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曰:"此乃臣之當分,不勞聖慮。"遂拜別上馬,前往雎 陽進發。將至近到一平坦大坡,令軍紮下營寨,來日對陣。 卻說劉永,一日會集諸將於廳議事。忽人報曰 :"洛陽漢 帝差遣大將蓋延,領軍十萬,來取雎陽,已在十裏山坡下寨,請大王將何如治?"劉永聞言,大驚,慌手無措。小軍又報:"漢軍臨城,請大王急發兵拒。"永遂披掛,同大將蘇茂領軍五萬,出城迎敵。兩軍相對,蓋延出馬,劉永曰 :"汝據北方 西郡,吾守東方,何得率兵犯界而討死乎?"蓋延大怒,罵曰:"背主逆賊!更始以汝為王,心猶不足,今又反漢,自稱為帝,竊掠州郡,不思賊賤微身,豈能當受天子之分!三合斬汝,以絕劉氏之患 。"言罷,挺戈奮馬,直取劉永。二人交鋒,約戰 五合,劉水敗走,蓋延趕上,蘇茂挺槍截住。兩軍混戰,金鼓齊鳴。二將亦交數合,蘇茂抵敵不住,回馬急走。蓋延率兵趕擊,追至城下。永遂收軍,走入城內,堅閉不出。蓋延分兵圍之。
守經百日,延兵盡收糧穀,城中乏食。永、茂夜開西門出走。蓋延趕上截住,劉永勒馬複戰。未及三四合,被蓋延奮砍一刀,連人帶馬削為兩段。蘇茂見勢不利,保護永子劉紆,奔東而去。蓋延收軍,複至城下。永弟劉防舉郭獻降,接入漢兵, 扶蓋延於衙端坐;防伏於前,頓首請罪,延遂赦之。
卻說蘇茂保護劉紆,走至蘄縣,與周建等兵,立紆為梁王。
四年春月,蓋延引兵複擊,茂聞,即奔海西王董憲處去。 卻說平敵將軍龐萌,為人謙卑遜順,帝甚信愛之,嚐稱曰:"可以托六尺之孤,寄百裏之命者,龐萌是也。"因使與蓋延共擊董憲。時有詔書下延而不及萌,萌以為延有譖己之心,使不詔救,自疑,遂反襲破延軍,與董憲連和,自號東平王。帝聞之,大怒,乃自將討萌。即遣使與諸州將士,書曰:"吾嚐 以萌為社稷之臣,將軍得毋笑其言乎?老賊宜速誅之。"諸將 接書,各厲兵馬,會於雎陽,待帝臨擊。
是日,漢帝令前將軍王梁,勒兵十萬,禦駕親征。炮響一聲,齊奔上馬,擁護禦駕出行。赤幟霞天,金戈耀日。既至,先入桃城安歇。
卻說董憲聞帝自討龐萌,乃與劉紆引兵去下邳,還蘭陵,助萌共擊漢帝,合兵三萬,急進攻城。帝知,留下龍車輜重,自引輕騎三千,步卒數萬,夜赴任城而去。
其地相隔桃城六十餘裏。次日,諸將奏曰 :"賊兵所來者,氣勢弱寡,陛下可宜速攻,莫待延聚眾,益難與爭持。今若一下則破,如反掌,何懼之哉 !"帝曰:"賊兵精壯,不可輕敵, 且休士養銳,以挫其鋒。待眾方集,則可動兵 。"城中百姓人 等見漢帝駕至,眾心歡悅,益固堅守。時大司馬吳漢、捕虜將軍馬武、漢中將軍王常、討虜將軍王霸等俱在東郡,帝遣使召之。使者領旨,飛奔上馬而去。
卻說龐萌知帝夜走任城,悉起大兵進擊。至城下,分兵圍住。連攻二十餘日,不能得下,眾將軍士悉皆疲困。是日,吳漢等兵至,且入桃城安下。次日,進軍分作兩路並入。帝聞,縱兵而出,前後合擊,萌軍大亂。馬武撞入陣中,正合龐萌二人,交馬鬥無三合,龐萌敗走,眾軍一齊混戰,喊殺連天。董憲,蘇茂等急走朐山縣去,丟下劉紆一人,不知所歸,被軍士高扈斬首來降。
吳漢等率兵再趕,追至朐山城下,分兵圍擊。萌等堅閉不出。困經半月之餘,城中糧盡,無計可奈。董憲曰:"食盡不 可虛守,兼且漢兵驍勇,難與對敵,莫若夜開西門,走奔東海,再作區處 。"眾將皆諾。至夜二更,憲令軍士飽食,上馬潛步, 開門出未將半,有人報知吳漢,漢即分兵截擊。龐萌正望山坡前走,忽聽炮響一聲,馬武、王霸領軍當頭截住。萌往後走,吳漢、王常趕至。前攻後擊,左衝右突,龐萌拚命殺出,被馬武攔住。約戰兩合,提起青銅刀,望龐萌腦後一砍,削為兩段。
董憲乘勢衝出,吳漢趕上,大喝一聲,殺於馬下。蘇茂高叫:"將軍休戰,小將願隨鞭鐙。"吳漢遂令罷陣。蘇茂跳下,跪伏馬前,告曰 :"小將罪該萬死!望將軍姑恕。"吳漢大喜, 遂令合兵一處。於是吳漢平定江淮、山東等處,聲震東都。是日,班師擁駕回京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