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節 成才的一般途徑(1 / 3)

成才之路非常廣闊,有專業教育成才,自學成才,業餘研究成才,“半路出家”成才等。但不論走哪一條成才之路,也不論是在怎樣的條件下成才,都要靠艱苦奮鬥。從這個意義上說,成才之路隻有一條,那就是走艱苦奮鬥之路。下麵簡要分析以下幾種成才途徑:

一、專業教育成才之路

專業教育成才是指一個人通過進入專業學校(主要是高等學校)經過係統的理論學習和嚴格的技能訓練而成為人才的途徑。在美國,大約有50%~70%的適齡青年有機會接受高等教育。美國科技人員90%以上來自高等院校。日本40%以上的青年有機會上大學(我們國家2005年的大學毛入學率僅為15%強)。對於科技領域裏的傑出人才,更需要專業教育的途徑來培養。全世界諾貝爾獎獲得者中,幾乎全部受過高等教育,特別是那些比較年輕的院士,幾乎都受過不同層次的研究生教育。據統計《中國科學家傳略辭典》中收錄的435名現代科學家中,417人受過高等教育,占96.1%。這就充分說明,專業教育主要是高等教育具有人才成長的良好環境和條件。然而,受過專業教育的人,不一定人人成才。同是大學同學,畢業後有的事業有成,甚至事業輝煌,有的則平平庸庸,甚至一事無成,這樣的現象生活中並不少見。良好的教育環境和條件,無疑是成才的重要外在因素,但如果主觀上不努力,或不善於利用有利的環境,也難以成才。所以對走專業教育成才之路的大學生來說要注意三個問題:

第一,要有科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世界觀在一定程度上製約人才的成長。愛因斯坦說過:“哲學是全部科學研究之母。”恩格斯也指出:“不管自然科學家采取怎樣的態度,他們還得受哲學的支配。”因為,任何人才在進行科學研究時,都不可避免地會遇到諸如物質、運動、時間、空間等重大哲學問題,不可避免地要運用概念、判斷、推理等邏輯思維方法。這一切都說明世界觀和方法論不僅滲透到每個人才的頭腦之中,而且也滲透到科學研究的全過程。自然科學研究如此,社會科學研究更是如此。科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能夠促進科學技術的發展和人才的成功,錯誤的世界觀和方法論則會起阻礙作用。凡是科學技術上的成功和人才的成長,必定是人才自覺或不自覺地接受科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指導的結果。

世界觀問題,還直接影響到人生目的和理想信念。科學的世界觀指導人們樹立為科學真理,為人類文明進步而獻身的崇高思想和信念,而人才的成功,正需要這種精神和信念,作為鼓勵自己前進的動力。曆史上為宣傳和發展哥白尼日心說而獻身的布魯諾等許許多多科學家,無不如此。今天,像布魯諾遭遇的那種風險不會再有了,但是,人們在社會實踐和科學創造活動中的挫折、失敗還經常發生,舊的觀念和習慣勢力以至社會偏見也還存在,因此,樹立科學的世界觀和堅定崇高的理想、信念仍然是很重要的(常言說:人靠信念活著)。

第二,形成良好的智能結構。大學生在接受專業教育期間,隻有建立起良好的智能結構,才能在走向社會後具有適應性和創造性。現在有一些同學片麵追求知識的積累,忽視創造能力的培養;還有一些同學好高求遠,不注意打基礎,幻想一舉成功。這些情況說明,處理好知識和能力的關係,成為我們大學生能否成才的一個重要問題。

大學生應該掌握紮實的基礎知識。著名數學大師華羅庚說:“一個人在科學研究和其他工作上進步的快慢,往往和他的基礎有關。”“雄心壯誌隻能建立在踏實的基礎上,否則就不能叫雄心壯誌。”事實也證明,要想在某個領域有較深的造詣,首先要有紮實的基礎知識,這是成才的基礎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