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單位的工作、生活條件影響著人才成長的快慢。一般來說,同樣一個人才,同樣的努力,條件優越,諸如設備先進齊全,經費充足,資料豐富,信息資源豐富,待遇優厚,沒什麼後顧之憂,就比較容易出成果,就能較快成長發展。相反人才成長就會受到障礙。當然,條件好壞有時也不是絕對的,有的人在優越的條件下可能一事無成,而有的人在艱難條件下奮發向上而成績卓著。
第三,單位很好的人際關係是人才成長的重要條件。一個單位首要的人際關係是領導者與被領導者的關係。一個高明的以事業為重的有水平的領導者能看準事業發展的方向,思進取,圖改革,求賢若渴,珍惜人才,把大家帶到一個渴望成功的方向齊心奮鬥,大批的人才就會迅速成長起來。相反,領導者如果缺乏見識,以其昏昏,使人昭昭,或者妒賢嫉能,害怕別人超過自己,任人唯親,必然正氣不足,邪氣上升,大多數人的積極性被壓抑,人才受排斥打擊。所以老百姓常說:“單位風氣不好,關鍵在領導。”特別是在國有企事業單位。
良好的人際關係還必須有一個合理的人才結構。每個人都生活在一定的人才結構中,他的成長始終需要其他人才的支持和協作。一個合理的人才結構應該是:有係列,有梯隊,每個人才都適得其所,盡其所能,彼此智能互補,素質協調,同心同德。
人們常常把能夠生活在一個人才配置得當,團結向上的工作單位裏看作是一種幸福,這是很有道理的。此外,工作單位的傳統和風格對人才的發展也有深刻影響。傳統和風格,是一個單位精神麵貌的反映,它是在人們不知不覺中潛移默化地發生作用的。
四、社區環境
若幹社會群體(家庭、氏族)或社會組織(機關、學校、團體、工廠)聚集在某一地域內,形成一個生活上相互聯係的大集體,這就是社區,或者稱為居住區。關於家庭、學校、單位(也屬於社區)這些環境對人才成長的影響,上麵已作分析,這裏隻分析除了上述三種環境以外的環境因素的影響。
1.社區人的因素。在一定的社區內,有名人、專家,有其他群體和組織的人(如編輯、記者、醫生、公務員、科技人才等等),有親友,還有其他直接接觸過的人。一個人如果與這些人發生直接的接觸,進行交往,就能得到很多思想上的影響、知識上的幫助、生活上的關心,就能更快更好的成才。第一,通過與這些人的交往,在思想上、品德上會受到較明顯的或潛移默化的影響。第二,通過與這些人的交往,可以獲得很多信息,促進思維能力的發展,特別是同一些專家、同行進行交往,可以在事業上得到很多指導和幫助。第三,還可以得到物質上的幫助。化學家舍勒一生的試驗,幾乎都是在別人的實驗室裏做的。美國科學家弗蘭克林小時無書讀,就是與一位書店學徒交上朋友,靠這位朋友每天下班前把書借出,弗蘭克林在第二天書店開業前還回書,通過這種關係他讀了大量的書。第四,可以獲得許多機會。郎平在小學六年級時,北京第二業餘體校排球教練張緩慶發現她柔韌性好,動作協調,模仿力強,便收下了她,這使她獲得了良好訓練的機會。英國牛津大學數學教授格森?查裏寫了許多兒童故事,他當了數學教授後就埋頭於研究,早把那些兒童淡忘了。一次,一位朋友從他的舊紙堆裏發現了這些兒童故事的手稿,極力慫恿他拿去出版。他怕出版這些“荒誕的東西”會影響他的尊嚴,經朋友再三勸說才勉強同意。他的這本故事《愛麗斯漫遊記》出版後影響很大,現在已成了兒童文學名著。
2.社區物的因素。這些物的因素包括圖書館、文化館(站)、展覽館、動物園、自然風景、書店等等。一個社區如果有這些物的因素,就會對人才的成長發生很大的影響。
首先,圖書館、書店、博物館等這一類文化設施和機構對於人才的成長有很大的影響。這些文化設施可以為人們提供較好的學習條件和創造條件,人們可以獲得許多知識,開闊視野,積累資料。馬克思的《資本論》中的資料,主要來自倫敦的大英博物館,列寧的《帝國主義是資本主義發展的最高階段》的資料主要來自瑞士的蘇黎世圖書館,巴爾紮克的《朱利黨人》和托爾斯泰的《戰爭與和平》也是在圖書館查閱了大量資料而寫成的。
其次,自然環境對人才的成長產生一定的影響,這種影響表現在陶冶人的情操,豐富人的感性經驗,培養人的觀察能力等方麵。自然環境對文藝人才、地質人才等的成長影響比較明顯。
除了上述人的因素和物的因素外,一個社區的民俗、傳統也對人才的成長有一定的影響。比如廣東梅縣是足球之鄉,山西忻縣是摔跤之鄉,福建晉江是田徑之鄉,吉林延邊是舞蹈之鄉,奧地利首都維也納是音樂之城。人們生活在這樣的社區內,能受到很大的影響,較容易成為某種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