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殺威棒怎麼打〕——差撥自敘(2 / 2)

新犯人發配到監獄,大多在三天之內吃殺威棒,遇上刮風下雨或者犯人身體狀況不好等特殊情況,可以往後寄打。所謂寄打,就是暫時把一百殺威棒寄存下來,合適的時候再給你打。打殺威棒都在露天執行,屆時所有犯人都到現場觀看,管營親臨現場監打。一切聽從管營指揮,他負責發號施令,差撥具體執行。為了讓大家都有機會,所有差撥輪流出場,每次安排五名差撥司棒。司棒任務平均分配,任務多少取決於新犯人多少:如有一個新犯人,每個差撥負責打二十棒;如有兩個新犯人,每個差撥負責打四十棒;依此類推,遇上五個新犯人,每個差撥負責打一百棒。隻要管營一聲令下,我們就開始揮棒施打。至於怎麼打法,管營不會明確地說出來,主要通過形體語言指示。由於傳統習慣,我們差撥和管營之間形成默契,相互理解不同的形體語言。簡單地說,我們主要看管營的雙腳行事:開始要看管營怎麼站立,如果他雙腳平行站立,表示打屁股;雙腳向外站成八字,表示打背部;雙腳向內站成八字,表示打腿部。接著要看管營怎麼動腳,如果他抬起右腳尖,表示輕打;抬起左腳尖,表示重打;雙腳不動,表示不輕不重;雙腳都動,表示又輕又假。我們就這樣司棒,準確地把握分寸。有時差撥用力不當,管營會故意咳嗽一聲,給差撥一個提醒。總而言之,殺威棒就得這樣打才好,既達到給新老犯人殺威警戒的目的,又使我們獲得相應的好處。

打完了殺威棒,管營私下要給差撥發司棒補助。大家心裏清楚,管營得大頭,差撥得小頭。沒辦法,當頭目的總得多拿。不過,如果實在得的少,我們也會讓管營難堪。比如說在司棒的時候,他示意我們輕打,我們偏要重打,弄不好,犯人的親友要找管營扯皮,那些有權勢的後台人物,小小的管營得罪不起。因此,差撥和管營之間也存在博弈問題,彼此要考慮對方利益,管營可以炒我們的魷魚,我們也能讓管營丟烏紗帽。如果雙方相互配合,彼此給麵子行方便,對雙方都有好處。你好,我好,大家都好,何樂而不為。那次林教頭入獄,我先得了五兩銀子,又幫林教頭送了十兩銀子給管營,這事就算擺平了。林衝順利經受了一百殺威棒,稍後又送我三兩銀子。真爽,總共八兩銀子。我的媽呀,要是多遇些林衝之類的犯人,我可要發大財喲。

殺威棒啊,殺威棒,你是我手中的寶貝,我愛你沒商量!

“點評”宋太祖時定下一條規則,凡是新入獄的囚犯必須挨一百殺威棒。打一百棒隻是一個數量標準,至於怎麼打法,就看管營和差撥如何執行。因為沒有質量標準,執行的時候,可以重打或輕打,也可以真打或假打。真打重打,可以致殘致死;假打輕打,倒無關痛癢。為了規避一百棒的傷害,囚犯或囚犯家屬往往要向管營和差撥行賄。天長日久,人們普遍達成了共識,隻要送禮(行賄),規則是可以通融的。由此看來,規則是死的,人是活的。任何製度的設計,要考慮到製度的彈性或漏洞,否則規則會被潛規則取代,成為某些人收取外快的工具。