靠美國的政治與軍事支持,分化和離間中美關係,以便“挾洋自重”。然而,台灣在外交上並不能確定美國是否真正會為了台灣而卷入未來有可能的台海軍事紛爭,於是就想拚命擠進美日在東亞的聯合安保體製,設法將兩岸統一問題變成東亞區域安全問題,借美日之力來遏製中國,降低大陸對台“動武”的可能性。台灣當局對構想中的“東亞多邊安全機製”一直心懷憧憬。李登輝近年不斷放話,支持美日加強雙邊軍事同盟,支持日本通過修訂後的中期防衛指針,支持美日安保的“周邊事態”定義涵蓋台灣。為了取悅於日本,李登輝甚至不惜對日本媒體說,中國要求日本正視曆史問題、就過去侵華戰爭向中國人民道歉為“過分舉動”。[54]

台灣現在想要加入TMD,一大政治性的考慮就是能夠擠進美日東亞安保體係。TMD並非是一項單純的武器技術,而是具有整個區域效應的武器係統。美國研製和在東亞部署TMD是美國加強在東亞軍事同盟體製、協調和強化與東亞盟友軍事合作、為未來美國直接卷入東亞地區危機作相應軍事準備的戰略性步驟。1998年9月底美國國會通過的“國防授權法”以附議的形式,要求美國國防部研究將TMD擴展到“亞太盟友”。參、眾兩院的協商意見規定,美國的“亞太盟友”包括日本、韓國與中國台灣。目前,日本已經參與了TMD美日聯合研製。台灣加入TMD,將大大提高台灣在美國東亞軍事戰略態勢構築中的地位,也是美日將其安保體製延伸到台灣的具體化。為此,台灣加入TMD,將有可能進一步形成美台之間“準軍事同盟”關係。[55]其後果,不但會使台灣當局鑽進美日東亞安保體係的企圖得逞,也會使中國的統一政策麵臨來自美日等國的更大壓力。客觀上,中國對台灣分離主義的威懾力將會受到限製,台灣問題和東亞區域安全問題之間的界限就更難以分清。

(5)TMD入台的龐大軍費預算不利於台灣經濟的發展和社會的繁榮,事實上是勞民傷財的舉動。

台灣當局下決心要擠人美國的TMD東亞部署,以此來獲得台灣所需要的導彈防禦、美台關係以及抗衡大陸軍事壓力等各方麵的利益。但是,即使台灣現在在為加入TMD做準備工作,其費用也已經非常龐大了。根據台灣當局已經宣布的對美軍購清單,PEC-3要花14億美元,4艘“宙斯盾”軍艦的單艦造價為8億美元,再加上升級的“宙斯盾”綜合防空係統(Aegis-derived Evolved Advanced Combat System,EACS),總計要花65億美元;[56]“PAVE”遠程雷達要花2.2億美元。僅這幾項加在一起,就超過了82億美元。幾乎占據了整個90年代台灣對外軍購總額的一半,接近於台灣一年的“國防開支”總額。如果台灣要裝備NTW或者NAW,其費用將進一步提高。按照台灣現有的TMD係統裝備構想,到台灣建立其海軍高空層戰區導彈防禦能力,台灣在TMD項目上的總預算將超過200億美元,是台灣兩年半的軍費預算總值。台灣目前一年的海軍軍費大約為200億—250億新台幣,而4艘“宙斯盾”軍艦的造艦價格就達到了1040億新台幣,相當於台灣4年的海軍軍費總額。這樣龐大的TMD支出,必然擠占台灣其他建設經費,使得目前整體經濟正處於低潮的台灣發展受到消極影響。台灣學者已經指出,台灣當局在TMD問題上的大筆經費開支,投入一個“防禦效果無法確定的國防支出,勢必對國家財政和經濟發展產生一定的負麵影響,而此正是令人堪虞與質疑之處”[57]。

綜上所述,中國根本無法接受美國有可能將TMD擴展到台灣的任何決定。如果台灣執意要擠進美國的TMD計劃,也隻能給台灣海峽局勢和兩岸關係帶來災難性的後果。使TMD與台灣脫鉤,是我們的統一政策、國家安全戰略和中國的外交實踐在新世紀到來之際所麵臨的最為嚴峻的戰略性考驗之一。TMD一旦同台灣掛鉤所帶來的負麵效應,遠遠不會簡單局限於兩岸關係和我們現有的盡早完成祖國統一大業的有關部署,而且對整個中國的政治、外交和國家安全戰略都將帶來短時期內難以消除的消極後果。江澤民主席在1999年3月初會見美國國務卿奧爾布賴特時已經嚴正聲明,如果美國把TMD延展到台灣,將使中美關係麵臨“重大倒退”。[58]朱鎔基總理在1999年3月舉行的中國九屆人大二次會議後的記者招待會上也明確表示:“我們反對TMD,尤其是堅決反對把台灣納入TMD,因為TMD不但違反了有關導彈的國際協議,也幹涉了中國的內政,是對中國領土和主權完整的侵犯。”[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