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覽表讀罷,大喜,歎曰 :"此子誠有濟世安民,輕兵一 舉,即蕩微塵 。"遂遣使齎璽書,拜異為征西大將軍,及獎譽 其名。使者即上馬,行至長安東門停下,令人入報。馮異正於堂上玩讀兵書,忽小軍報曰 :"聖上有旨。"馮異令軍急排香 案,上馬出迎,接入衙內,俯聽宣讀。詔曰:始雖垂翅回溪,終能奮翼澠池。可謂失之東隅,收之桑榆。
朕初托鄧將軍討賊,累與交戰,未克取勝。今將軍一舉,即破天荒,豈不猶鳥之垂翅,而終解奮飛。人之未遂,而晚當成也。
朕蒙表達,喜躍不勝。惟念將軍平除寇攘,士卒苦勞,故遣使齎封綬為征西將軍之職任,以及勞撫諸軍。寇害既平,宜急返,故茲詔示,想悉宣知。
馮異聽宣拜畢,令使回朝。眾將齊相慶賀,大排筵席,宴勞諸軍。
卻說漢帝聞知赤眉餘眾走入宜陽,會集文武,共議禦駕親征。以姚期為先鋒,郅惲為副將,王霸、堅譚為左右護駕大將軍,點起雄兵十萬,戰將百員。帝傳旨軍中 :"前途不許騷擾 民士,擄掠財物,如違者,即斬。"眾軍卒各遵聽諾。 是日,上馬出城。帝乘龍鳳車駕大馬,四圍珠簾遮護,上以皂蓋青羅,手執玉圭,足穿珠履,前呼後擁,左禦右扶。凡 所經過州縣,士民官吏遠遠歡迎。旄倪觀者,伏滿兩旁,無不感悅。
行經數日,至近宜陽,令人報知。赤眉樊崇等聞言,惶惶震恐,不知所謂,急相議曰 :"劉秀兵強將勇,吾等弱寡衰微, 若再與拒,決難取勝。莫若拜降歸順,以免士卒之勞 。"眾聞 崇言,答曰 :"將軍言者是也。"乃遣劉恭先出乞降。恭即出 拜,至駕前跪伏,告曰 :"盆子將百萬之眾,自縛降順,陛下 何以待之?"帝曰 :"既能早省,待之以不死耳。"恭遂叩頭, 回報言帝寬宏之事,眾皆大喜。崇等遂與盆子及丞相徐宣以下 三十餘人,肉袒拜降。所得傳國璽綬及更始七尺寶劍、玉璧等物,悉將獻上。帝大喜,令諸將護駕入城,安撫百姓,賞勞眾軍。
帝見宜陽城西積聚兵甲,與熊耳山相齊。遂令本縣廚子給食與十餘萬人,皆得飽飫。明旦,將兵器大陳,操演至次日。
帝駕車親引諸將臨洛水操練,令盆子君臣列於兩旁觀看。帝謂盆子曰 :"自知當死否?"盆子叩首進曰:"臣罪應死,猶幸 陛下相憐,姑赦之耳 。"帝笑曰:"朕與汝同宗室,豈無釋之者乎?"又謂崇、宣諸將曰 :"汝等莫悔降乎?朕今遣汝歸, 當勒兵鳴鼓,與朕相攻,決其勝負,不欲強相服也 。"徐宣等叩頭告曰:"臣等出長安東都門,君臣計議歸命聖德,則百姓 樂安,萬民喜仰。今日得降聖主,猶去虎口歸母,誠歡誠喜,無所恨也,乞陛下仁恩寬宥 。"帝曰:"卿所謂鐵中錚錚,庸 中佼佼者也 。"又曰:"諸卿大為無道,所過皆夷滅老弱,溺社稷,汙井社。然猶有三善:攻城破邑,周遍天下,本故妻婦無所改易,是一善也;立君能用宗室,是二善也;餘賊立君,迫急皆爭先降,自以為功,諸卿悉能完全以付於朕,是三善也。
"言訖,遂封盆子為趙王,令崇等諸將各與妻子居住洛陽,每 一人賜宅一區,共田二頃。眾將叩首,各謝恩退。帝亦還朝。
於此尤見光武大度。即降赤眉,先折以威,後揚其善,所以十萬餘人皆誠服而無後患。有詩為證:禦駕親征出宜陽,赤賊聞風伏地降,更賜良田歸宅院,仁君自是智汪洋。
卻說劉永,更始時立為梁王,更始敗後,據國起兵,以董憲、張步為大將軍,專據東方,自稱帝於雎陽。複令憲為海西王,步為齊王。故南事梁楚,而步得專集齊地,據郡一十二焉。
帝聞,急召虎賁大將軍蓋延至殿,謂曰 :"睢陽劉永反稱為帝, 東據一十二郡。朕欲托將軍往伐,救拔萬民,將軍若何?"延 聽言,欣然答曰 :"臣即願往。"帝遂與兵十萬,親送出城,囑之曰 :"將軍此行,則東方之土悉付卿身,賴為竭力匡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